鄂立红 文业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肩周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温针灸和微波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温针灸和微波治疗后进行肩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 治疗,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经4周治疗,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 低于观察组的95.56%(P<0.05)。结论 肩周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后再行肩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效果较好,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肩周炎;疗效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65
肩周炎是康复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 以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症状,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近年来医疗技术突飞猛进, 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多种多样, 临床效果越来越好, 患者对肩周炎的康复治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为探讨肩周炎的更好的治疗方法, 检验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对某院治疗89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旨在了解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某院康复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89例,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肩周炎诊断标准[2], 并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及意愿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19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52.25±4.28)岁, 平均病程(8.05±0.68)个月。对照组男20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51.48±4.32)岁, 平均病程(8.68±0.6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温针灸及微波治疗。温针灸方法:在患侧肩部消毒后在压痛点以及肩贞、肩髎、肩髃和肩前各穴位用30 mm直径, 长2.5寸的针灸针和2~3 cm长艾条进行温针灸, 同时用用天津施耐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TB-1-B 型微波治疗仪进行微波治疗, 25 min/次, 1次/d,
6次/周。观察组除温针灸和微波治疗外, 再进行肩关节CPM治疗50 min, 先做前屈25 min, 再做外展25 min, 调整治疗角度时要求患者感觉疼痛但又能够忍受、以达到牵拉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目的。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每天进行30 min画圆、内收、外展运动等肩关节功能的自我锻炼。
1. 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两项指标评定疗效。疼痛程度评定采用VAS [3]评分评定, 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烈疼痛五个等级, 对应VAS分别为0~2分、3~4分、5~6分、7~8分、9~10分。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评定采用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4]。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肩关节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改善率≥75%;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肩关节外展、外旋受限10°以内, 改善率30%~74%;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改善率≤29%。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VA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71±3.58)、(4.25±2.52)分, 观察组患者分别为(8.63± 3.35)、(2.32±2.48)分, 两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肩关节周围疼痛明显改善,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对照组显效25例, 有效8例, 无效1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 观察组显效30例, 有效13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5, P<0.05)。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 肩关节周围肌腱供血减少, 软组织的磨擦挤压加重, 加上受冻、外伤、感染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肩关节容易发生退变[6] , 早期出现滑膜水肿、充血, 绒毛肥大伴有渗出等病理改变, 大多数患者都因为临床症状较轻而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从而发展为滑膜腔粘连、软组织撕裂等后续病变[7], 使肩关节部分动作受到明显限制, 并在关节活动时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 同时肩周炎患者往往由于疼痛而不敢活动肩关节, 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肌力减退, 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减低等不良后果[8], 因此, 治疗本病目的就是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动度。以往学者报道了多种肩周炎的治疗方法[9, 10], 一般采用口服消炎镇痛药、局部封闭、理疗、按摩及功能训练等方法治疗, 难以满足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要求。本研究中使用温针灸在针刺中枢镇痛的同时用艾条燃烧时产生的热能经针体传导至肌肉层病变组织及相关穴位, 起到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从而促进局部气血循环, 加快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在温针灸治疗的同时使用微波治疗, 利用微波的温热效应, 在低功率微波辐射作用下降低病灶中致炎介质, 从而降低微血管壁的通透性, 抑制炎症的发展。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 通过温针灸和微波治疗以及患者肩关节功能的自我锻炼, 患者肩关节周围疼痛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肩周炎的治疗过程中, 及时有效的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收缩能力是治愈肩周炎的关键, CPM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80年代初用于人工膝关节术后治疗, 后经临床医生的不断探索, 发现CPM在防治肩关节挛缩, 改善肩部血液供应, 促进肩部渗出液吸收, 减轻肩关节运动时的疼痛症状以及在修复肩关节韧带、病变软骨和受损肌腱、恢复肌肉收缩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CPM可以使肩关节周围组织得到平稳而不间断地被动运动, 在一定程度内维持肩关节活动的范围, 让患者自始到终处于能够承受的状态之中, 对于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比较安全和相对舒适的治疗方法, , 并且治疗时不会肌肉疲劳, 还可在肩周炎早期使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CPM对肩周炎患者通过4周的连续治疗,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5, P<0.05)。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后再行肩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 临床疗效较好,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明, 周敬杰, 翟宏伟, 等.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对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中国康复, 2015, 30(2):128-13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9-190.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4.
[4] 余国芬, 邵景汉.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阵痛下手法松解术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0, 22(5):551.
[5] 卢宇.无痛银针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56例分析.人民军医, 2015, 58(3):318-319.
[6] 李玉飞.综合理疗治疗肩周炎63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6):4043-4044.
[7] 孙艳春.中药熏蒸并超短波及电脑中频电疗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9):51-53.
[8] 张彦丽, 程甘露, 张卫平.被动运动关节类手法联合温针灸、微波治疗肩周炎远期疗效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7):718-720.
[9] 辛玉甫, 荣姗姗, 尤爱民. 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初评.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2):276-277.
[10] 黄桂英, 和亚群.肩周炎采用针灸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7): 257-258.
[收稿日期: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