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悦
陕西是不可忽视的产茶省,更为中国茶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陕西出土的文物,弥补了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的不足;陕西饮茶习俗丰富了中国茶俗的内容;陕西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留下了许多宝贵文献;陕西是中国“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陕西不仅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地,也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之地。
陕西虽然是产茶省份之一。但是。坦率地说。很难名列前茅。因为有太多的产茶强省大省。然而,“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改变了这—切。陕西,成为中国茶文化关注的焦点地区之一。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遒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属于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与中国茶文化的不解之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陕西茶产业与茶文化。
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
一般认为,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巴蜀是茶最早的产地,而且,普遍认为西南、东南是中国最主要的茶产区。所以,往往忽略陕西在中国茶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其实,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了解历史上的文化因缘。
陕西茶产区,位于秦巴山区。这里是古代巴蜀的一部分,属于巴蜀文化圈,和最早产茶的巴蜀同一区域。其次,历史文献资料也可以佐证陕南是中国最早的产茶区。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提到西周初年贡茶、园有香茗的事情,说明巴蜀地区的茶产业以巴地为盛,而汉中与川东、川北等属于同一个荼区。直到先秦时,茶的生产仍然主要局限于巴蜀一带,所以孙楚《出歌》干脆说:“姜桂茶藓出巴蜀。”再次,从后来的茶业发展看,陕南也是重要的茶区。如唐代,当时全国八大茶区之一的山南茶区,就包括粱州(今汉中)和金州(今安康)。宋代,茶叶生产遍及秦岭以南各地,设有西县(今勉县)、城固荼场。洋州(今洋县、西乡等地)、金州“人户山种茶为生”,可见已形成产业规模。
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
既为贡品,当为上乘。贡茶显然是最优质的茶叶。虽然贡荼曾给茶农带来繁重负担,但从提高茶叶质量、发展茶叶生产来说,功不可没。
陕西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地方,对贡茶的主导作用:
一是使贡茶成为定制。贡茶是一种实物税,其起源虽然很早,但唐代以前尚未制度化。唐代贡茶中土贡不但贡有定额、特定地域,而且专门建立了贡茶院,专官督造,贡茶制度得以完善和严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开始发挥重大作用。而其政,则出自设在长安的朝廷。
二是最早对贡茶进行品尝品鉴。贡茶是由皇帝和宫廷享用的。唐代张文规曾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刺史。当时产于浙江长兴县顾渚山和江苏宜兴接壤处的紫笋茶,是著名的贡茶。张文规以切身体会,写有一首诗《湖州贡焙新茶》:“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这首诗,反映出了宫廷对贡茶的喜好与品赏。
三是最早的贡茶产地之一。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进贡茶时的区域有5道17郡,即有河北道怀州河内郡,金州汉阴郡、兴元府汉中郡、淮南道寿州寿春郡等。这些地方,涉及今天的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南等省市的许多县市。陕西在进献贡茶之列,是有充分的史实依据的。
陕西出土的文物
弥补了《茶经》记载的不足
唐代陆羽的《荼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荼书。这本书的第四章“茶之器”,详细介绍了各种茶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各地茶具的优劣、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等。而陆羽作为民间人士,无法进入朝廷,也就无法得知宫廷茶具的情况。
西安市和平门外曾出土过七件唐代大中年间(847-859)的银质鎏金托盘。器身錾文中自称“茶托子”和“茶拓子”,是真正的金银茶具。西安市何家村出土两件银锅,是放在风炉上煮茶汤用的,就是陆羽《荼经》中的鳆。特别是1987年,陕西法门寺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大批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玻璃、秘色瓷等器具。从其铭文可知,是唐僖宗所贡奉的宫廷茶具。后于公元873年放入法门寺地宫。这套宫廷茶具,让我们亲见唐代皇宫煮茶的整套器具,了解了其煮茶的整个程序,显示了皇权至尊的气派和崇金沿银的作风。这套宫廷茶具。也弥补了陆羽《茶经》中对宫廷茶具与茶事记载的不足。因此,茶具出土后就引起了国内外茶文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陕西饮茶习俗
丰富了中国茶俗的内容
陕西关中和陕南都有饮茶习惯,有丰富多彩的荼俗。
关中农家过去有所谓的“茶壶会”,就是早晨起床后,在村庄里,在大树下,每人手持小茶壶,三五成群边饮茶边聊天。品饮满意后,才操持营生。
而巴山地区的农家,则有“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目无茶”之说,不分男女,嗜荼成癖。有的喜喝酽茶,抓大把茶叶,放火上熬煮,色浓如紫汤,味苦似中药,唯此方合口味。还有的外出耕作,背篓里要装上茶缸、茶杯、茶叶,到了地头,支起三块石头,舀溪水煮茶,随时饮用。
而且还有陕南特有的“罐罐茶”,用罐罐在灶膛上煨煮茶叶,香浓茶酽,别有风味。其实这“罐罐茶”,若细分的话,在用料、做法和风味方面有多种区别,如“糊油荼”、“油炒茶”、“蒸油茶”等。
此外,陕西待客也以茶为先,有以茶叶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女婿看望丈人要送茶叶等,习俗极为丰富。
陕西的茶馆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长安。到了近代,更是兴盛。茶馆待客,先要“问客点茶”,“壶把式”还要有“笑和尚脸”“八哥嘴”“顺风耳”“飞毛腿”的本领,并且练就一手掺茶的绝技。
陕西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
留下了许多宝贵文献
茶马交易是内地和边疆经济贸易的方式之一,也是一种政治性的交流交往。茶马交易在中国茶史、经贸史和民族史上都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早在唐代,陕西就是荼马交易的重要地区。唐代《封氏闻见记》(唐代检校吏部郎中封演编撰的一部有关旧闻考证、轶事掌故、典章故事、异闻杂记之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卷六“饮茶”条,是人们常常征引的文献,其中有几句话,就说明了唐代陕西的荼马交易:“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昼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回鹘是现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唐代臣服于东突厥,公元744年灭东突厥后的一百多年里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而蒙古高原是中国最重要的马匹产地,回鹘用优质马匹换取他们所需要的茶叶,孕育了茶马贸易。
虽然封演对于回鹘用宝贵的马匹换取看似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茶叶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种贸易方式一直延续到后代。正因为如此,有关茶马交易的著作,多出于曾在陕西为官者。如公元1524年撰的《茶马志》,虽系马志之志,但因“以茶易番马”为该书重点,仍为茶政研究的重要资料。该书作者陈讲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山西提学副使。由于他于嘉靖三年(1524年)任职陕西马政,故有此作。而浙江仁和人徐彦登,为万历已丑(1589)进士。他在按治陕西茶法期间撰写的《历朝茶马奏议》,内容广泛涉及明中叶以后茶法,是研究明代茶马贸易的第一手材料,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陕西是中国“茶马古道”
“茶叶之路”的重要枢纽
茶马古道一般认为是指茶马边陲交易的路线,而“茶叶之路”则是指古代的“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因以运送丝绸、瓷器、茶叶进行国外贸易,故各有其不同称谓,实则“殊途同归”,都是中外物资与文化交流的通道。
从茶马古道来说,云南、四川等地是传统边荼的生产地,也是输出之地。但是.地处陕南的产茶区,茶叶向各地输送,也是通过茶马古道。尤其是唐代长安作为都城,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枢纽。长安将陕西、四川、甘肃、青海等地连接起来,形成了具有官方性质的茶马古道一一金牛道。打个比方。类似于今日四通八达的“国道”。
当时,长安城人口近两百万,是洛阳的一倍、广州的十倍。作为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城外国人数量相当庞大,仅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就有一万户突厥人定居在长安,此外,还有回鹘、吐火罗、粟特等民族的人员。这么多人员,最主要的是使臣、僧侣和商人。商人们极为活跃,数量庞大,建立了稳定有效的贸易网络。
唐代经过长期对西域的经营,打通了东汉后阻塞的丝绸之路,直达中亚地区,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商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这条通道,大批西域、中亚商人及外国使节涌人唐帝国及其都城。所以有专家认为:“完全可以说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唐文化的辐射,茶叶肯定已传到中亚、东北亚、南亚甚至东罗马。”而长安所在的陕西,无疑是这条通道最重要的枢纽。
陕西不仅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始之地,也是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之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经济带大致在古代丝绸之路范围之上,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当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五省份,西南的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这一区域资源丰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文化是灵魂和推动力。其中,中国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莫道荣光成往昔,再创辉煌看今朝。处于黄金区位的陕西,必将为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无法替代的贡献,也必将写下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