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玲
一头猪,在出生28天左右打免疫针时,兽医会在猪的耳朵上打上电子耳标,建立电子档案,实现猪与电脑的物联。电子耳标会伴其一生,相当于猪的“身份证”,监管部门只要扫描电子耳标,猪的出生时间、检疫记录、患病及治疗经历、死亡时间或销售去向等信息随时供监管部门查询,实现智能监管。通过佩戴电子耳标,不仅实现生猪的纸质档案逐渐数字化,而且生猪的一生一扫可查,可以从源头守住食品安全防线。
以上所描述的是近年来成都市探索建立的“智慧动监”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成都市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动物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系统由一个平台(信息平台),五大体系(动物标识物联网、屠宰场实时监控、猪肉产品质量追溯、无害化处理监管、网格化监管)构成,可实现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也就是说,除了养猪基地,成都在生猪加工屠宰以及无害化处理上均逐步实现全程溯源。
据了解,长期以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一直存在着生产数据模糊、信息化程度低下、追溯体系断链、监管网络粗疏、管理方式粗放、培训能力不足等问题。《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信息化的意见(试行)》指出,应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步伐,全面构建现代化“智慧农业”信息管理平台。从2014年开始,成都市在龙泉驿区试点建设“成都智慧动监”,并已试点成功。
成都智慧动监的平台建设以“三全理念、两大基石、一网支撑、九化目标”为核心内容。三全理念是指平台搭建、系统设计始终坚持全要素、全系统和全过程的理念。两大基石是指平台建设以全域物联和地理位置定位为基石。一网支撑是以互联网为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构建了9大模块20余个子系统完整的信息平台。九化目标指以实现“耳标与养殖档案电子化、检疫工作流程化、监管网格化、无害化处理全域化、屠宰管理智能化、应急处置与指挥可视化、物资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人员管理精细化”为目标。
成都在加强“智慧动监”系统建设上,硬件配备到位。一是对饲养的生猪、牛、羊等动物佩戴电子耳标,实现全域物联;对饲养的禽、兔等其他动物采用电子扎带标签。二是畜产品安全检测设备。采用智能检测设备对“瘦肉精”、兽药残留等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动态掌握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三是在规模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养殖、屠宰加工等过程的图像采集、传输、显示,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建成 “动监天网”。四是在定点屠宰场安装门禁系统,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和科学管理措施实现对动物运载工具出入的职能管理。五是其他设施设备,包括视频会议系统、一体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数据采集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其他现代化设施设备。
从2014年开始,成都市开始筹备,并成立了“成都智慧动监”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都市分别从资金、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研发、信息录入等方面加强了平台建设工作,在生猪产业上率先实现了生产数据与监管平台实时对接、视频监控和智慧管理。
把控“三个环节”
都江堰市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猪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企业,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头。福润公司生猪生产全过程已纳入“成都智慧动监”屠宰监控系统。公司的每一头生猪从养殖到出栏,再到屠宰加工,以及无害化处理环节都有严格把控,确保了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控。据成都农业执法总队综合处处长石兰介绍,福润公司依托“成都智慧动监”,把控“三个环节”,构建“十道关口”,确保生猪质量可控。
在养殖基地环节,公司主要把牢“三道关口”。第一是标识关,供猪基地生猪全部佩戴电子耳标。第二是监管关,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现场监管,监管记录运用移动终端及时上传。第三是检疫关,监管人员对生猪进行检疫时,可扫描电子耳标,如果休药期未过或其他方面不合格,将不予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屠宰加工环节上,公司紧盯“四道关口”。入场关,屠宰场门口设置智能大门禁,实现入场查证验物;静养关,待宰圈设置智能小门禁,对待宰生猪限时静养,主要解决注水猪肉的问题,保证生猪品质;检验关,率先在全国使用智能金标义,快速检测“瘦肉精”,将猪的尿液滴在试剂卡上,扫描试剂卡上的二维码,可将检测结果直接上传“智慧动监”系统;出场关,合格猪肉产品凭“两章两证一芯片”出场。屠宰环节将一头猪分成两部分,绑定两张芯片,通过电子秤将两部分带有芯片的猪肉分成无数块带有二维码的猪肉,这样消费者每买一块猪肉,便可知道猪肉来自哪里等具体信息。
无害化处理环节上,公司设有“三道关口”。收集关,在驻场官方兽医监管下,统一收集,信息实时上传;运输关,GPS实时定位,在线监控;处置关,死亡生猪全部由定点无害化处理厂集中处理,严防流失。
“三个环节”、“十道关口”,成都市智慧动监系统保证了福润公司每一批进入市场的猪肉都可以做到来源可查,保障消费者食得安全、放心。目前,“成都智慧动监”已覆盖成都全域所有生猪定点屠宰场,实现了肉品生产智慧监管、全程管控。
创新与成效
2015年5月4日,“成都智慧动监”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成都智慧动监”系统的建设,是新常态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速的创新性举措,通过“互联网+畜牧业”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与全国其他地方的生猪监管相比,成都“智慧动监”系统有哪些创新和突破呢?石兰介绍道,首先,“智慧动监”给生猪、牛、羊佩戴电子耳标,养殖环节实现了全域物联。其次在屠宰环节,建立门禁系统、畜产品安全检测系统和动监天网,确保为市场提供放心肉。第三,实现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网格化监管。第四,检疫工作流程运行上,构建关键点控制体系。系统搭建完整的流程链条,保障检疫质量,实现检疫工作的流程运行和过程监督。构建检疫工作追溯体系,促使官方兽医按照流程检疫并填写检疫原始记录,为检疫追溯提供最直接的证据支持,实现工作可追溯。第五,通过地理位置定位和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动物疫情的有效处理、有序指挥。第六,基于信息化的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实现无害化处理全程可控,实现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信息实时上传,使数据统计、保险理赔真实可控。第七,实现监管、服务“两条腿”走路。监管体系包括基础信息、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屠宰管理、无害化处理、应急管理、投入品监管、内部管理等8大模块。服务体系包括免费提供养殖场、孵化场、贩运户、屠宰场、诊疗机构以及公众互动等管理软件系统。
“智慧动监”代表了先进的监管理念,延伸了食品安全监管链条,能够促进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智慧动监”试点建设的城市,成都“智慧动监”主要有六方面成效。首先,实现健康养殖的智能监控,构建“动监天网”系统,在养殖场科学设置监控区域,量化监控指标,设置实时报警功能,实现养殖环境、动物疫病、无害化处理的职能监控。其次,实现数据实时可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所涉及的备案信息、生产数据、投入品使用、监管等各类数据通过系统存储、动态更新、实时可查,“猪在谁家”心中有数。同时,可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分析,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第三,实现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通过电子耳标、扫描枪、数据采集智能手机、动监“天网”、门禁系统等硬件的配备,以及防疫档案管理、投入品安全监管、无害化处理场管理、检疫流程运行等软件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第四,实现了对畜牧业生产的指导。通过对大数据的筛选、挖掘和分析,精确、有效地完成“提纯”过程,为养殖、屠宰、饲料和兽药企业提供“广、快、精、准”的数据服务,为生产销售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确保了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五,实现了对疫情的科学管理。通过兽药销售、兽医执业动态信息的实时上传,可预测疫情的发生,实现动物疫情的风险管理,变传统的动物疫情“反应型”管理为“预报型”管理。通过应急处置与指挥系统的建设,使地理信息显示和视频会议系统成为管理部门处置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的有力手段,实现远程有序处置和有效指挥。第六,实现了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从产地到屠宰以及检疫、监管、执法等工作的全覆盖。通过系统关联,进一步规范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秩序,而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工作模式,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了资源浪费,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督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