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梅
摘要: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价值链,除了其具有的技术优势外,许多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也都靠近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重建完成后,大部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己经被满足,人们开始越来越关心他们所消费的产品。当前国际价值链,正从对贸易增加值的核算研究转到与全球价值链相关的新一代贸易投资政策应用,并延伸至投资、创新、劳工技能、环保等边境后政策领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01
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价值链的概念指的是由地理分散,但处于一个经济网络中的主体所采取的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以及终端使用的所有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活动。它包括与产品支持相关的活动以及一系列可以增加产品或者服务潜在价值的活动。因此,对于全球价值链框架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交易,不仅对生产型企业,对于服务型企业都大有帮助(Gereffi & Fernandez-Stark, 2010)。国际分工从按产品分工转变成为跨国界的按要素分工,从产业间水平分工转变为价值链分工,这是一种国际分工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背景。很多学者关注到了这一经济现象: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和环节被分散到不同国家进行,全球生产价值链切片式地分布于若干个生产环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概括,主要的术语包括:外包、生产地分离、片段化、产品内分工、中间品贸易、垂直专业化、价值链分离、任务贸易(tasks trading)等。国内学者常常采用产品价值链分工、垂直专业化、产品内分工、要素分工、全球生产网络等。仅从研究内容上看是可以相互吸收的,但是正如金芳(2004)所言,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以前的国际垂直分工容易混淆;要素分工可能让人误解为各国分工生产不同的要素,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新古典的要素禀赋;产品内分工,把价值链分工局限在了有形产品的范围内;而产品价值链分工可能发生在一国国内,也可以跨越国界。鉴于此,很多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全球价值链分工。
2010年,WTO发出 《世界制造倡议》,呼吁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改进国际贸易统计方法,关注各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随后,WTO正式倡议运用贸易增加值统计来弥补传统贸易统计方法的缺陷。希望通过贸易增加值统计指标来反映当今世界贸易产品的“世界制造”特性,更全面客观评估全球价值链条件下世界贸易的分布、平衡、利益分配的真实情况,校正认识误差,改善全球经济贸易治理。在此背景下,关于贸易增加值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OECD、WTO、UNCTAD 等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纷纷将全球价值链和贸易增加值核算作为研究重点,以期在相关政策和国际规则制定中占领先机。上述各国际组织经相互交流或共同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投入产出方法研究贸易增加值的共识,使贸易增加值计算方法得到很大完善,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若干相关数据库。比如,OECD/WTO的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全球价值链与贸易增加值数据库,美国的全球贸易分析数据库,日本的投入产出数据库,UNCTAD覆盖全球 187个国家、500个产业的全球价值链数据库。
随着相关数据库建设的快速推进,当前国际上对全球价值链研究重点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从对贸易增加值的核算研究转到与全球价值链相关的新一代贸易投资政策应用,并延伸至投资、创新、劳工技能、环保等边境后政策领域,重点有六个方面。
第一,新一代贸易政策。特别是如何在全球各国间推动进一步降低中间品税率、如何消除非关税壁垒。比如,WTO在贸易数据之外重点关注的,首先集中在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领域,《信息技术协定》 扩围谈判就是其中一个实践。欧盟已将与全球价值链相关的贸易政策应用在自贸区谈判方面。
第二,新一代投资政策。许多研究机构认为,全球价值链合作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带动全球跨国投资,而全球跨国投资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提升全球价值链合作水平。未来十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将进一步崛起,从而对全球投资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为此,UNCTAD 准备在贸易增加值核算基础上研发新一代投资政策框架,建立能够促进跨国投资可持续增长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为投资法、双边投资协定、自贸区构建模板。OECD则提出要将企业异质性加入全球价值链分析,区分出能够带来高质量工作岗位、高附加值收入的外资企业,用于指导一国引资政策的制定。
第三,创新政策。OECD 等国际组织普遍认为,创新对于一国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至关重要。特别是知识资本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与创新紧密相关,对于价值链提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从知识产权保护、大数据、技能与培训以及研发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提升创新水平的政策,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四,劳工技能政策。全球价值链提升过程中,科技的作用固然重要,但由于价值链攀升与劳动者技能相互影响,劳动者技能熟练程度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也不容小视。
因此,如何研究区分出全球价值链中高技能、低技能的分布环节,制定有利于不同技能水平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
第五,现代产业政策。OECD 认为,与全球价值链相关的现代产业政策应该“先关红灯,再开绿灯”,即先检查并消除行业进入障碍,再考虑出台支持性政策。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时如何做到政策目标明确、易于评估、企业与政府分担风险、设立政策退出机制、制定政策时为未来竞争者留有空间,同样需要各国认真研究。
第六,综合性政策。全球价值链研究已经超越了贸易增加值数据和价值链本身,价值链背后的支撑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视野,前面提到的创新、劳工技能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跨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环保等,影响到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全球价值链将不同地区、行业、政府部门深度连接,政策研究要通盘考虑贸易政策和非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等) 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曹明福,李树民.全球价值链分工:从国家比较优势到世界比较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6,(11).
[2]曹东溟,董雪林.创新主体伦理诉求错位解析——我国技术创新系统运行低效析因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0):15-19.
[3]陈战波,朱喜安.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3):32-36.
[4]翟翠霞,王海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内涵及建设思路再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8):103-106.
[5]崔焕金,刘传庚.全球价值链驱动型产业结构演进机理研究[J].经济学家,2012,10: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