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华
12月6日,南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00504.SZ,下称“南华生物”)连发9篇公告,以彻底摆脱亏损的传媒业务的方式,为今年的保壳战画上句号。
南华生物副总裁费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依靠重组债务、剥离亏损业务、跨界并购节能灯具企业,如今困扰公司多年的毒瘤得以切除。未来背靠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下称“湖南财信金控” )的南华生物能甩下包袱继续挺进干细胞与基因这一新领域,同时可能多元跨界其他行业。
四度“戴帽”,重组腾挪空间有限
今年4月26日,南华生物被深交所实行了“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南华生物也因此成了ST生物。根据规定,如果公司2016年度不能实现净资产、净利润均为正值,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在股票被暂停上市后,若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的最近一期年度报告仍不能扭亏,公司股票将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
这已经是南华生物第4次“戴帽”。
在A股市场,南华生物堪称“最熟悉的陌生人”。1992年,港澳实业登陆深交所主板,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2000年,港澳实业由于连续亏损成了ST港澳,2001年被赛迪传媒重组。赛迪传媒借壳成功后,风光过几年,但2006年以后,公司业绩开始走下坡路,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导致公司再次被ST。2010年扭亏后,又是连续两年亏损,2013年,赛迪传媒又一次更名为ST传媒。
2011年初,湖南省国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下称“湖南国投”,其母公司是湖南财信金控)收购ST传媒控股权,积极推动赛迪传媒转型重组。不料,2012年和2014年,赛迪传媒两度计划重组均告失败。
“赛迪传媒的关键问题是,它是出了名的老大难公司,不摆脱过去,就难以走出来。”湖南一位长期关注南华生物的券商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赛迪传媒不仅受困于传统业务低迷,且存在一系列违规问题,引起监管层关注并给予了严厉处罚。
如其所言,赛迪传媒腾挪空间有限,两大主要业务板块——《中国计算机报》等纸媒与外置光驱均属于没落甚至被淘汰产品,公司业绩持续亏损。这让大股东不得不屡屡加以援手。
2013年前三季度,ST传媒亏损严重。危急关头,大股东湖南国投提供5000万元借款并豁免公司2400万元债务。这么一来,壳是保住了,但公司的颓势仍未扭转。2014年亏损2615.1万元后,2015年又亏损了2121.8万元,公司营业收入的98.33%来自传媒行业。
南华生物2016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580.96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36.36%。年关将至,南华生物再次面临保壳难题。
卖房保壳,向多元转型
11月29日,ST生物公告称,拟将部分闲置房产以3017.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公司的控股股东湖南国投。如交易能在2016年度完成,预计将为公司增加非经常性收益约550万元。
无独有偶,卖房保壳已成时下不少上市公司的共识。今年10月, *ST宁通B卖了一套学区房获得超过2000万收入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盘点发现,三季度已有*ST人乐、*ST新梅、*ST亚星等多家公司在卖房保壳。巧合的是,这些公司所售房屋的接盘者基本上不是控股股东就是关联方。
卖房之外,债务处理也是当务之急。12月9日,南华生物公告称拟自筹资金向赛迪新宇、赛迪新知及载德科技3家公司分别支付现金657.04万元、291.28万元、691.89万元,抵偿相应债务。同时,这3家公司分别豁免公司债务410万元、280万元及465万元。如此,公司获得债务重组收益共计1155万元。
与此同时,南华生物拟以出资5448.33万元收购惠州梵宇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城光节能45.61%股权。城光节能是一家节能减排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4年、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57.06万元、7796.72万元,但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900.29万元。
在费炜看来,最重要的是彻底剥离了传统纸媒业务。根据公告,公司将赛迪经纬92.15%股权、赛迪纵横95%股权、赛迪新宇100%股权、赛迪印刷30%股权、赛迪网12%股权作价271.22 万元,出售给北京赛迪出版传媒。这意味着,困扰公司多年的毒瘤得以切除。
“甩掉了这个沉重的包袱,可以轻装上阵了。”费炜说。
根据12月6日的公告,南华生物未来将告别传媒业,打造生物医药、节能技术服务双主业发展的新格局。
从“传媒”到“生物干细胞”
2015年初,在湖南财信金控的主导下,ST传媒终于转型成为一家生物干细胞公司,公司更名为南华生物,并拟定增募资6.03亿元,用于干细胞和免疫细胞储存库项目、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
孰料, 2015年A股市场大幅波动,南华生物定增金额也不得不缩水成2016年版的2.9亿元,3个募投项目规模均有压缩。
尽管如此,南华生物在干细胞领域仍可谓进展神速。
2015年2月,“跨界基因沉默”技术发明人、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院长向双林正式加盟南华生物,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兼总经理,搭建一支颇为强大的技术团队。
2015年6月30日,南华生物一子公司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分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后者将为公司干细胞储存客户提供相关的保险产品。对高售价的干细胞存储业务来说,特定的保险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南华生物2014年拟收购的浙江金时代也成为合作伙伴,于2015年8月授权南华生物使用其干细胞及免疫细胞制备、保管、存储、复苏技术。
此外,其位于株洲的干细胞产业化项目也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将建设符合国际cGMP标准的细胞库、研发大楼及综合大楼。
南华生物市场部负责人刘京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去年9月,公司正式开展干细胞储存业务,现在已经与湖南省内50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实现了逆势增长。”
有市场机构预计,全球干细胞医疗近两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大约为800亿美元,如果将药物等相关产业计算在内,2020年前后干细胞全球市场规模可达4000亿美元,是21世纪世界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向双林曾估计,仅湖南省的干细胞储存业务的市场规模就有望超过10亿元。
目前,南华生物是国内唯一一家国资控股的干细胞产业上市公司。“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战略优势,政策支持力度很大,科研机构更愿意跟我们合作,客户信任度也更高。”刘京韬说。
南华生物的大转型也吸引了资本的注意。今年5月,重庆信三威举牌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现持有公司8.09%的股权。根据其以往的投资风格来判断,重庆信三威偏向于押宝“重组股”,如今重仓介入,无疑是寄望于南华生物涅槃重生所带来的巨额收益。
“或许南华生物已跌到谷底,该是否极泰来的时候了!”上述券商分析师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