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燕
分享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比较关注的话题,教师们也都纷纷开展各种分享活动,像此次专栏话题里还在每周三设立了一个分享日。可是究竟我们要分享什么,究竟让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得到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进行讨论和研究的。
分享是为了弥补当前孩子普遍缺失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是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出现问题的一个解决措施,也是贯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可是我在工作中和讨论情景中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分享活动大多是随机开展的,大多是孩子们食品、玩具等物质方面的分享,往往没有真正达成分享的教育目的。讨论情境中阳阳一开始兴趣很高,后来不愿意带了,再后来告诉老师忘记带了。为什么?其实在孩子的内心是愿意分享、快乐地玩,而不是大家一起玩他的玩具。阳阳喜欢霸占玩具,不听从教师的安排,这些都表示阳阳在内心不喜欢这样的分享,同时也表示阳阳缺乏与同伴进行交往的能力,那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分享活动。
作为教师,我的建议如下:
1.让分享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分享。教师需要和孩子们一起探讨每一次的分享活动,每一次的分享主题是孩子们自己的,让孩子们参与进来。
2.让分享的内容更多样化。教师切忌把分享变成孩子从家里带东西,毫无意义地带东西到幼儿园会让孩子们不喜欢或者拒绝。分享的内容也要由每一次的美食分享、玩具分享变得更多元化一些,让孩子们对分享有更多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走进班级、孩子,真正做到蹲下来,并且在分享活动中做孩子的引导者,认真观察孩子们每一次分享活动的完成,必要时给予帮助。既要做到不过多介入,也不能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