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考社会化对学生学业负担影响的建设性思考

2016-12-24 15:29刘金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刘金英

摘要:近期,英语高考社会化的政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焦点。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分析基础上,预测性地阐述英语高考社会化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针对此论断,笔者从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的调整、考试服务机构的设立、高校考试、招生权的扩大、高中课程设置改革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高考社会化;学生学业负担;建设性思考

据报道,2016年,北京英语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以多次考试,以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这表明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学生减负也一直是热点问题。不言而喻,英语高考形式的变化必然会对学生学业负担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笔者将着重探讨英语高考社会化与学生学业负担之间的关系。在查阅资料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这次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英语高考社会化为何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如何更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对其进行推测性的阐述。

一、 英语高考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

英语高考社会化的改革并不是直接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而是通过英语高考分数,催化应试教育,高中英语课程设置这三个“中介”而实现的。

(一)英语高考社会化的改革并没有动摇英语考试分数在高校招生中的地位

英语高考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动摇英语考试分数在高考录取中的地位,高校在招生时仍旧把分数作为主要参考。无论学生向往哪所学校,该学校对英语高考成绩的要求如何,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依旧是个万全之策,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按照英语高考社会化政策的要求,学生以3年中的历史最高分进行排名,那么便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某学生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仍期待下次考试能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学生次次刷分的可能性并不低,甚至出现“有多少次考试,就考多少次”的现象。想要取得更高的分数而引起的刷分相对于“一考定终身”来说,对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更为巨大、更为漫长,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英语高考社会化可能催化应试教育

我国目前实施的以统考统招为主的高校招生制度,是由1952年的统一高考制度改革演变而来。在这几十年里,高中英语课程与教学已经成熟且稳定,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教学目标,而这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学校的应试教育。改革前,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稳定发展;改革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何时参加考试,为了使学生尽快熟悉考试要求,适应考试氛围,掌握应试技巧,学校要尽快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以满足学生考试的需要。一方面,从课程时间上看,学校通过增加英语课时或者增加假期的补课力度来提前授完英语课程以便学生尽早通过英语考试,学生通过考试自然好,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如果未能通过考试,学生也能在考场上体验氛围,总结经验,为下次考试做准备;另一方面,从课程内容上看,学校也可能会更加注重通过题海战术等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后,高中英语课程设置也是面临的问题之一

学生在通过英语考试之后,学校可能会调整英语的课程安排,学生也会理所当然地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其他的学科学习中去,这表面上看,确实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学生高中英语考试结束并不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终点,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要进行英语四六级考试,要继续学习大学英语,这样,学生在完成英语考试到上大学之间会存在英语学习的空白期,而空白期如果存在较长时间必然会产生心理学中记忆的自然衰退与干扰,这对学生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造成一定的负担,而这种负担是隐性的。另外,面对录取的多样化,高中课程该如何安排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英语高考社会化与学生学业负担的协调与平衡

社会化考试在我国起步较晚,英语高考社会化的方案也刚刚提出,因此,与这一政策相对应的各种措施还不完善。因此要加快完善各种政策、措施,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笔者主要从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的调整、考试服务机构的设立、高校考试、招生权的扩大、高中课程设置改革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英语高考社会化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些措施和学生的学业负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 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的调整

长期以来,政府直接控制着高校的招生与考试。在英语高考社会化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角色迫在眉睫。教育行政部门不再提供考试服务,招生考试权、招生权还给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招生考试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人员对高考进行科学研究,对考试机构、高校、考生等主体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教育行政机构由主导作用回归到服务为本。

(二)考试服务机构的设立

由于英语高考社会化在我国刚刚起步,因此相应的权威性的考试服务机构还未设立。按照社会化考试的要求,考试服务机构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而属于民间组织,合格的、权威性的考试方案要经过市场经济的筛选,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我国国情,笔者认为为保证考试的权威性、有效性,在考试服务机构设立的初期,教育行政机构必须要参与其中,给予扶持与帮助,随着考试服务机构的成熟,教育行政机构再重返宏观调控与监督的角色中。

(三)高校考试、招生权的扩大

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的调整使得高校在考试、招生上取得主导地位。大学作为考试服务机构的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是否使用入学考试成绩以及选择哪一种考试服务、选择考试成绩在录取参照中的比重等。这样一来,高校在招生、录取上就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要求,为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如此,也更有利于高校、人才发展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根据不同高校( 专业) 对外语的不同要求,从自己的专业发展意向和就业倾向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外语学习水平,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或专业学习目标。其次,众所周知,高校在录取时会将高考成绩依次排名,择优录取,并且改革规定取其3年最高成绩计入总分,这些规定必然成为滋生“次次刷分”现象的温床。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以3年最高成绩计入总分”的政策并不完全合理,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设置一定的合格关卡,类似于大学中的四六级考试以425分为界,学生通过了相应分数后,便取得了进入该校该专业的部分资格。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刷分的恶劣现象。

这一制度的设立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能根据社会需要、专业发展及学生特点灵活地采取措施,打破以往录取僵硬的条框,使得人才的选拔更加趋于多元与合理,学生也避免了“刷分”带来的学业负担。

(四)高中课程设置改革

改革后,高校在录取时,取其3年最高分数,每个高校、不同专业都会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因此,高中的课程设置必须要紧跟改革发展。在改革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两点:第一,英语学习的连贯性。学生在通过考试之前,会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上,而在通过之后对该学科学习的投入程度会明显下降,产生英语学习懈怠。英语学习是一场“持久战”,同时也为了规避通过考试后的潜在消极影响,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例如,学生通过考试后,为保持英语学习的连贯性与有效性、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教学计划和侧重点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特点做出灵活的调整、设置,如开设英语角、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程的设置,不仅使学生摆脱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也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在交流与实践中得以提高。这样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二,高中课程的多元化发展。由于高校在录取时提出不同的要求,高中课程便不能采取以往的统一的课程设置,而是根据高校、学生的需要做出调整,走向多元化。

总之,这些改革措施是环环相扣的,教育行政部门放权给予了高校更多自由的空间,高校改革给予了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也避免了刷分的现象。除此之外,高中课程设置考虑英语学习的连贯性,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英语学习出现“断层”,消除了隐性负担,同时设置考虑多样性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需要,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选择,使得英语学习更具有针对性。高中的课程设置无法彻底摆脱应试教育,只能在设置时更多地考虑“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利弊分析与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6).

[2]李涛.高考社会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3).

[3]柯晓华,曾用强,罗海蛟.高考英语社会化:问题与出路[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