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晖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看见有些老师们忙前忙后地管理班级,总是抱怨声连连:“怎么那么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大班了还什么都不会?我是一刻也不能放松呀!”我不否认,这些老师们恪守职责的精神让人敬佩,但她们在抱怨的同时,也催人深思。我们是不是随着家长教育的过度介入而对班级管理忐忑不安?我们是否担心忧虑多于放手管理呢?我们是否习惯于包办所有的班级杂事呢?这些,让我们的孩子久而久之地失去了管理的权利,失去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决定。渐渐地,他们对我们产生了依赖,总是被动地接受着,被动地实施着。事实上,我们是否真正关注过孩子们需要什么,渴望什么?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对于大班幼儿,自我管理是幼儿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的内在需要。我们应当创造机会,实现班级幼儿的自主管理,使每一个幼儿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升入大班初期,我和班级幼儿共同制定班级口号:“我行,我做,我是班级小主人!”把孩子们当成班集体的一部分,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让孩子从心理上发生转变,做班级的小主人。当孩子们完成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之后,对于“小主人”的心理渴望与日俱增,他们总是询问:“老师,今天可以安排我做什么吗?”“老师,今天纸巾快用完了,可以准备新的了。”当行动口号与心理暗示起到良好作用时,大班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已经充分调动起来,这就有利于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这时,我们依然会发现,并不是全部的孩子都跃跃欲试地想做班级小主人,由于我们家园一贯的行为让孩子们产生依赖的情感依靠,已经让大部分孩子行为怠慢,以成人的思想和行动左右自己,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同伴的积极参与来调动其他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主动“懒”起来,“这个椅子放哪里呢?”老师通过“懒惰制造点麻烦”来“刁难”幼儿,让孩子们从帮助老师到帮助同伴,从被动帮助老师、同伴进而发生心理上的转变,改变依赖的心理,形成班级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
一、我的任务我安排——参与班级常规工作安排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的定义是“自己做主”,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幼儿的自主性应包含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具体指幼儿应遵循自己的意愿,对问题引发自我思考,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主动完成结果。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开学初,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班级的日常常规的制定工作,这些规则的制定主要以幼儿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表、记录表为主。如我们在日常班级工作中,会有每日的值日生计划,每学期轮到的早值小公关计划等等,这些细小繁琐的事情,大可交给我们的孩子去制定。如:
(一)制定每日值日生计划
为幼儿准备一块小黑板和粉笔,贴上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日期,每天管理的职责范围示意图,如有汤匙管理员、洗手监督员,由幼儿根据号数的排列顺序,选择自己喜欢并能胜任的值日生工作,在周次和管理员上安排自己的号数。
(二)制定早值小公关计划
教师制定相应的计划表格,幼儿根据自己本次的意愿,选择是否担任相应的小公关(见表1)。在选择是否担任小公关后,根据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日期,自己安排当值的日期(见表2)。
表1:小公关选择意愿表
表2:我来当值登记表(第14周)
当我们给了孩子们自主的权利,就等于放手信任孩子管理自己,当孩子们出现困难时,教师给予的是方法,而不是包办。如在小公关早值安排表中,彤彤小朋友由于周三要进行舞蹈队训练活动,不能进行小公关活动,怎么办呢?她向我提出了困难。这时,我请她观看小公关计划表:“想想你觉得自己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彤彤说:“星期五吧,星期五我不跳舞。”我又问她:“可是排满了人怎么办呢?”彤彤想了想,跑去找小沫换小公关值日了。见孩子们之间相互讨论商量的样子,作为老师,你可以看见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真正地在成长,他们的成长,是需要老师们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们一个扶梯,他们就能爬得更高!过不了多久,彤彤又出现了问题,她跑来找我投诉:“小沫说他星期三要去旅游,没法和我换,怎么办?问了泽泽,他不愿意换!”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你有办法的对吗?再试试?”看着彤彤小小的身影又钻入了同伴中,不一会儿,她用喜悦的呼喊声告诉我:“老师,我换到小公关了,终于换到星期五了!”我们可以看见,让孩子们参与管理,不是对幼儿的放手,更不是让幼儿遇到了问题就心急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在让孩子们参与计划安排的同时,对于其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安排错误等问题也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适当的时候,老师给予支持,给一个建议,给孩子一个前进的方向,促使孩子们学习到自主管理,真正让孩子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二、我是小小管理员——共同管理班级,督促同伴行为
“管理员”是指对一定事物进行管理的人员。在幼儿园班级中设立小小管理员,相应地班级的各项日常工作安排落实到孩子们身上,同时也创造了让更多孩子参与管理的机会。实行班级小小管理员制度,让幼儿了解管理员的职责与任务,体验管理与被管理过程中摆脱依赖、得以自主的满足与乐趣。小小管理员模式能让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更有序、安全,使得幼儿的互相监督、自律的守规则行为明显提高。
大班幼儿设立了小小管理员后,通过让孩子们相互组织监督,养成自律的习惯,同时对班级常规进行完善,老师们完全可以从一些事务性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教育教研工作。下面来看看一些管理员的基本职责:
图书小管理员:根据班级的图书角落,制定相应的管理员规则图,坚持监督书的摆放、书籍的爱护、阅读坐姿等问题。
区域管理员:在区域结束后,整理检查区域玩具的归放问题。
书包管理员:根据每天书包的摆放位置进行管理。
早操器械管理员:做早操前后进行早操器械的摆放和收放等。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班级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设立相应的管理员,如卫生管理员、被子整理员、鞋子管理员等等。这样既做到责权分明,又避免重复管理、管理混乱,另外还要避免一人独大的现象。
自主管理,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小主人,必须使幼儿能主动地发展。为了能调动每个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相同的机会、公平的机会,我们建议职位要轮流担任。这样既让每个孩子都参与,也可避免幼儿还不会管理就又得换人,使得幼儿在担任该项管理员时所执行任务的质量得以保障。
在试行过程中,我发现不能让一个孩子担任一个职务太长时间,这样会让孩子习惯管别人,太过张扬。另外,为了避免每次幼儿上任都要麻烦老师教,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下一任的管理员必须提前跟岗学习,我们可以叫他们“实习管理员”,这样有针对性地学习,将会对他们顺利地接管工作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老师工作轻松了,孩子也锻炼了胆量。
另外老师还要教这些幼儿一些管理技巧,比如:有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可以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幼儿排队等候时,我们可以组织小朋友唱唱歌或数数等。最后,老师还要给空间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们发生争执时,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想办法自己解决,教师多说:“你觉得怎么办?”或者教会孩子一些解决纷争的办法,如猜拳决定等。
再次,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用自荐的方式推选自己担任某个职位,还可以向别人展现自己的长处及愿望,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幼儿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
三、我是小小沟通员——参与与家长的沟通和细化工作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一项重头的工作——家长工作。在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让幼儿担任小小沟通员,促进家园合作,细化工作的向导。大班幼儿善于表达,能将幼儿园所发生的人和事转述给家长,作为“老师”参与到家长沟通工作中,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一)激励幼儿完成小任务,激励家长参与班级工作
有时教师在通知某件事情时,往往会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大班老师其实可以从中解脱出来,把孩子们当成小小沟通员,鼓励幼儿完成小任务,督促家长完成任务。这样,幼儿园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第2天在幼儿园的任务分享会,来达到激励家长参与幼儿园任务的目的。
(二)鼓励孩子成为评判员,纠正家长错误
当教师通知家长相关事宜,如家长接送需排队、接送孩子要带卡等,家长一犯再犯时,教师可以鼓励孩子成为评判员,成为小小沟通员,宣传幼儿园班级的规则制度等,设立评判标准,促使家长遵守规则。
当我们把一些难管的小事“放任”给孩子管理时,可以看见大班的小小沟通员,能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完善了班级家园沟通。当孩子们的小任务一步一步完成时,家长们也无不感慨孩子们的自主成长,从而带动了家长对孩子的自主管理方式,也促进了家园更好的沟通与合作,小小沟通员所带来的效应是良性循环。
作为大班的老师们,应从本班孩子的特点出发,鼓励大班孩子做班级管理小主人,实现班级幼儿的自主管理,使每一个幼儿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让孩子通过管理别人清楚地知道“你要怎样做”,再转化到“我要怎样做”这样的自主管理,激发幼儿内在的自我管理意识,将教师的要求逐步转化为自然行为,最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