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卿
李博能是个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每到周末,他都会穿着马甲、背着照相机出门采风,一副专业派头,所以,朋友们都打趣地称他为“摄影家”。李博能之所以会喜欢上摄影,还要从一次手术说起。
一天,一个青年教授在讲课时突然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教授才40出头,业务与授课方面都非常优秀,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家庭也很幸福。李博能负责对这名青年教授进行抢救,尽管他的医术很高明,但仍然回天无力,青年教授就这样走了。
这次经历对李博能的打击很大,他感觉,即使医生技术再高明,也有挽救不了患者的时候,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这样的现实令他十分沮丧。
从那以后,消沉、悲观的情绪便左右了李博能的生活,让他一直打不起精神。
一次,李博能到省里开学术会议,遇到了省肿瘤医院的王院长。他们是同学,见了面,都会聊几句。这次他们刚好住在同层,一同往楼上走时,李博能看见王院长除了带着行李包外,还背着个装照相机的包,便好奇地问:“你带照相机干什么,难道你爱好摄影?”
王院长说:“你还不知道啊,我都学了好几年摄影了。”王院长说,他现在是省摄影协会的会员,作品还得过许多大奖。为了拍摄好的照片,他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到全国各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拍摄。他觉得,四处走走看看,既能陶冶情操,也能缓解从事医务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压力。
李博能听后,感到醍醐灌顶。有一个摄影这样的爱好,确实能有效地缓解精神压力。于是,他从省里学习回来后,就购买了最好的摄影器材,还参加了摄影学习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他对摄影有些入门了,便开始四处找风景优美的地方拍照。
有一次,本市遭遇了雷电暴雨袭击,狂风撕扯着城市的建筑、树木、花草、广告牌,天空中到处飞扬着树叶和塑料袋。李博能突然想到,这种时候应该能拍到绝佳的照片。于是,他穿上雨衣,冒着狂风暴雨狂奔到了街上,不顾一切地抢拍,最终捕捉到了很多极为写实且独具美感的照片!
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此次特大暴雨对本市的破坏。李博能在暴雨中拍了两个小时,因为精神高度集中,把杂念都抛到了脑后,所以拍完后,他感觉精神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脱。当天晚上,他一上床就睡着了,而且睡得非常香。
之后,李博能拍摄的照片被报社采用并刊登,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还获得了年度优秀新闻摄影奖。李博能去领奖时,与在场的摄影爱好者们一起畅谈摄影体会。这种感觉让他很放松,心情也愉快了不少。
如今,李博能已经是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出版了两本摄影集。在本市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了。有人跟他开玩笑说:“李医生,你摄影技术这么高超,退休后可以开家摄影艺术馆了。”
李博能听后,笑着说:“我摄影只是为了缓解压力,真正的老本行还是救死扶伤啊!”
这天晚上,李博能突然接到电话,要他马上赶到医院抢救病人。到了医院,他才知道患者是一位市领导。这位领导年富力强,每年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毛病,现在却突然陷入深度昏迷了。李博能参加了抢救工作,院方还请来了省级医院的专家一起会诊,但最后还是没能留住这位领导干部。
事后,几个领导围住李博能,问他如何才能提前发现隐匿的疾病。李博能想了半天,只得实话实说:“有些疾病,以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是发现不了的。”这些平时呼风唤雨的领导听到这话,情绪都十分低落。
经过这件事,原本从悲观阴影中走出来的李博能再次陷入了低沉。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往沙发上一坐,就不想动了。沙发上放着一本他新近出版的影集。他拿起影集,慢慢翻看着照片,心情竟然一点点好起来。他不禁感叹,摄影艺术真是神奇,能改变人的心情,这也正是摄影的魅力之所在。
不久后,李博能接到前往湖南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通知。会议结束后,他顺道去了一趟张家界,拍摄了很多风景照。
李博能这一去就是半个月。他回来后,兴奋地对妻子说:“这次的收获太大了,我拍了好多艺术性很强的风景照片,如果拿出去参展,保证能获大奖。”接着,李博能便把照片传到电脑上,让妻子欣赏。
妻子看了半天,并不觉得这照片有什么好,她不满地说:“你跑了这么一大圈,花了多少钱?”
李博能说:“花点钱算什么,我这次旅行的收获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我过去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死亡,弄得整个人心情很压抑。但是,自从我喜欢上摄影后,我的心态变得比以前好多了。这样的收获,是花钱能买来的吗?”
妻子听后,再没说什么。
尽管没有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李博能还是坚持摄影。可是,拍了一段时间风景照后,他感觉有些空虚。他想拍些更加有意义的照片,可是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这天,一个80多岁的老人突然找到李博能,说:“听说你既是医生,又是个摄影家,我想请你帮忙拍一组死亡写真。”老人的脸色有些苍白,精神状态不是太好。
李博能目瞪口呆地看着老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拍“死亡写真”这回事,这要怎么拍?
老人见李博能满脸困惑,笑了笑说:“我想请你拍一组我活着时的照片,然后再拍一组我死后的照片。最后,由你用乐观主义的表现手法制成短片,放给我孙子看。我希望能通过‘死亡写真对我孙子有点启发作用。”老人停了下又说,“我孙子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开始自主创业。自从不久前他创业失败后,他就一天到晚萎靡不振,寻死觅活的。我的目的就是想用照片记录下我是如何对待人生苦难与折磨、坦然面对死亡的,以此来激励我孙子振作起来。”
李博能被老人的精神感动,他说:“我考虑下这个写真集的主题应该体现在哪里,侧重点与次要点放在何处,等我构思好了,我就去找您,行吗?”老人高兴地走了。
老人走后,李博能陷入沉思。他是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职责,不可避免地会经常遇到生命的骤然离去。他本该从容面对这一切,但他为什么会陷入悲观失望的情绪中呢?老人的这种做法或许真能给后人以启迪作用!于是,李博能开始认真准备关于老人的死亡写真的拍摄蓝本。
完成构思后,李博能就找上门去了。根据老人提供的社区、门牌号,李博能很快就找到了,并敲开了老人的家门。老人是独居,老伴已经不在了。老人为李博能沏了茶,然后听李博能讲他的构思。
李博能讲完后,老人很满意。老人说,他得了重病,不久就得住院,到时候他就找李博能治疗。这样一来,他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与安息后,李博能都能拍摄到。老人的意思是,他一定会很配合李博能的工作,把自己人生最后一段路程走得潇洒而帅气,给孙子及青年人做一个好榜样。
李博能觉得这个老人太可爱了,不由得肃然起敬。他问老人是如何产生这个想法的。
老人突然从身上取下个尿袋,说:“20年前,我到医院做手术,医生把我的手术做失败了,造成我后来的生活上非常不方便。有人说我这样是生不如死,但这么些年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每天都是快快乐乐地生活。我想告诉年轻人,生活中再大的困难都不可怕,你只要去适应它,一切都会改变。命运赐给你的,不管是甜的,还是苦的,你都要接受。接受了,就去适应,这样你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痛苦,而是另一种活法。”
李博能觉得老人说得太有道理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博能突然问道:“当年为您做手术的医生,您还记得吗?”
老人说:“不记得了,20多年了,谁还去记这个,有意义吗?”老人回身打开一个抽屉,拿出一个破旧泛黄的病历说,“这本病历我还留着,上面的字我一个也认不清。”
李博能接过来,一翻开,他就呆住了。病历上是他的签名!医生写的字,只有医生能看懂。也就是说,老人的手术是他做失败的,他居然不知情。
李博能尽量克制着没有让自己的手发抖,他问:“您为什么不去找那个医生?”
老人说:“去了几次,都没找到,有人说他去学习了,有人说他去深造了。后来,我就放弃了。我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吗?”
李博能离开老人家时,内心无比沉重。20年前,他完成这例手术后,感觉不是太好,也没放在心上,就去了一家大医院深造了一年。
第二天,李博能开始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人问他:“李医生,你不摄影了?”李博能说:“摄影只是业余爱好,不能占了太多的时间。”
从此,他只有节假日,才会背上照相机到外面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