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欢++陈健
老百姓有一句俗话: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为了给孩子谋求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则更是寄予了阻断贫困代际遗传,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希望。然而现实中,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贫困家庭毕业生”)在经济压力、心理负担、就业竞争力、人脉机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往往让他们在求职就业中处于劣势。如果毕业后长期不能实现就业,对于贫困家庭毕业生而言,不仅是失去了谋生的途径,求职成本的增加更会让家庭负担雪上加霜。如何提高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使他们尽早实现稳定、高质量的就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回报家庭、回报社会,事关万千家庭福祉,事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桂林市人社局”)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出发,秉承“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以党员为先锋,以就业为扶贫突破口,以帮助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为基础,充分发挥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桂林市人才办”)在就业扶持中的平台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层靶对象—联动精发力—分类助脱贫”的工作新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十一”帮扶活动(即1名党员,联系10家有毕业生岗位的用人单位,帮扶百名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为贫困家庭毕业生提供贴心、贴身的服务,精准帮扶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为精准扶贫攻坚战发挥职能作用。截至2016年10月21日,共帮助604名2016年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占2016年贫困家庭毕业生总数的98.69%。
靶向对象,分层识别精确到“根”
要实现精准帮扶,首先要甄别出帮扶对象。据桂林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该市2016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6000人,但桂林市人才办并不知道其中哪些是贫困家庭毕业生。为了精准锁定帮扶对象,桂林市人才办的工作人员可谓费尽心思,想尽办法。
精准找,信息化手段靶中对象。窗口登记、系统导入、上门服务……桂林市人才办多管齐下收集2016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并及时更新和修改。同时,积极与桂林市扶贫办联系,收集全市贫困家庭信息,并通过大数据模式将2016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与桂林市扶贫办数据比对,找出612名2016年贫困家庭毕业生,从而摸准帮扶对象。
热心联,摸清底子靶中现况。摸准对象还不够,还要了解对象现况,才能找到帮扶的要点。帮扶从联系开始。参加帮扶的党员通过一对一电话联系,了解贫困家庭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职业技能、实践经历、身体条件等个人情况,摸清个人的就业实力,为“服务—需求”做好对应。
细分析,分类寻根靶中要点。桂林市人社局按摸底时登记的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现况,从就业软实力和硬性技能方面对其进行评估,进而将全市612名2016年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分类,分析其未就业的主因,从而找到帮扶要点。桂林市人才办主任邓晖表示,每个毕业生的需求不同,所以要了解他们学什么专业,想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的工作,就业区域在哪,是否需要培训和就业指导,是否需要提供见习岗位等。根据他们的诉求,再提供下一步精准服务。据初步统计,这些贫困家庭毕业生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 需 要帮助。
精准发力,联动帮扶精确到“人”
确定了帮扶对象后,桂林市人才办便将帮扶任务进一步明确到组,责任到人,建立了市、县(区)联动帮扶机制,精准发力。
职责明晰联到组。桂林市人才办以党员为先锋,组建起17个帮扶小组,与分布在17个县、区的帮扶对象对应,依据对贫困家庭毕业生的评估分类,将责任明晰到人。每一名党员,联系10家有毕业生岗位的用人单位,帮扶百名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服务。该局党员老蒙凭着从桂林市扶贫办获得的地址,从市到县,再到村,敲开了恭城瑶族自治县贫困家庭毕业生小周的家门,与其交流家庭近况,了解她的就业态度、就职素质等,同时做好就业指导。老蒙说:“精准帮扶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就是希望他们在就业中不掉队。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再辛苦也值当。”
复联寻找精到户。由于许多贫困家庭毕业生的联系方式已经变更,给帮扶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有工作人员反映,所负责的贫困家庭毕业生中有将近一半无法通过电话联系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电话联系已失效的贫困家庭毕业生,桂林市人才办的工作人员以市、县(区)联动为支点,采取“QQ+电邮+挂号信+登门服务”的方法,与贫困家庭、失联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取得联系,争取不遗漏一名贫困家庭毕业生。有些贫困家庭毕业生既不能通过电话也不能通过网络联系上,工作人员甚至通过乡镇的社保所,找到毕业生家人,最终才得知了他们目前使用的电话号码。
跟踪管理精到人。桂林市人社局要求帮扶人员每周与贫困家庭毕业生至少联系一次,了解其面临的困难,跟进其想法,更新资料,对每一名贫困家庭毕业生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一人一个登记记录。来自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小黄说:“家里经济状况不好,所以我一直比较自卑,面试老被刷下,就是不知道怎么改。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跟我聊,找专家为我进行指导。我到企业面试前还发来贴心的提示短信,让我顺利过了关,找到了工作。”
做好服务,分类施策扶到“点”
就业扶贫就是要从解决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中的突出问题入手,因人施策,多措并举打出精准帮扶的“组合拳”。
线上跨区联合,拓宽就业渠道。桂林市人社局依托桂林人才网,联合粤桂湘黔四省长沙、衡阳、贵阳、黔南州、佛山、茂名、南宁、梧州等8城市公共人才服务机构,组织以桂林为中心的高铁三小时经济圈城市网络招聘会,设立贫困家庭精准就业扶贫登记入口,从7月22日开始至8月5日结束,历时15天共汇集8市1567家企业提供16137个职位;活动网页浏览量达58039人次,日均浏览量3869人次;据不完全统计,85名贫困家庭毕业生在此期间登记实现就业。
贴心就业指导,提升就职能力。“我想从事文员工作,但基本的办公软件使用不够精通”,来自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小周说。对此,桂林市人社局采取跟班学习、集中培训的方法,将其请到市区,为其提供食宿,从软件使用到简历制作、面试礼仪进行个性化培训,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
“百十一”活动中,桂林市人社局针对就业观念模糊、就业能力弱、职业技能欠缺、面试心理调适差的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常见的问题,派出专人开展一对一指导,并运用人社系统内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见习等政策,贴身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指导并不止于专家,还在于实践。参加帮扶的党员们主动联系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经理,通过模拟面试问答、应聘观摩等方式,助力贫困家庭毕业生成长。
线下约职,送岗入户到家。参加帮扶的党员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积极奔走协调。活动开展以来,桂林市人社局党员累计一对一地向贫困家庭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1920个。
在坚持就业岗位推荐的基础上,为节约贫困家庭毕业生的求职成本,桂林市人社局加大联系力度,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联系、对接、沟通,积极促成双方就业意向的达成,并将就业岗位(甚至就业协议)送到这部分毕业生家里。
来自灵川县潮田乡寨底村的小熊学的是医学检验专业,离校前未落实就业单位,想从事对口专业工作。党员老许与桂林市医疗机构联系,为其寻找合适的岗位。然而,桂林市各公立医院所招聘的对口岗位在学历、职称、经验等方面要求均高于小熊目前的状况,加之由于工作资历不足,小熊尚不具备报考相关执业资格的条件,故老许与其沟通,努力结合小熊“想到医疗机构工作”的想法,将其推荐给了桂林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桂林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罗总监收到桂林市人社局推荐的小熊的简历后,对其进行了面试,并最终决定录用小熊。10月8日小熊走上了新岗位。
转变扶贫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桂林市人社局在扶贫工作中不断突破难点,抓住要点,实实在在地服务了贫困家庭毕业生,得到了社会、企业、毕业生的认可。“当下很多应届毕业生都不愿意低头做事,眼界高。但这次‘百十一帮扶活动推荐来的毕业生肯从一线做起,能低头学,也很诚恳,还是很不错的。”来自莱茵生物的易经理说。“这次活动,能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既帮助我们企业解决用工问题,也帮助了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毕业生,搭起了一个良性的新型帮扶特色平台。”来自桂林某旅游类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