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孝顺

2016-12-23 20:21紫林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孝顺悲剧儿子

紫林

“爸,您喝茶!”

憋了一肚子怨气的沈洋刚下班回家,便遇上了一件怪事,一向不大懂事的儿子居然也学会了孝顺。望着眼前那杯热气腾腾的茶,沈洋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瞧,儿子才十岁,就会孝顺父母了。一瞬间,满肚子的怨气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颤抖着接过茶,迷蒙的热气里,一股清香沁人肺腑,再轻轻抿上一口,哇!真是从嘴里一直香到脚心。

他感动得一把抱住儿子:“儿子,说,想要什么,老爸买给你!”

儿子也显得有些兴奋:“爸,我正想跟您说,明天我们班去春游,我想多买点东西。”

“没问题!”沈洋大力拍拍儿子的肩,“说吧,要多少钱?”

儿子小心地伸出了五根手指,“50块!”

沈洋随手从自己的皮夹里掏出一张“老人头”:“儿子,多买点好吃的,可别给你老爸丢脸!”

“谢谢爸!”儿子拿过钱,一溜烟便跑得无影无踪。可沈洋却着实兴奋了几天。

冬去春来,儿子上高中了。

这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爸,快,快换件衣服,我请您去看电影。”

沈洋挺纳闷的,儿子怎么突然想起请他看电影了?他不是一向不爱看电影吗?

儿子看出了他的心思,特地解释道:“爸,这部电影可是国际大片,不看的话,可是终身遗憾的。”

看到儿子一本正经的模样,沈洋明白了。得,原来儿子是孝顺他,那他又怎能不去呢?

父子俩兴高采烈地看完了电影,并肩走在回家的路儿子突然揽住沈洋的肩:“爸,找您商量个事!”

“什么事?你说吧!”

“爸,我想买一部便携式录音机,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有……”

“好啊!反正你学习也能用上嘛!”

“可是……”儿子的表情有些为难。

“缺钱,对不对?说吧,要多少?”

“500块!”

几天后,儿子多了部便携式录音机,沈洋却吃了一个月的白饭。

转眼,儿子成了一名大学生。

大二刚开学,有一天,儿子神神秘秘地把沈洋拉出了家门,七弯八拐之后,父子俩坐在了某海鲜酒楼的包厢。一桌子菜很快便上齐了。

儿子给他倒上一杯酒:“爸,我敬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沈洋一听这话,眼圈随即便红了。自从老婆死后,这些年,他既当爹又当妈,真是挺辛苦的。

“爸,您放心,等我大学毕业,我会好好孝顺您的!”儿子又倒上一杯酒。

“好!好!”沈洋接过酒一饮而尽,满脸欣慰的笑容。

“不过,爸……”

儿子的欲言又止让沈洋突如其来打了个寒颤,他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有事吗?”

“爸,我想买台电脑……”

下面的话,沈洋一句也没听进去,心里有些凉飕飕的。

这顿饭吃掉了沈洋5000块。

终于,儿子工作了。

沈洋也正式退居二线,每天在家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有一天,已经半年没回来的儿子突然回家了。沈洋高兴得手忙脚乱,一下子打翻茶叶,一下子弄破茶杯,儿子却一把拉住他的手,递给他一张机票,“爸,我是特地回来请您去旅游的,您瞧,我连机票都买好了!”

听了这话,沈洋的手停了一下。

“只是……”儿子继续往下说,却听见“扑嗵”一声,沈洋已直直地躺倒在地上。

【阅读指津】 我们常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但是这篇小说基本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小说塑造的人物很简单,只有一对父子——沈洋和他的儿子;情节也很简单,儿子的一次又一次的孝顺,胃口是越来越大,沈洋这位父亲也越来越难满足;刻画方法也很简单,基本上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形象。但是这篇小说的主题非常深刻,人物形象鲜明,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而又恰到好处,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直接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这篇小说的一对父子,个性鲜明。儿子的性格从十岁开始到参加工作之后基本没改变,用一句话来形容“贪婪而狡诈”。“孝顺”成了儿子骗取自己的利益的一个诱饵,诱饵的不同索取的利益也不相同。与儿子不同,父亲沈洋的上当受骗从最开始的心甘情愿的付出,到后来的被迫无奈,以致于被“吓死”,儿子的变本加厉,一步一步撕碎了父亲自我欺骗的梦想!我们读出了父亲的痛苦、绝望和懦弱。

本是温情脉脉的父子关系,本应是真情流露的孝顺,何以“孝顺”最后成了儿子杀死父亲的一把不见血的刀?小说的结局令人痛心,可是也给人深思。我们不禁要追问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儿子的贪婪无耻,泯灭了人性,无疑是悲剧的罪魁祸首。羊跪乳恩,乌鸦反哺,小说中的儿子竟然用人性中“孝顺”的品质作为诱饵去铺设陷阱,残害的正是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儿子的做法令人深恶痛绝,叫人不齿。但是作为父亲的沈洋是不是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看看这位父亲是如何养出了“白眼狼”:十岁时,孩子的一杯茶就索取了50块钱,父亲还得意洋洋送上一张“老人头”,还鼓励儿子多买点好吃的,甚至这位父亲还为此兴奋了几天。也许他还陶醉在儿子的孝顺之中。殊不知,正是父亲的这种错误引导,尝到了甜头的儿子,一次又一次故伎重演——儿子读高中时的一张电影票换去了500元的便携式录音机;儿子上大学时的一顿饭换去了5000元;儿子工作之后的一张机票换去了老父亲的生命。不难看出,父亲的一次次的自欺欺人(认为孩子孝顺),一次次的迁就,最后才酿成了自己的惨剧。如果这位父亲少一点溺爱,早一点拒绝儿子的对自己的过分要求,我想这位父亲不仅会保全自己,而且还会斩断儿子自私贪婪的欲望。如果父亲能让孩子尽早认识到“孝顺”是人类的美德,是每一个孩子应尽的责任,而不是父子之间交换利益的条件,我想这位孩子真的说不定成了一个真正孝顺的孩子。孩子的出生是一张白纸,怎么描绘则是靠家长的教育。本是人间天伦之乐的一幕,最终成为了家庭的悲剧。然而除了儿子的贪婪自私,父亲的溺爱放纵,我似乎还看到了一点社会的影子。家庭是社会最小的集体,家庭的悲剧总有社会的缩影。父亲为什么会如此溺爱放纵孩子?除了孩子的妈死得早,父亲有亏欠补偿心理之外,是不是还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水往低处流”财富留子孙有一定的关系?儿子的自私贪婪,与自我修养、家庭教育不无关系。但是面对整个社会的“特保”(独生子女)政策是不是有一定的关联?独生子女的出现加剧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溺爱孩子的现象,自觉不自觉中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习惯。在看完这幕家庭悲剧后,透过泪光,我似乎还隐隐约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身边无数家庭的影子,我们是不是也有溺爱孩子的现象?物质的过度给予是不是也羁绊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孩子早期的自私,我们是不是也一笑了之,放任放纵?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我们是否进行了早期干预?……小说主题的深邃,直逼每一个人灵魂的深处,剑指社会的痛处。

小说的表现手法虽然单一,但是匠心独具的反复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儿子十岁时,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父亲兴奋地给了一张“老人头”;儿子上高中时,一张电影票,父亲给了500块,吃了一个月的白饭;儿子大二时,海鲜酒楼的一顿饭,父亲心里凉飕飕地给了5000块;儿子工作后,一张旅游的机票,父亲直直地躺在地上。儿子的步步紧逼,变本加厉;父亲的困窘,无力招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凸显了人物的个性,更加突出了主题。

这篇小说以喜剧开头,以悲剧结束,令人深思。如果我们再不调整对下一代的关爱方式,家庭和社会再不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也许有一天小说中悲剧还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上演。

猜你喜欢
孝顺悲剧儿子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孝顺
La cultura de la piedad fi lial en China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