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珍藏的《李煦奏折》是李煦任苏州织造时的奏折汇编,是康熙时期缴回奏折数量最多的,且大部分都有康熙的御笔朱批,其中李煦对江南事务的密报,为了解清代康熙朝江南情形提供了素材,有助于对康熙朝密折制度的研究。
关键词:密折;李煦;《李煦奏折》
作者简介:王娜(1991-),女,黑龙江七台河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明清史)。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
《李煦奏折》中收录的奏折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间时任苏州织造的李煦所上奏折,共413件,所奏内容除请安、雨水、收成、米价、疫病等,还包括江南官场、起义等事情。对于李煦所奏(除111件未朱批),康熙多御笔朱批“知道了”,但少数则笔墨较多,除一般性的工作指示,关于密奏之事,多有如“密之,密之”、“万不可与人知道”等语。正常的奏折批复时间长且容易泄露机密,因而为了顺应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出现了密折。康熙朝仅余的三千多件密折,而李煦的密折就有一百余件,且李煦作为康熙的亲信,对其奏折的研究更便于了解康熙朝的史事。
一、李煦其人,深受帝宠
李煦(1655—1729年),满洲正白旗包衣,早年历任内阁中书、韶州知府、宁波知府、畅春园总管。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任苏州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后加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衔。[1]清沿明制,设立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本是为了承办皇家、官署所需的缎、纱、棉等织物,虽有向皇上专折奏事的权利,但其品级不高,职权有限。至康熙年间,江南三织造实为康熙皇帝的耳目心腹,为皇帝“监视官场,密报民情”[2]。李煦深受皇宠,有奉旨代奏之权。康熙帝曾在《苏州地方菜麦收成都好折》的朱批中对李煦言:“尔即传于宋犖,不用写本谢恩。以后有奏之事,密折交与尔奏。”在其奏折中也有李煦代奏之语,可知李煦权力之重和康熙帝对其信任之深。
二、秉承帝命,探访民情
康熙皇帝对于江南的官场、民情十分关注,李煦的密折就是他江南消息的来源之一,康熙帝命李煦密报江南事情,并据此处理政事。康熙三十二年,上闻江南民心慌慌,命李煦据实奏帖,“万不可与人知道”。 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康熙皇帝在《接任两淮盐差日期并进冬笋折》朱批谕:“凡苏州来的各行人等,倘有多事者,尔察明即当奏知,不可少懈,不时访访才好。”及至康熙四十八年时,《请安折》朱批中康熙帝则言:“近日闻得南方有许多闲言,无中作有,议论大小事。朕无可以托人打听,尔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尔即遭祸矣。”这是康熙帝第一次明确的命令李煦替其打听江南民情,密奏江南事情。根据此密旨,李煦私下探访知原户部尚书王鸿绪、都察院王九龄探听宫禁之事,以及徽州人程兆麟和苏人范溥招摇多事,将结果呈与康熙帝。康熙帝则谕云:“尔还是打听是什么话,再写来。密之,密之 。”李煦详报后,其后关于江南闲言一事,康熙在《进新出佛手及湖笔鼻烟壶折》的朱批中又问李煦:“比先如何?南方安静否?”才知道事以敛迹。[3]
三、监视官场,密报民情
李煦作为康熙在江南的耳目,为康熙提供了许多情报,特备是有关动摇清朝统治地位的事情,李煦都细访后密报给康熙,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一念和尚等人在太仓红布裹头,竖旗聚集,欲入城劫库;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浙江四明山地区的农民起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浙江云和县彭子英起义;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江台州渔民起义;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崇明兵哗等。康熙五十年(1711年)江南发生科场舞弊案,李煦上《苏州士子以新中举人多属贿买喧哗不服四处徧贴诗词折》详言“苏州士子以新中举人多属贿买,将财神抬入府学明伦堂上,喧哗不服,”更是“造有诗词对联,与黄莺儿歌谣,四处徧贴”的情形。李煦更将户部尚书张鹏翮主审科场事务、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互参之事、钦差穆和伦等审理科场及督抚互揭各案的情形都密折奏报于康熙。对于科场案的前后始末,康熙帝十分关注,曾命李煦详查、详奏有关事务,“督抚不和,南方众议如何?”“张伯行说些什么?张鹏翮如何了?”“再蜜(密)打听,奏闻众人议论如何?”康熙帝的此类疑问,李煦都认真探访后回复。
四、总结
总而言之,正是由于李煦等人将江南情形以“密折”的形式上报于康熙,康熙才会言:“听政有年,稍有暖昧之处,皆洞悉之。”“人不能欺联,亦不敢欺联,密奏之事,惟联能行之耳。”“密折”朱批,防止消息泄露,皇帝掌控军政大权,加强了专制集权。皇权对于信息的严密掌控,使得臣下“知有密折,莫测所言何事,自然各加警惕修省矣”。[4]密折朱批制度的实行,加强了统治者对于国家的掌控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朝“康乾盛世”局面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Z].北京: 北京岀版社,1983.
[2]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李煦奏折(前言)[M].北京: 中华书局,1976.
[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李煦奏折[M].北京: 中华书局,1976.
[4]清圣祖实录[M].北京: 中华书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