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 CHIN”和篆刻隶书“中国”的印章。此处桥梁的设计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以及面向未来的其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0”,围成了一个圈,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G20杭州峰会标志设计的主力,核心成员有三个,分别为袁由敏、方宏章、隋焕臣。他们都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袁由敏是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副教授,作为设计总监,他负责主要的创意思路,方宏章与隋焕臣是他过去的学生,现在则是他所创办的工作室的合伙人。在杭州转塘的九月九号设计事务所中,我们见到了袁由敏和方宏章两位设计师。
袁由敏表示,他们的工作室很少接这样的项目,决定参加G20峰会会标设计,他和合作伙伴们的压力都很大,因为G20峰会是全球瞩目的盛会,越是备受关注,越是压力山大,生怕会做不好,丢了国家的面子。幸运的是,由袁由敏带领的设计团队经过层层的筛选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终于取胜。
从2015年5月份开始,工作室参加到G20会标设计的竞标活动,整个工作前后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比较明显的改动就有8次。从最初稿到定稿,袁由敏团队主要就是在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主体形态的优化,比如线条的弯曲度、疏密度、粗细度等。二是图形元素的调整,包括印章部分;三是图案和文字组合的调整。
他们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不过,在他们看来,最难处理的就是那20根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线条。这其中,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如何让线条的粗细如何达到一个合适的均衡度,这些调整甚至细微到1毫米跟1.2毫米的差别。涉及到线条的粗细,这中间进行了1.2到1.1到1到0.9到0.98或者更细的调整。过程中大概经历了60种不同尺寸、不同线条粗细,不同灰度背景,不同色彩组合的的调整,从大到小全部都要打印出来进行各种测试。
在外行人看来,20根线条并无特别之处,但是设计团队在背后进行了很多的细节处理,以保证设计在视觉上能够更清晰更完整。设计师方宏章说:“如果线条太粗就容易糊在一起,如果太细,桥的形态又出不来,都会影响到整个画面感。”
20根线条就代表着20国,这20根线放在一起就意味着各个国家从世界各地穿过海洋,穿过高山来到杭州相会。杭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代表,在《马可波罗游记》里便被描述为“千桥之城”。设计师袁由敏回忆说:“读书的时候,坐在西湖边上看桥,在天气朦胧的日子里,发现桥与水形成的画面,就是一种模糊、朦胧的美。”所以,在这次的会标设计中,他把这种意象加入进来了。在这次的设计中,几位设计师站在一个对杭州的大的感官去捕捉杭州印象,将大多数人对杭州的第一印象放在了设计中,意在抓取人们对会标设计的共鸣。
“桥是这个城市特有的一个文化,同时也是连接双边,构建对话机制的象征。它更是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袁由敏说,“而这个‘0跟桥洞的圆圈形成一个契合,表示G20峰会是融合团结、互利共赢的。”
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2016、CHINA”字符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实际上,G20会议中有一个要求,主办国当国的文字不得出现在会标中。但是只有在这个印章里面,设计师们非常巧妙地将中文嵌入到图形中,使中国字作为一个图形的形式出现。袁由敏介绍说:“印章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实际上是个人信用的体现,当一个人敲下印章,就意味着这是白纸黑字,铁板钉钉的事情,这里印章的出现就体现了我们对世界的承诺,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这个印章,中国美术学院找了两个专业的老师,整整做了六个印章,光是印章的字体从小篆转为隶书就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几经商讨才挑出大家今天看到的这个版本。
最后,杭州市委和宣传部听取了设计团队的专业意见,基于大众可读性和观赏性,选择出了最终的设计方案。几位设计师们认为,峰会会标竞标能够胜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设计的LOGO中杭州元素、中国元素和世界元素有机融合,而且很好地诠释了G20峰会的精神。“这些元素的融入,我们在第一稿中就已经考虑到了。”袁由敏说,“我们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就是要找到一个既能够代表中国,又能够代表杭州的载体,杭州是千桥之城,桥是这个城市的特有文化,桥也符合G20主题会议的要求,水上面有一座一座的桥,在水里自然就形成一个倒影,这种倒影与虚实关系是分不开的,跟我们对阴阳的认同也是分不开的,这就是我们的传统。”
谈及设计,袁由敏认为:设计要因地制宜,每一个都要有合适的风格。而能够代表杭州的,就要一种温润、自然的感觉和色彩,而小桥、流水,这些细小的事物,就是杭州最典型的、最普遍的存在。整个设计与杭州的搭配恰到好处,由内而外透露着杭州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设计就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所有的设计都使用拉丁文字,那么如何表现中国呢?所以这次的会标设计,袁由敏也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情愫释放出来。
袁由敏说:“G20在中国举办,这意味着在经济的复苏同时中国也要有文化的崛起,有经济和文化的共同担当。”袁由敏拒绝设计的西化,他认为设计9币们可以学习西方设计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人的设计要有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存在才行。
2015年12月1日,G20会标正式发布,很多杭州人因为这个Logo设计而感到骄傲。参与设计的设计师方宏章说:“几位设计师都是新杭州人,正因为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但都是家乡毗邻杭州的南方人,所以他们眼中的杭州更能体现杭州的典型特点,也能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观察到杭州的风貌。”作为杭州的一份子,能够做出一点贡献,他们觉得很满足。最让设计师们感到欣慰的是能够把杭州,把自己的家园呈现给全世界,是他们发自内心想做的事。
(编辑: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