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虔诚的暴力电影

2016-12-23 17:09王宝民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39期
关键词:吉布森基督梅尔

王宝民

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突然想看一部砍砍杀杀的电影。

放眼望去,影院里全是未成年节目:那种关于神奇动物、海洋奇缘、呆呆计划、三少爷的剑、某小姐的奇幻城堡、我28岁未成年、她不是潘金莲……的脆弱敏感的青春期故事、庸俗市侩的生活鸡汤、故作深沉的警世恒言以及其他我不愿意形容的所谓电影(充斥着恋物的堆积、肤浅的段子、即使圆形构图也掩盖不住的来自潘家园的赝品气质等等)。我选择了《血战钢锯岭》。此时此刻,似乎只有它符合我的要求。它不做作、不害羞、不拐弯抹角,坦荡直接、生硬粗暴,而且“血腥场面惨绝人寰,爆炸火烧全部真人上阵”,是我的口味。

影片结束,听到观众自发的掌声,我知道,这一切都太不容易了。他们的掌声并非献给血腥、暴力的战争,也不仅仅献给这位时运不济的导演,以及他带给我们的如此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同时献给了在中国影院里久违的单纯的信仰、爱与正义。

梅尔·吉布森的作品从未在中国影院公开放映过,然而他可能是中国影迷中最有口皆碑的导演之一。人们对他的《勇敢的心》(Braveheart,1995)耳熟能详,同时对他的轻蔑也蔓延很广,例如“美式主旋律、庸俗的煽情、泛滥的配乐、直男的趣味”等等。

这次也不例外,仍然有负面评论:挑所谓致命伤、硬伤的,讽刺信仰的,归为好莱坞式Cliché(俗套)的……但电影的口碑却一路上升。朋友圈到处是推荐和“赞”,当然也不乏持保留意见的,但完全诋毁的却很少。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口碑,可以被形容为“处在一种很不情愿地被赞美的状态”。这种观影态度的内心矛盾放在梅尔·吉布森身上尤其合适。他的电影向来被认为是好莱坞式Cliché的典型:夸张的英雄主义、简单粗暴的动作场面、泛滥而煽情的音乐……以及属于他个人的Cliché:一种在世俗社会甚至会被人耻笑的浓烈的弥赛亚情结。

他是被选中的。在此之前,他已经十年没拍电影了。

“这将是50年来好莱坞最虔诚的电影。” 梅尔·吉布森信誓旦旦地说。他是对“戴斯蒙德·道斯理事会”(The Desmond Doss Council)说的。多年来,理事会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位二战英雄、同时也几乎是本教会(The Seventh-day Adventist Church)“圣徒”的人生故事。这是个小教会,曾经被正统基督徒视为异端。理事会声称:他们从未干涉过这部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只是要求真实。他们找对了人。梅尔·吉布森之前的电影几乎都是关于基督信仰的。而基督信仰的最主要标识是:真实。

梅尔·吉布森拍摄过很多关于基督信仰的电影,这次,他面对的却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同时,他的经费有限。好在,这是个战争中的人物,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好莱坞电影。通常,一部好莱坞的传记电影会在片尾加上“本片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之类的声明,但这部电影最开始就加上了:A True Story。这是一种类似传道书的声明:以下所述皆为真实……

这是一种对人物和故事的神性的“加持”。真实。此外,叙事手法、镜头语言等等都不重要了。神性的显现才最重要。或许,这就是人们如此热爱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吉布森基督梅尔
基于梅尔频谱分离和LSCNet的声学场景分类方法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吉布森 美网首位黑人冠军
梅尔维尔鲸
女诗人梅尔诗集《十二背后》三人谈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熊”视眈眈
“新生儿版”基督诞生
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启示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