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跃
浅析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马 跃
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小企业金融业务经历了快速成长、发展稳定及逐步下滑三个阶段,目前进入发展的瓶颈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复杂化,小微金融业务如何走出一条适合邮储银行的差异化道路,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内外部的机会、挑战和自身的优劣势,从机构建设、流程改造、市场开拓、风险控制及人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适合于该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的可行性道路。
邮储银行 小微金融 发展策略
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自2008年开办小企业金融业务以来,不断探索可行的发展道路,尤其针对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以小企业贷款为核心,制定了多种业务发展策略,使小企业金融业务经过了一个快速成长期。其发展至今,随着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业务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本文旨在探讨几种可行性发展策略,使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在未来3 ~ 5年内,进入全新的业务发展阶段。
(一)发展机遇
1.“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黑龙江省为农业大省,重点推进以“两大平原”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金融服务和农业支持政策等三个方面的改革创新。预计随着后续系列政策的出台,涉农类小微企业将呈现出几何式的发展态势。
2.政策利好聚焦小微金融。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小微金融的服务工作,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从社会性融资担保体系、国家参与的银行业小微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社会信息信用环境建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对银行业小微信贷的扶持力度。
3.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黑龙江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发展。借助哈尔滨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旅游文化从时尚产业的融合,带动全省服务业的发展,为小微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二)推进挑战
1.商业可持续性挑战。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的增加,银行息差收窄、风险上升、经营成本增加,服务小微企业,需要进一步合理的确定定价机制,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践行社会责任。
2.黑龙江经济仍在低位运行,小微企业冲击较大。黑龙江省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阵痛加剧、挖掘释放发展潜力势在必行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全国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共性问题,又面临着特殊困难,省内经济的“三驾马车”——大庆油田、四煤城的煤炭、国有林区都无法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善,这也导致省内一般性投资意愿进一步减弱,传统行业小微企业受经济下滑冲击较大。
(三)自身优势
1.网点数量多,覆盖范围广。依托于传统邮政业务,邮储银行网点在全省同业银行而言居于首位,且更多的位于城乡地区,与大量中小企业的地域分布相吻合。
2.资产规模较大,有稳定的客户资源。邮政储蓄业务历史悠久,积累了大批小微企业客户,吸储能力较强,长期只存不贷的特定政策为邮储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资产规模,具有稳定的信贷投放资金来源。
(四)存在问题
1.机构设置与同业仍存在一定差距。小微金融按照“专业、专属、专注”的经营模式,应贴近市场与客户;市场与客户是一家银行的利润中心。邮储银行小微金融采取传统的“省市县”流程,设置较为复杂,各种要求的传导需要上传下达,信息反馈也需要层层上报,这与成熟的商业银行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微金融业务的多方位、多层次发展。
2.人员机构的能力短板依然突出。从现有作业流程时限可以看出,前台作业效率、一次性审查审批成功率仍然较低,新客户经理作业经验不足,老客户经理缺乏。支行网点营销能力较弱,营销模式仍以产品为核心挖掘市场,核心优质客户的获取率较低。小微客户以信贷业务为主,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不高。
黑龙江省邮储银行小微金融发展,应始终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主线,以黑龙江主导产业为核心,专注“小微”谋发展,不断探索零售业务批发、深化“政银平台合作”模式、完善内部结构、提升机构水平,为小微金融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和支撑。
(一)倡导扁平化管理模式,构建小微金融事业部制,提升机构水平,使其成为利润中心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形成市场导向、专营专业、反应迅速的作业机制;减少成本投入如管理成本、信贷成本甚至机会成本,打造“专注、专业、专营”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构建事业部,既是小微金融客户资金需求“短、小、频、快”的市场需求,又是风控管理有效落地的切实要求。事业部内可按照需求划定不同分工,如市场开发方向、风险管理方向及运营支撑方向。按照利润中心的要求,通过责权结合、激励约束配套、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现小微金融事业部独立运转。
(二)打造全流程时限控制平台,提升品牌效益
打造全流程时限控制平台,由业务、授信、科技三者结合,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参照物流中信息节点流程设计,使每笔小企业授信业务可以清晰地查询业务节点,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环节效率,同时将客户准入、审查审批、合同签署、抵押放款、贷后管理、质量管控等流程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实现痕迹化管理、标准化作业、规范性指导,推动风险控制、业务效率、经营效益、客户体验的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
(三)依托外部形势推进客户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市场开发精准性
改变传统获客渠道,通过打造政府合作平台、行业整体开发、区域特殊授信、大数据挖掘客户等信贷政策,深化客户市场结构,提高市场开发的精准性。
1.加快打造政府合作平台。政府是市场经济的指导者和风向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利政策,借用政府在当地小微企业发展的引导价值,积极与政府开展合作;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对接政府牵头设立的助保金、风险补偿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可通过政府增信、政策性担保、政府推荐、政府直补、政府代偿等政银合作模式,增强小微企业获贷率。这样既能有效地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而信贷投向的正确方向又可为邮储银行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
2.深化服务两大平原、旅游文化产业和民生行业发展。在黑龙江经济整体发展疲软的情况下,根据省政府的战略导向,大力开发两大平原和旅游文化产业。两大平原开发,应依托于国家给予的综合改革试验配套优惠政策,在信贷产品上加强创新,以绿色产业经济、新型农业经济主体、“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为核心,创新担保方式,研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复制推广的金融产品。
如针对农垦地区的特殊情况,研究以农场为贷款对象的信贷产品。农垦总局为机关法人单位,人事任免由黑龙江省政府负责,财政关系则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在业务上接受农业部的指导。农场隶属于农垦总局,在管理方面受农垦总局的约束,但在法律层面又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是一种特殊的法人单位。在财务核算方面,农场为一级核算主体,主要收入来源为土地的承包费收入和政府财政补贴、提供农业服务收入及当地企业税收等,其中土地承包费收入占到农场全部收入的90%左右。基于以上特点,可以研发以农场土地收费权为质押的信贷产品。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农垦系统,针对农场春耕秋收的大型机械化工作特点,研发基于耕种费的农机具贷款;针对农场下辖的涉农类企业,探索以农场为担保方式的小企业经营类贷款;针对农场内的绿色产业协会,探索以农场为牵头单位或承担一定风险担保基金的、社员互助互担的大型联保类贷款;针对农场范围内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探索土地经营权质押类型的贷款。从各个层面做深、做广农垦系统。
在民生行业发展方面,聚焦供水、电、热、气等行业,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和信贷方案,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以供热行业为例,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维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南北跨10个维度,全年平均气温多在-5℃~5℃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冬季取暖成为全省城镇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从供热行业的开发可行性分析,首先具有政策支持性:《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明确规定了供热实行政府主导,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参与经营;其次,行业壁垒较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随着国家改善民生、节约能源等政策的不断出台与落实,优先发展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等集中供热方式并逐年提高集中供热比例,已经成为现代化城镇建设的重要标志。通常,集中供热管网由政府部门进行规划,由供热企业进行建设和管理,因此集中供热管网一旦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集中供热管网一般归属于供热企业所有,在供热区域范围内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再次,供热行业的还款来源较为稳定。通常,热力公司在建设初期或铺设管道等工程施工时,进行一次性投入,建成后,热力公司通过每年热费收入即可正常盈利,此外,大部分供热单元已经进行分户供暖措施,即不按时缴纳热费即关停热气供应,这极大地提高了热费缴纳率。因此热费对于热力公司而言,现金收入长期稳定且未来前景看好。综上所述,针对供热行业研发专项信贷产品,既能够获取稳定的经济收益,又有助于帮扶民生企业、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
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通过重点考核企业核心价值、资金流动等特殊性,探索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如针对黑龙江省夏季避暑胜地及冬季赏雪的两大旅游旺季,围绕旅游景区、相关文化产品、餐饮住宿、旅行社等产业链进行链式开发。紧紧抓住优质旅游景区及相关产业链的现金流来源及构成,针对优质旅游景区探索以景区资产作为辅助抵押的信用类贷款模式,针对餐饮住宿探索以不动产作为辅助抵押、以监控往来账款作为主要模式的信贷产品等,针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深入分析现金流的走向及上下游可行性的担保模式,实现产业链的深度开发。
3.强化特色支行建设,深耕区域特色经济。结合当地特色区域经济,做专特色服务体系和特色金融产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给予特色支行专向政策支持,建立特色行业目标客户数据库,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专业产品研发团队匹配专属特色产品,并实现由单一信贷业务模式向多条线联动综合金融服务业务模式的转变。
4.全面实现线上线下“双线”发力,运用大数据获取提高获客能力、开发“互联网+”信贷产品。现阶段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互联网+”的行业模式,未来强大的大数据挖掘和运用能力将决定各行的小微金融路有多远。利用线下网点众多的资源优势,结合线上批量化的审批模式,最终实现小微金融的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研发“互联网+”信贷产品,依托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等新兴模式,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大量数据信息,为新兴互联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强化风险管控,推进贷后精细化管理,并逐渐打造从贷后要效益的经营理念
夯实资产质量管控基础,强化风控意识,提升贷后管理工作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
1.从机制上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控体系。除坚持邮储银行现行的高风险客户退出机制、贷后管理例会机制、贷后检查发现问题监控机制外,还应强化重点分支行的领导督办管控机制、做好重点风险客户定期回访机制、强化非现场监测中心的大数据分析反馈机制、对于不良率超过一定范围的行业做好行业风险敏感度分析机制,对于已经形成不良贷款的,实行风险管控派驻,疏通不良贷款展期、重组、核销等处置通道。
2.从考核体制上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变“被动检查”为“主动管理”。转变“重贷轻管”的思维定式,配齐贷后相关岗位人员,强化贷后考核机制,做到“有人做、有人管、有人查”,细化贷后检查内容,分层定量考核,同时强化客户综合收益考核指标,通过贷后管理提升客户对银行的整体贡献。
(五)构建小微金融人才培育体系,提升人才发展的整体水平
在邮储银行香港上市后,随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和股东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更提高了对于小微金融人才的标准,这就需要构建小微金融人才培育体系。在培训形式上,可在现有分分结合、分支结合的基础上,强化现场授课、电子化培训、参与上级行培训、外聘专家甚至到专业商业银行学习等多种模式结合,并通过定期考核等制度不断提升队伍实际操作与理论掌握水平。在人才结构上,应进一步强化队伍的流动性管理,设定专业发展路径,引进具有一定资源或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推动邮储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本地特色化与全行品牌化,提升同业竞争力。
邮储银行作为大型零售商业银行,上市后将承担更多的股东利益和社会责任压力;而黑龙江省分行经历了前段时期不良贷款化解的阵痛,正从发展的谷底逐渐向好,小企业金融业务是连接个人业务和公司业务的重要渠道,其发展趋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几种发展策略,尤其对于市场的开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希望有助于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小企业金融业务在未来几年内进入一个更好的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S].2016-02-06.
[2]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S].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