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萍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分析
崔艳萍
贵州省黔东南雷山西江、从江岜沙、从江小黄、黎平肇兴等民族村寨,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多为贫困地区,但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资源。当前中国经济在习主席“新常态”思路引领下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新常态思维引导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如何转变思路,进入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新常态?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新常态 黔东南 民族村寨 旅游发展 SWOT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更快、层次更高、转型升级态势更明显的新常态,旅游行业呈现新的变化趋势:
(一)旅游机遇涌现
随着“中国时代”的来临,以往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已经即将被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取代。
(二)旅游趋势在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文化交流、假日经济等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国内旅游需求开始呈现多极化的特征,观光旅游的比重日益下降;休闲度假、运动等旅游需求升级。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体验与品质,旅行形式散客化和自助游日益普遍。
(三)旅游理论在创新
厉新建[1]提出,新常态下的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形成旅游产品生态圈层,在这个生态圈层中,不仅包括差异化的景观,也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空气质量等以往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鄢光哲[2]指出,新常态是旅游业主要的发展机遇。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以民族村寨景观和民族风情为吸引物,是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 结合新常态经济背景,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可以对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研究,以便理顺思路,找到对策,走出困境。
(一)优势(Strength)
第一,贵州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村寨具有自身的优势,突出的乡村田园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第二,黔东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至今共计16项,涉及7个县,9项为黔东南独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第三,贵州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村寨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已经融合成绚丽多姿、神秘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圈,成为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第四,黔东南民族村寨,不仅具有差异化的景观,原生态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空气质量等也非常优越,能够形成新常态下的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的旅游生态圈层。
(二)劣势(Weakness)
第一,黔东南地处贵州、湖南、广西交界处,离中心城市远,对于发展城市消费推动型“农家乐”等旅游形式不利,使黔东南的旅游产品藏于深山之中,也影响其旅游发展进度。第二,黔东南民族村寨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贫困现象较普遍。“以旅扶贫”任重道远。第三,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结构和模式单一,高水平、高质量的休闲度假类产品奇缺。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制约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第四,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族村寨居民自发式小投资的旅游形式难以获得旅游发展初期效果,资本和技术要素越来越重要。
(三)机会(Opportunity)
第一,新常态下就需要创新供给、引导消费。随着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缩小,农村消费能力、中西部消费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消费模式,未来经济应注意到个性化消费的趋势。第二,当前,我国旅游需求开始呈现多极化的特征,国内旅游,从传统的低端观光游需求,向休闲度假、生态体验、运动体育、文化会展等高端旅游需求升级,观光游的比重下降。第三,在民航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融合趋势下,空中连通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黔东南面向西南出海门户广西、广东,邻近柳州、桂林、南宁等旅游热点城市,容易吸引较多的国内外游客,大交通区位优势为开发民族旅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第四,循环低碳绿色经济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环境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属于这样的环保绿色产业,这一方面有很大优势可供发展。
(四)威胁(Threat)
第一,黔东南民族村寨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利用已处于紧迫状态。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加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加上受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原已自发形成的文化体系受到削弱和冲击。第二,由于缺乏开发资金,保护条件差,开发水平低,旅游产品艺术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民族村寨一些独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个性化内涵难以表现出来,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
通过SWOT矩阵分析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研究,在新常态思维引导下,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和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契机,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应该直面威胁,紧抓机遇,规避劣势,发挥优势,从而在新思维的发展契机中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为凯里学院)
[1] 厉新建.新常态下的旅游业新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4-11-07(11).
[2] 鄢光哲.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机遇[N].中国青年报,2015-02-12.
[3] 2015年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R].
[4] 李金早.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R].
[5]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2015在线旅游行业洞察报告[R].
[6] 张广瑞.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15(04).
[7] 郝康理.新常态下旅游规划理念创新[J].旅游学刊,2015(04).
[8] 李亚娟.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综述[J].旅游地理,2013(10).
[9] 周国忠.楠溪江古村落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03).
[10] 王惠琴.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崔艳萍(1971—),女,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