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的创一代

2016-12-23 02:09宋欣
现代企业文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业者年轻人

文/本刊记者 宋欣

颠覆传统的创一代

文/本刊记者 宋欣

两年前曾上映过一部名为《中国合伙人》的电影,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创业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三个创业伙伴的人生故事。其中有句台词火遍大江南北——“too young,too Naive(太年轻,太天真)”。如果将这句话用在这些风生水起的90后创业者身上,或许就并不恰当了。90后,他们是完全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也是真正伴随市场经济成长的一代人,正如周鸿祎所说的,今天互联网的主流人群是90后。

的确,90后创业者们是当前创业领域最新鲜的血液,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深谙互联网运作规律;他们异军突起,在很多细分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后来居上者。

功创业谈何容易

日本《周刊SPA》8月30日文章称:中国年轻创业者“想法过于单纯” 。据称,在中国,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正不断增加。某大型求职网站7月份进行的调查显示,6.4%的在校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自己创业,人数较去年翻了一番。

由于中国人的创业欲望强烈,“宁愿做小老板也不愿到一流企业去当职员”的现象如今相当普遍。但年轻人中不断高涨的创业欲望似乎有些“动机不纯”。评论人士称,由于就业难以及很多年轻人从小被父母娇惯、“讨厌被别人指挥”,许多人产生了“自己办公司”的冲动。还有不少人深信自己很出色,在没弄清目标前就仅凭盲目的自信开始创业,结果许多因为经营不善而失败。

中国年轻人创业时很偏重某些项目。调查显示,6成受访者称希望把经营熟食和外卖等作为创业项目。住在上海的日本商业顾问泷直人分析说,这或许是受到某网上订餐商家获得巨大成功的影响。但尽管令人羡慕,这个行业已处于饱和状态,如今要想成功创业谈何容易。

只靠羡慕和效仿别人的做法显然行不通。在佛山做贸易的林田岳就见过一些想法太过单纯的年轻创业者。比如一些原本就没什么经营头脑的女性,又不太了解流行趋势,认为只要开个网店就会顾客盈门,结果很快失败了。在中国,像马云那样的天才企业家正不断涌现。但是,他们的创业是在经历了无数失败后才成功的。

特立独行的一代

90后企业家锐波科技CEO孙宇晨说:“那些还要进国企和考公务员的,已被开除90后国籍。”他认为,90后对于安全感的看法与80后大为不同。对于网络上盛传的“80后的集体回忆”,他表示这意味着控制、垄断和中心化。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竞争、自由和个性化已成为时代主流,90后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价值选择更多元化,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集体回忆。

所以,90后对安全感的定义完全不一样。以前,对80后来说,控制、垄断和中心化是安全感的来源,比如说要进大国企、央企,要当一个每天什么都不做却拿着很高薪水的寄生虫,这给他带来了很强的安全感。但对90后来说,竞争、自由和个性化才是安全感的来源,需要靠自己不断努力,而不是纯粹享受安逸。

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说,与其他主动选择创业这条路的创业者有所不同,他从未想过要去创业。对于他来说,这更像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是由于恐惧、想要逃离目前备受约束的现实生活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我不知道创业会不会让我更好,但我知道不创业只会让我更糟”。

作为北大法学研究生,当初他决定卖米粉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硕士毕业出来卖米粉,他无法跟老师、朋友、周围人解释,困惑很大,曾几宿几宿地睡不着觉。创业初期,牛肉是自己切,自己炒,自己炖;米粉是自己进货、自己泡,自己发,自己煮。早期创业公司招人,还只能从朋友、亲戚等身边的人开始下手。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短短3个月,人员翻了将近300%,场地面积翻了将近400%,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一起唱”创始人尹桑认为,90后创业既不应该被追捧,也不应该被贬低或者打压。“我们不奢求得到别人的理解,能被安心聆听就已足够,因为新的时代必定会有新的价值。”

这就是90后与众不同的定义,常带些幻想主义的色彩,也具有“不怕输就不会输”的胆识。尹桑喜欢用阿迪达斯的一句广告语“Allin or nothing”来解释自己对于创业的理解,在他看来,90后创业者已经成为一支生力军,而这个无所顾忌的群体也将成为创业精神的发扬人,这也是90后创业在当下会受到如此强烈关注的原因之一。

开发者社区SegmentFault联合创始人兼CEO高阳说,“I am my own brand,这就是我的心声。”SegmenFault就是一个程序员们混迹的网络聚集地,为这些人才搭建一个更专业的平台。1990年出生的他,现已成为2014年科技界令人瞩目的一颗新星。日前,由《福布斯》发布的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高阳被成功入选。

他为自己贴了3个标签:“丧心病狂的90后”“退学党”“偏执狂”。这些张扬个性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出格的事儿,例如“想去感受大学生活,再次参加高考进了大学,但只念了一学期就辍学了”“大学寒假揣着500元钱北漂,跑渠道、做游戏、当编辑、搞投资,最后直接去创业”。但是一路走来,高阳心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这或许正是他成功的原因。

脸萌创始人郭列在成功引爆各大社区平台并达成“APP排行榜第一的应用”的目标后说,“梦想实现的过程,其实就像爬山一样,虽然爬山的过程会很艰苦,旁边也有很多的风景,然而只有爬到山顶之后,你看到的风景才是最漂亮的。这些风景看完之后怎么办?你在山上过一辈子吗?不可能的,你这个时候需要下山了,你需要爬另外一座山。”

在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后,郭列对自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坦言,在取得阶段性成功后,需要给爆棚的自信心降降温,抛离固有的东西重新上路。例如,脸萌之后,郭列会将产品在漫画、表情、社区方面延伸,还会做一些和漫画没有关系的新产品。

从这5位成功创业家的演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90后的新特质:不羁放纵爱自由、与众不同秀自己、敢于挑战与突破等。随着90后涌入职场,企业培训无论在内容建设、项目设计、学习方面都要学会理解90后,其中,游戏化的内容设计、更多的个性化(自定义)权利、竞争化的学习环境、自定步调的自由权利或许是一个好的切入口。

为梦想干杯

90后逐渐走入社会,年轻人思维活跃、崇尚自由,成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主力军,而自主创业是不少年轻人的第一选择。但是创业这条道路并不好走,年轻人创业更是困难重重。缺乏经验,没有资金来源,不懂得市场也不会营销,这些因素往往都可能置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于死地。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为90后创业家提出很多建议。

要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创业。是为了梦想,还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我觉得90后应该把问题简化,问问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最擅长做什么。然后在喜欢和擅长的领域里面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对的时间点做对的事情。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三、五年的提前量,所以创业者要看到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趋势。想要看三年的趋势,就去看看中国台湾和日本。想要看五年和十年的趋势,就去看美国。确定好大的方向以后,坚持做下去。比如十五年前大家就都在说移动互联网,可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是在2010年。所以如果没有找准时间点,很可能就会死在半路上。

应该有一些工作经验以后再创业。在美国,有两个年龄段创业比较容易成功。一个是大学刚毕业,另一个是40岁以后。但是在中国,我看到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大学毕业三五年有了一定的经验以后创业的。我大三开始创业,但是中间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补课。所以成功不分早晚,想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积累些经验再创业。即使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输了还可以重新再来。

千万别去借钱创业。我看到很多90后创业者,因为是借钱创业,负债让整个人压力很大。创业失败以后就开始坑蒙拐骗,最后整个人生就毁了。我们大学时候创业也是没钱,于是就派个哥们去跟厨师打麻将赢饭菜票。现在天使投资、孵化器都很成熟了,借助这些资源创业压力会小很多。这样心态也会轻松一些,这样反而会更容易成功。

要拿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每一个人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夸大自己的贡献,贬低他人的贡献和成绩。所以创业者要拿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不放大你可能觉得别人做的不好,没啥贡献。20年前我在金山就提出要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的时候,你心里就会想:我怎么跟这么优秀的人一起共事。这样你每天自己就很愉悦,正能量被激发,愉快度就会高很多。

要善于吃亏。创业者尤其要有吃亏的精神,就是干活的时候比别人干的多,拿钱的时候比别人拿的少。每一件事情都吃亏,其实最后一定会赚的更多。因为所有人都愿意跟你合作,所有人都喜欢你,你的机会比别人多,你赚钱的机会就比别人多,你成功的概率就比别人高。我以我的人生经验建议大家去试试吃亏。吃一次亏不要紧,连续吃几十次亏,最后你肯定赚。

齐心协力的团队比梦之队更重要。很多人创业想选梦之队,但我认为团队齐心协力比梦之队更重要。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团队成员合作性、互补性好,劲都往一处使,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天皇巨星,但是每个人都发挥最大能量。这样的团队要比梦之队更强大。

创业者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你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做的很好,把最重要的某一、两件事情做好就可以了。承认别人的贡献,给别人机会,创业者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好。

很多新的创意来自年轻人,虽然可能在企业运营、社会经验上相对不足,但年轻人在掌握和使用新技术上的能力要更强。他们是90后,他们承载着青春与梦想,他们独立思考,追求自由,乐于表达,他们叛逆,同时又最具创新力。他们是已经登场的90后。

猜你喜欢
创业者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年轻人,千万不要相信自己会穷一辈子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