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继明
雄起的共和国煤业长子——神东矿区开发建设30年回眸
文/王继明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在我国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30年前还曾经以荒凉、偏僻、贫瘠、落后著称的亿万年荒漠区,神龙横空出世般雄起共和国的首个两亿吨煤炭生产基地、新世纪煤都和煤业长子——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
回眸神东矿区开发建设30年历史,既让神东人为自己的创业创新创造而自豪,也让共和国母亲为煤业长子的杰出卓越而骄傲。
2015年8月20日,是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确定的举行神东矿区开发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的日子。特别巧合的是截止到这一天,神东煤炭集团再创跨年度产煤过两亿吨、连续365天实现安全生产的新佳绩。
由此上溯到2014年,神东当年产煤两亿多吨,百万吨死亡率为0.004,仅相当于同期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5的1.6%;与近年世界领先水平的美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3和澳大利亚的0.014相比,分别相当于两国的13.3%和28.6%。包括10个千万吨煤矿在内的17个煤矿,均分别创造千万吨、数百万吨“零死亡”“零重伤”,创造了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的先进水平。
由此再上溯,2002至2011年,神东原煤产量累计12.8亿吨,百万吨死亡率平均0.022,而全国同期原煤产量449.3亿吨,百万吨死亡率平均1.8,二者相差80多倍。此间,神东曾经四度实现亿吨“零死亡”,且在2008年首次创造了年产原煤1.27亿吨、安全“零死亡”的历史纪录。而后的2012年6月13日到2013年6月13日,神东再次刷新产煤2.47亿吨、安全生产365天“零死亡”的历史新纪录。
更为可喜的是,神东矿区开发建设30年,没有发生过一起较大、重特大性生产事故,实现了特殊的“零事故”;即便是一次死亡2人、3人的事故也极少发生。神东在改变煤矿的高危性及社会形象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神东矿区30年的开发建设之路,就是不懈追求安全“零”目标境界之路,亦是不断创造安全生产的一流水平之路。破解煤矿安全生产百年难题,改变煤炭产业高危形象,推进煤炭生产安全发展,一直是神东自觉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神圣使命。神东煤炭集团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安全高产高效为目标,以本质安全建设为基础,对煤炭开发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故鼎新,形成以千万吨综采工作面和千万吨矿井群为基石的独具特色的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科学采矿体系,为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奠定了扎实基础,在破解煤矿安全生产百年历史难题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神东,“无人则安”及“零死亡”“零伤害”“零重伤”口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国内外煤矿都以百万吨死亡率作为安全生产水平的衡量标准,但神东却刻意追求千万吨“零死亡”、亿吨“零死亡”、两亿吨“零死亡”的高标准安全境界。为此,神东在企业文化及安全文化里,把“生命无价、安全为天”“无人则安、零事故生产”作为安全核心理念。近年来,更是充分运用充满中华民族智慧的“水哲学”观念,构建了特色安全子文化体系,进一步追求安全“零死亡”境界。
神东在全公司多次创造实现亿吨、两亿吨“零死亡”较长安全生产周期的同时,连续多年产煤数千万吨零死亡的矿井不在少数,多数矿井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雄峙全球煤业屋脊的两千万吨井工矿井双峰大柳塔煤矿、补连塔煤矿,两矿到目前已分别创造了近10年和15年、产煤过两亿吨“零死亡”的安全生产新纪录,达到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的先进水平。
神东矿区自1985年开发至今的30年历程,是改革开放与新技术革命风云际会的历史时期,逢此历史机遇,神东在经历了矿区开发初期的短暂阵痛之后,开始站立煤炭工业技术革命大潮的潮头,开启了以千万吨矿井建设模式为核心的煤炭工业技术革命,先后成功创建了共和国首个一亿吨、两亿吨煤炭生产基地,成为煤炭工业技术革命的先行者、领跑者,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和国煤业长子。
神东创新的矿井模式与传统矿井最大的不同在于,以追求千万吨规模化生产和安全高产高效为目标,摈弃传统矿井的设计、建设理念和模式,井巷采取斜井、平硐联合布置方式,从矿井开拓到采煤工作面实行无盘区布置一步到位,巷道、工作面、运输基本沿煤层采用“条带式”布置,井下巷道、运输、通风等系统简化布局;井下煤炭运输采用长距离、大功率胶带连续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化方式;综采工作面加长到300、400米以上,采高达到6.3、7.0米,等等。其优势在于,矿井设计、建设及生产、运输、通风等系统简单,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成本低,用人少而产量和效率高,为千万吨、两千万吨矿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成为煤炭开采史上的革命性创举。
神东科技创新、技术革命更大的意义在于,千万吨综采工作面和千万吨、两千万吨矿井模式和1亿吨、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模式,对中国乃至世界煤炭工业产生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引起传统工业化煤矿的深刻变革。
据统计,神东仅1998年至2014年的科技研发投入即达500多亿元,科研项目达到577项,总计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亿元。神东30年来累计完成的群众性小改小革等“五小”创新成果有8000多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其中申报优秀成果6000项,获得公司奖励1100项,神华集团奖励300项,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励50项。2004年至2014年,神东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在30年的开发建设中,尤其是在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后,神东十分重视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成果,大力开展“幸福矿工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员工实现理想追求与人生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在安全的生产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安居乐业,享有良好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水平,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的“最幸福矿工”。
神东2009年开始实施的“幸福矿工工程”,将员工的幸福感确定为管理方式、社区建设、自我与家庭、培训与发展、工作成就感、工作压力、人文关怀、工资收入、劳动保护、家属问题、住房和福利及后勤服务等12大项目及相应的可操作、可持续生活指数,从物质到精神建立了由4个层面、9个因素和30个指标构成的员工幸福指标体系。
在“幸福矿工工程”建设中,神东高度重视员工的安全保障和职业发展等问题。公司坚持“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理念,将安全视为员工的最大幸福,把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工程,在多年奠定的坚实安全高产高效矿区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严格实行红线管理,近5年投入安技措资金79亿多元,安全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
神东通过制定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办法,建立管理、技术、操作三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实现成才及价值追求创造条件,近五年有14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和200多名技能型人才通过竞聘实现上岗,有的还成为公司、地方及行业级技能大师,享受较高薪酬福利待遇;2226名优秀劳务工通过考试考核实现了转正;通过集中选拔或劳务工安置等形式帮助4000多名员工子女、配偶实现就业。
神东还非常注重提升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近五年来共建成住宅楼137栋7078套,共95万余平方米,并投资7.3亿元建成公寓(宿舍)7259套(间),共29.1万余平方米,提供床位21700多个,基本缓解了员工住房、住宿紧张问题;井下矿工班中餐标准由10元提高到15元;投资1.7亿元实施直饮水工程,使11484户员工家庭享用到优质直饮水;投入6000多万元对矿区道路进行了维护改造,并通过外委服务,每年投入3800多万元,开通矿区至周边112个站点的68条通勤线路;投入近1.4亿元,改善矿区文体活动条件;为缓解员工子女入托问题,投入2000余万元,对矿区原有4所幼儿园进行改造,并新建两所幼儿园;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为3411名员工及家属解决了落户问题等。员工的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共和国的煤业长子,神东自觉担当中央企业的国家使命,历经30年奋斗建成地跨陕、蒙、晋三省区,矿区范围辐射几百公里,目前拥有以10余座千万吨矿井为主力的17座大型现代化矿井,产能2亿吨,员工总数4万人,世界一流水平的特大型煤炭企业,至今累计为国家生产优质煤炭20多亿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作为整个煤田的开拓者和领军者,神东在30年的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发展国家能源工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群众脱贫的“三位一体”方针,成为所处三省区地方的经济支柱。30年来,除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外,还累计向陕蒙晋三省区地方缴纳税费1000多亿元。尤其是在近年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煤炭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神东仍然坚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自己大幅度限产限销之际,反而收购运销地方煤矿煤炭,助力地方煤企脱困。
神东还不断加大对地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历年向所在地生态环境、公路交通、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投入资金25亿元;安置陕蒙晋籍大中专毕业生7000余人,通过劳务派遣方式为地方及社会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集中建设了19个移民新村,使煤矿采空区搬迁农牧民得到妥善安置。分别出资4亿元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陕西神木建设集安置与开发并重的城镇化多功能“神华新村”,创造出煤矿采空区居民搬迁和安置新模式。神木“神华新村”工程2015年年底全部完成后,可安置采空区移民2200多户、10000多人入住,形成风格别具特色、城镇化功能齐全的移民新村。
神东救护消防大队积极承担矿区周边矿井及其他各种危难事故的抢险救援,并被确立为服务半径辐射150公里周边范围的国家矿山救援基地。从1998年至2014年底,共实施各类事故抢险救援1947起,解救186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神东因此荣获“全国煤炭工业社会责任报告优秀企业”称号。
神东矿区位于我国以干旱著称的第五大沙漠毛乌素沙漠南缘与以黄土高原北缘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国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在蒙古语系里,“毛乌素”即为“寸草不生”之意。
上世纪80年代中叶,神东矿区开发初期,饱受恶劣自然环境之害的开拓者、创业者,就下决心破解生态极度脆弱荒漠区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全球性难题,在开采煤炭的同时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先后提出“一次性开采煤炭资源,建设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的生态环保建设理念,坚持煤炭开发建设与生态治理再造并重的方针。近年更是进一步提出“建设世界领先的清洁煤炭生产商”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绿色开采、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
神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创新工作,建立以年度政府水土流失补偿费返还资金为主,以吨煤提取0.45元治理资金和公司专项基建费用为辅的长效治理保障机制。创造性提出“采前防治、采中控治、采后修复”和“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的“三期三圈”科学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技术体系。公司组建生态环保专门科研机构且联合科研院所,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开展30多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神东坚持追求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目标,通过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科研资金投入力度,创造性应用井下采空区蓄水及矸石过滤净化技术,对井下水资源进行复用,使废水复用率达到43%,其余全部达标排放;通过对洗煤厂实施煤泥水闭路循环洗煤节水技术,不仅每年节约清水48.6万立方米,而且每年回收煤泥6.48万吨;通过优化排矸巷设计,对井下矸石淤泥就近消化,实现井下矸石不外排;对洗选矸石进行回填、矸石发电、制造建筑材料、复垦等综合利用,实现了矿区矸石零污染。
截至2014年底,神东30年累计投入环保资金13.12亿元,完成生态治理面积24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开发面积的1.7倍,先后建成了大柳塔矿、上湾煤矿和榆家梁煤矿采煤沉陷区生态经济林示范基地,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的3%~11%提高到60%~90%以上。
神东的环保生态建设有力促进了地企可持续发展。据测算,经过治理后的神东矿区,每年的大风沙天数比过去减少了2/3以上,经乌兰木伦—窟野河输入黄河的泥沙每年减少2000万吨以上;当地75万亩耕地因生态、气候改善而获得稳定收成;还催生了林草绿化业的产业化发展,可提供50万个以上的就业工日,为地方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新门路。同时,还收获了一个特别意外的惊喜:商品煤的混沙量因此降低了3.74个百分点,吨煤增收1元左右,按照历年产量计,每年因此可增收数千万至上亿元。
神东矿区多年来的环保生态建设,使昔日荒漠之地呈现出“污水不外流,矸石不外排,产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天蓝碧水流”的美丽画卷,成为塞北瀚海的绿色大明珠,常常令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界人士感慨不已。有专家对此给予极高的评价:神东的这一成果与开采的占全国同期5%的优质煤炭比起来,也许贡献更突出、意义更深远。
……
三十而立正当年,百年逐梦领跑前。雄起世界煤业强企之林的共和国煤业长子神东,正在而立之年的新起跑线上再度奋勇跃起,向着“创百年神东,做世界煤炭企业的领跑者”的愿景大梦,向着“建设世界领先的清洁煤炭生产商”宏伟目标砥砺奋进!
(作者单位:神东煤炭集团公司)
补连塔煤矿工业广场
(责任编辑:庞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