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评论员
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行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本刊评论员
为促进煤炭行业科学健康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2月1日出台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具体提及了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与路径。尽管“去产能”已经成为当前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实现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必由之路。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经验。在当前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经营更加困难,煤炭经济下行的形势更加严峻的新常态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视为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但是,推进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然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战略、技术等多个层面加以重视,方能从源头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我国的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禀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且长期是主要能源。而在当前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以及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大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方面的重视,清洁能源的比重仍在继续上升。
早在2015年,国家能源局、环保部以及工信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煤炭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意见》要求燃煤发电技术和单位供电煤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切实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水平,到2020年,低阶煤分级提质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实现百万吨级示范应用;减少煤炭利用污染物排放,到2020年,燃煤固体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5%等。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亦是我国调结构、谋发展的关键之年。在能源领域,“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安全。并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列为100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之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将“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今年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
实际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涉及到煤炭生产、加工、存储、运输、转化和利用的全过程,并且从产业发展方面来看,涉及煤炭开采、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诸多产业。因此,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将不断提高洁净煤技术水平和运用,进而提高煤炭消费质量,缓解煤炭产业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最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综合来看,抓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需要从煤炭供给和消费两个环节努力。对此,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坦言,“能否清洁高效地利用好煤炭,不仅需要我们有主动为之的意识,更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
煤炭供给环节方面,主要由净进口和生产两部分组成。保证煤炭进口环节的清洁高效是首要任务。数据显示,2010~2014年期间,褐煤,即劣质煤代表煤种,我国年进口量增长达9倍以上,且多被电厂当作配煤使用,增加了燃煤污染排放。大量劣质煤进口,不仅对煤炭市场产生了影响,加剧了煤炭市场结构性过剩态势,而且也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2014年底,国家出台《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商品煤相关质量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从根本上禁止了高灰分、高硫分、含有有害物质的劣质煤炭进口,有效减少了进口劣质煤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除此之外,从煤炭自身的生产环节,如在开采环节,加强煤炭开采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做到绿色开采,做好矸石回填、采空区和沉陷区治理以及煤炭的综合利用等,降低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在洗选环节,鼓励和支持煤炭洗选加工,提高洗选率,实现脱硫、脱灰,鼓励原煤全部入选,控制原煤直接销售,提高终端用煤质量。在销售环节,推进煤炭计量方法改革,改变按原煤计量的方法,推进按商品煤计量、按发热量计价,限制劣质煤炭开发、生产和使用,提高褐煤产品热值和利用价值等,都可以使煤炭成为清洁能源。
据《汉书》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可见我国人民很早就懂得将煤炭作为燃料。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两会期间曾公开表示,“过去人们一说到煤炭就感觉很脏,现在要为煤炭正名,煤炭清洁利用其实可以比天然气更环保。”
因此,在煤炭消费环节方面,首先要保证煤炭作为燃料时的清洁高效利用。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然趋势。其中,超低排放可以使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接近甚至优于燃气发电,除尘效率可达99.9%,脱硫效率可达98.5%,脱硝效率可达93%,随着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的发展,煤电还可以变身零碳电能。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对其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都提出了改造规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神华集团作为大型综合能源企业,电力装机容量达7879亿千瓦。特别是在京津冀区域,神华集团近20台100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已全部实现了超低排放,且燃煤机组排放标准甚至比燃气轮机排放还低,效益明显。
事实上,通过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带给煤炭企业的利润会更高。行业人士曾经算过一笔账,以一吨5000大卡的动力煤为例,当前坑口价为170元,如果用于发电,可发2143度,折价750元;转化为油,可产0.19吨,折价1370元;变成甲醇,可产0.74吨,折价1740元;变成烯烃,可产0.28吨,折价2780元。从原煤到烯烃价格翻了十几倍,这也充分说明了提高煤炭附加值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出以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甲烷、煤制乙二醇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先进工艺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业内专家表示,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工业原料转化,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液体燃料和工业产品,对于促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大量依赖进口的压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思想,并纳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特别是在当前环保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绿色发展,将成为煤炭行业的主旋律和生命线。从煤炭供给和消费两个环节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仅是我国解决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重中之重,亦是实现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途径,对于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责任编辑:厉克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