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刘吉同(河南新乡)
素质低在哪里
文_刘吉同(河南新乡)
我常去洗澡的一家澡堂,前几天一位86岁的老人洗澡后突然发病,送到医院不治而亡。然而,家属不愿意了,找到澡堂理论,老板自认倒霉说赔10万元,家属说不行要赔一百万。老板不给,家属便租了一口空棺堵住澡堂门口。小区单元里某户装修,但将最后余下的垃圾都堆到了步梯口。类似这样低素质者做出的烂事,估计每个人都能说上几件。
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也有普遍的。多年来我上班和外出基本是步行和乘公交,过斑马线时,很少见有车自觉减速,不少出租车反而会加速抢行。男女老少上公交车,没有见过一次排队的,哪怕是空车,也是一窝蜂往上挤,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给老弱让座。时下媒体常报道有同胞在境外旅游时“丢人现眼”,其实这都是在国内的翻版而已。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国度,怎么会有这么多“失礼”之人呢?
原因或许很多,但我以为下列三条很重要:其一,教育的大而空。“失礼”的核心是缺乏爱,而这恰恰是当下教肓的软肋。从幼儿园到大学,应该说我们有很多爱的教育,但多是“大爱”。邻居家的小女孩上幼儿园的第三年就会唱《歌唱祖国》,我的小孙子四岁时就会唱《国歌》。这样的“大爱”不是不应该注入,而是太超前,应该从最基础的“小爱”开始,尤其应注重培育孩子源自人性的爱,在其幼小的心灵里便种下爱的种子。比如从爱一草一木开始,从爱自己的同学、老师、爸妈开始,再随着年龄增大慢慢走向人间大爱。缺少“小爱”会造成许多畸形的“爱”。时下说起“爱祖国”,很多人会异口同声,但对祖国其中的某一个人,很多人又会冷眼漠视,稍不如意甚至还会拳脚相加。一个不愿付出“小爱”的人,是很难付出大爱的,指望一个不孝之子让其效命疆场,逻辑上都讲不通。
其二,用政治标准取代道德标准。这是古往今来的一个通病。公元690年,河北衡水有个无赖叫王弘义,一次“尝从邻舍乞瓜”,邻居不给,他便报告县官说:瓜田中有白兔。这个县官也很傻,便派兵卒前去搜捕,结果“践踏瓜田立尽”。王弘义后游历赵州、贝州,看见乡间耆老聚集作佛事,便响应武则天的“告密”号召,举报这些人要谋反,结果二百多人遭杀,王弘义因“有功”被提拔为游击将军,旋即又升任殿中侍御史(《资治通鉴》卷204)。近些年来,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因“跟对了人”“站对了队”“钻对了门”而在一地飞黄腾达的不知凡几。让这些人去教化一方,这个社会会变好吗?
其三,“风月宝鉴”式官员的作用。《红楼梦》中描写过“风月宝鉴”,从正面看,里面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大美人,从反面看却是一具丑陋、可怕的骷髅。眼下的很多贪官,正是这种“风月宝鉴”式人物。从反面和实质上看,乃贪赃枉法、道德败坏的“骷髅”;但从正面和表象看,却是“风情万种”的“大美人”,什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廉政标兵、“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人大代表之类的荣誉应有尽有。荣誉与腐败齐飞,光鲜与糜烂一色。殊不知贪官每收一笔赃款,便是对人间公平和正义的一次扼杀;而每获一次荣誉,则是对人间公平和正义的二次扼杀,其中不知饱含了多少弱者的屈辱和血泪。贪官的这种反复扼杀,对全社会的道德杀伤和破坏力,恐怕江洋大盗都要俯首称臣。
看来,道德与政治无法分开,民风与官风紧密相连。李世民曾创造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千古盛世,这与当朝中敢言敢谏、不贪不占的清官多有很大关系。东汉中后期社会动荡,盗贼遍地,这与朝中贪官恶宦多、清官少又弱有很大关系。当今新加坡的文明程度举世公认,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和官员清廉。可见,要想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必须从“从严治官”“从严治贪”开始,更何况我国一向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假如有朝一日扫除了官员贪贿的土壤,我相信全民的道德素质定会有一个空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