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团长”的滋味

2016-12-22 02:17王敏
中国教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团长导师教室

王敏

2015年9月,我被聘任为初一年级英语教师。因为这个年级开始的选课走班改革,我从一名班主任变成了一名稚嫩的导师,又成为由8名导师组成的“导师团团长”。此“团长”非彼团长,我这个“团长”,不仅对我自己“导”的16个学生不再有以前班主任的权威,而且对团里的其他成员也是只有沟通、协商的份儿。导师团,更像是一个联盟,每个导师都独立培育各自的16个学生。导师新角色、团长新使命,让我尝尽了其中的苦辣酸甜……

从“酸”到“甜”

从当班主任到做导师,我一时间难以适应身份变化产生的落差,感到很苦恼。我发现我找不到学生了—因为选课走班,传统的自然班被打破,我没法再时刻面对学生了,以往做班主任的经验也派不上用场了。失落的感觉,酸酸的,让我这个当惯了班主任角色的人迷失了自己的坐标。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和摸索,我慢慢品味到了班主任和导师的区别:班主任着力在“管”,导师重在“导”。学生不可能再耳提面命,方便我管理了,他们说飞就飞已经成了

常态。

工作中,我慢慢明白,导师不能靠权威去征服学生,而必须靠水平去吸引学生。于是,我率先进行学科教室建设,英语学科的教学文化加上走廊的壁橱文化,使学生迅速地爱上了这间教室。导师的职责有四项:行为教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规划指导。与班主任不同,导师手里没有评价权,失去了“大棒”和“胡萝卜”,导师只有“走心”,于是,育人就这样进行着:

我创作了“导师心香”,把一些班规、校纪变成了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抄写在作业记录本上,落实在行动上;带领导师班同学理顺好习惯、培养感恩心。“美习、美德、美少年”机制,让孩子们每天坚持读书,帮助父母做家务,坚持锻炼身体;我主动约见孩子,认真倾听着他们的心声,辅导着他们的各科学习。作为导师,还要教会孩子们规划学习、规划人生,为此,我引导孩子们制作“四十岁名片”,树立未来30年的人生目标,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应该怎么努力,如何坚持,怎样以终为始,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每一天。我设计的家长会,让学生们参与主持,汇报成长情况,看到学生的成长,家长也成了我忠实的支持者。

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懂得了珍惜与感恩。不再是为了评价做给教师看,而是自己内心喜欢这样做,愿意这

样做。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有条不紊地规划学习与生活,我也找到了做导师的感觉。甜甜的、幸福的感觉。

从“五味杂陈”到“幸福满满”

还没有学会做导师,我又有了一个新头衔—导师团“团长”。因为人人做导师,学校考虑有些教师没做过班主任,于是从导师中选择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导师,带着几个导师成立导师团,经验丰富的为主任导师,也是这个导师团的“团长”。我尚处在从班主任到导师的角色转变中,许多事情也是第一次尝试,如何做好团长?一时间,我的内心可谓五味杂陈。

被信任,催生了我职业的责任感。结合选课走班以来的经验,基于自己的导师班秩序有条不紊、家长满意度高的事实,我确定了导师团的工作方向。

我首先细化了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做好不同事情的标准。有标准,有要求,也有愿景。同时以各个组内的优秀学生为榜样,组织了“学霸说”,让优秀学生成为其他人的榜样。又发动了“春风也识字,结伴共读书”活动,在团里率先开始了“我读书,我坚持—百日悦读”活动。

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导师们对阅读和礼节这两个问题认知不同,引导方式和策略也有差异,这就造成了各个班级风貌的差异。有的导师班活动成了形式,搞成了一阵风。这明明是我多年来总结的宝贵经验,他们为什么不认

可呢?

再去各个班里看,就更郁闷了。学生走马灯似地来了又去,教室卫生一团糟,教室值日通常是导师自己打扫,每天累得叫苦不迭。礼仪和习惯喊在嘴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我把礼仪要求落实于策略中。统一策划和设计我这个导师团所有教学班和导师班的学生值日生表,张贴在学科教室中,并且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但是,许多导师质疑这个安排的可行性,没有实施的动力。

我怀着苦涩的心情,看着每天忙碌着的导师们,突然明白:他们也是有思想、有见地的导师,他们和我一样正在探索和努力,金点子不单纯我这个团长有,他们也有啊!

于是,我改变了“越俎代庖”的团长作风,开始了头脑风暴,力争让每一个导师都成为团里最重要的人。我和导师们的关系也变得亲密起来,我不仅管理自己的问题学生,导师团其他班里的问题学生也成了我的工作

对象。

导师28班有四个特别调皮的男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其他方面,总让教师特别头疼。有一天,他们在宿舍打架,被通报了,按要求家长要协助接回孩子教育,可是导师给家长打电话说明时,家长不同意,而且孩子也是各说各的理,都有一肚子委屈。面对这件棘手的事,我还是选择了沟通。我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让四个孩子思考: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四个人的表述却有这么大的

差距?

当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他们放松了,跟我说了许多心里话,并且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次事件后,他们有什么问题都愿意咨询

我了。

另一个导师组里的一名学生,因为跟妈妈的矛盾,拒绝上学,妈妈气得进了医院,孩子在家自学。作为团长,我得帮助导师解决问题。于是我主动打电话给家长,约定了时间去家访。真诚地沟通后,母亲理解了孩子,孩子也平和地跟着我回到了学校。同时,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在接受一种全新的挑战。我执教三个教学班,一下子变得健忘起来,平常自信地记住每个学生名字的技能,突然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分不清哪个学生是哪个导师班、哪个导师组的,一天内上完三个班的课,甚至布置了什么作业都会

混淆……

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有时候真的想哭,到了这个年龄,不愿挑战新生活了。但是,“你的疲惫,从来和忙碌无关,如果你不能以一种热情、主动和有意义的方式对待生活,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依然会觉得疲惫”,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精神鼓舞。

记性不好,不是忙碌造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带领导师们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也不是忙碌的过错。

于是,我以自己的学科教室建设为样本,摸索出了“书包成一线”“课桌排在线”“上课三条线”的走课模型,又快速地整理出了完整的英语课上课流程,想办法把各个教学班同学的名字记住并制作了小组表格,分类整理出了课堂规范记录表。我的这些举措,既把课堂整理得条理清楚,又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过程中,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

认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努力,“团长的春天”终于来了。

导师班和团里的活动都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家长们对我的导师和团长工作充满了信任与支持。

我们团的导师们也充满了工作的热情,他们认真积极地履行导师团的工作章程,每当有问题的时候,就会通过“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从而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人的工作也干得越来越出色,学生在走班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少了。

选课走班,让我这个多年的老班主任,变得更加理性和气。当我懂得了当“团长”要担负的责任,我开始了又一轮成长。

回首“导师”与“团长”之路,我发现,遇到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在于解决问题。当我看到我的每一个孩子都那么优秀和快乐,幸福的味道不由得弥漫心间。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文华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猜你喜欢
团长导师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抢亲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
谁给谁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