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灿
2016年春节临近,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研究选拔,5名优秀机关干部脱颖而出,成为机关驻南漳县九集镇老官庙村工作队的新成员。
一年过去,伴随一项项产业的兴起、一桩桩实事的落地、一件件心愿的实现,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改头换面提士气
老官庙村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592户、2211人中,有贫困户27户、62人。村集体不但没有收入来源,还欠下了100余万元的债务。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在外谋生,留在村里的只有老人、小孩和病残患者。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老官庙村迟迟未脱贫,与这个在九集镇挂了号的软弱涣散支部关系密切。“平时见不着人、关键时候到不了场、遇到问题搭不上话、解决矛盾插不上手”,是村民对村干部的总结。
扭转村干部的形象,提升支部带动能力成为工作队的当务之急。“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活动的开展,耐心的教育和引导颇具成效。2016年8月,村里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村党支部一班人顾不上自家被洪水浸泡、牲口被淹死、玉米被冲走,全部冲在了抗洪第一线,转移安置村民、察看灾情上报损失、争取外部援助,整整四天四夜未合眼……
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经常性谈心交心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村党支部书记金大元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咱们支部办事按程序、遇事常通气、用权不越权、分工不分家,大家伙的心越拢越近。”
通过落实问责制和负面清单,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危机感和约束力。工作队重新明确了干部责任分工、规范了工作制度,做到村委会每天有干部值班、村民有事村干部第一时间到场、村民托办的事件件有回音。
针对“两委”班子结构老化的问题,工作队专门物色并培养了2名年轻后备干部,争取到1名大学生村官,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常委会机关领导多次走进村委会,与村干部促膝交谈,为村干部上党课。村妇联主任罗顺芝动情地说,“省人大的领导来给咱们谈心上党课,这是我入党14年以来第一次,再不好好干就愧对党、愧对乡亲们了!”在一系列的努力下,村党支部“后进”的帽子被摘掉了,村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提振了干部士气,还要清理村庄的“门面”,鼓舞村民的士气。为了帮助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工作队实施推进“四边”治理和“三化”(亮化、绿化、洁化)家园行动。
以“街边”整治为抓手,“还”村民一条“敞亮、绿色”的街道;以“路边”清理为抓手,让道路“通起来、宽起来、平起来”,解决了老官庙及邻近4个村约2000户村民就近、安全、平稳出行问题;以“房边”改造为抓手,让房屋美了起来;以“村边”洁化为抓手,让村庄净了起来。
如今,村里亮了、美了、干净了,村民笑了、乐了、和谐了。
发展产业强基础
兴办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强化“造血“功能是湖北省今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主题。老官庙村地处鄂西北,毗邻河南,气候条件适宜,荒山低矮灌木和田地秸杆植物充足,加上鄂、豫两省羊肉市场需求量大,很适合发展养羊产业。
在摸清村情的前提下,工作队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挨家挨户征求村民关于兴办产业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村民们热情高涨、踊跃献策。
经过遴选,70%的农户主张发展养羊产业,彭水清等40名村民还专门找到工作队,联名表达了“村里办种羊基地、成立合作社、发展村民养羊、带动村民增收”的脱贫意愿。工作队迅即把省里的畜牧业专家、养羊大户和主管部门负责人请到村里现场办公,实地开展调研论证,为发展产业提供科学依据,把群众期待的事办好。
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和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工作队吸收借鉴省养殖业大户、全国人大代表刘锦秀养殖技术和经验,因地制宜培育了黑山羊养殖业。从省农业厅、林业厅和畜牧业局等部门筹集专项资金170余万元,在老官庙村彭家垱兴建了黑山羊种羊养殖基地,并安装了配套水电网设施及监控设备。从麻城引进优质黑山羊种羊400只,遴选致富带头人2人、培养技术员2人,组织编写了《黑山羊饲养与管理指南》一书。
此外,工作队指导成立了黑山羊牧业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规章制度,创建了“承包养殖户+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探索建立了科学化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如今,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村民们纷纷报名加入黑山羊牧业专业合作社,到基地帮工学习养殖技术,借助扶贫的春风脱贫致富。预计两年后,合作社年出栏种羊600只、肉羊400只、存栏400只,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村集体年收益可达20余万元,27名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万元,实现2017年底脱贫销号。
为了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工作队的牵线下,常委会机关32个党支部与老官庙村27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各支部采取“一户一策”量身订制脱贫项目、深层次全过程帮扶的务实措施,克服了送钱送物等临时性、表面化倾向。
年初,工作队进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户脱贫意愿、能力状况和市场行情,研究制订帮扶计划;春耕前,为贫困户补充生产资料,把农技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给贫困户传授种养殖技术,落实帮扶措施;年中,入户跟踪问效,检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调整完善帮扶措施;年底,机关党组对各支部结对帮扶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把贫困户发展生产实际增收情况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把考核结果纳入机关评定支部工作范围,实行帮扶工作“一票否决”制。
一年来,各支部分别为结对的贫困户落实了家庭养殖、有机蔬菜种植、引导就近务工等10余项脱贫增收项目,为11户贫困户联系了销售渠道。
嘘寒问暖心贴心
老官庙村曾是湖北省重点治理的血防区。上世纪80年代,磷矿资源的开发加重了地下水污染。“由于水质差,村里患病的人数逐年增多。这些年政府也想尽了办法,可还是无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村支部书金大元一谈到饮水问题就觉得头疼,因为吃水难,村民上访不断,民怨不息,纠纷不止。
工作队把老官庙村安全饮水问题摆在了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常委会办公厅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挤压办公经费、向省直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157万元用于供水工程。联合南漳县自来水公司,挑选精兵强将组成施工突击队,住村施工。在专家的指导下,采用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国内最先进的管网铺设设备,科学施工。
经过3个多月艰苦奋战,攻克20多项技术难题,完成土石方量6508立方米,铺设管网15000米,安装闸阀44个,砌筑圆闸井28座,终于将距村20公里外的南漳县水镜湖优质的甘泉水,送到老官庙村百姓的家门口, 5个村民小组、405户村民从此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村民方正英老人望着自家水龙头里哗哗流淌的甜水,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活了85岁,做梦都盼着儿孙们能喝上干净的水,今天终于盼到了!喝上这么好的水,我还要多活10年!”
与此同时,工作队还因户制宜,为贫困户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兜底保障、助学金等。
儿童是未来和希望。近年来,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日趋严峻,位于老官庙村的老官中心小学现有留守儿童60人,这也让村民们十分担忧。
常委会机关专门从团省委争取“希望家园”计划项目,自筹资金6万余元,援建了湖北省第一家建档立卡贫困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希望家园”集“希望书屋、亲情可视电话屋、心理咨询室、网络浏览室、多媒体教学室”于一体,与省2所大学结对,聘请4名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为辅导员,定期开设音乐、舞蹈、绘画、手工等课程,利用寒暑假举办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组织留守儿童游览省会城市、参观大学校园,邀请心理咨询师定期给孩子们开展心理辅导。机关工委还为“希望家园”捐赠了2万元“希望基金”。
看着孙子在大学生辅导员的指导下快乐地学习,村民孙华丽喜上眉梢,“儿子、儿媳长年在外打工,我跟老伴岁数大了,孙子的作业我们辅导不了,又担心他出去玩水,这个‘希望家园真让我们轻松了不少!”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夜幕降临,美丽的老官庙村灯火璀璨。男女老少们在新装的路灯下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那首令人熟悉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又回荡在清凉河畔、七里山野。
“儿子,咱们村大变样啦,跟城里一样,今年全都回来过年!”“妈妈,咱们村现在可好了,明年还要建生态农业园、盖村民文化广场、修跨河公路呢,你和爸爸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幸福的话语通过手机,传向了远方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