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2016-12-22 21:26刘蒨
党史纵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回忆录革命奶奶

刘蒨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抗大建校80周年,也正好是我们亲爱的父亲、开国中将刘忠诞辰110周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14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们身边,好像他并没有走远,只是静静地微笑着看着我们。

忠孝难两全

我们常听到有人说:“成功人士大都是孝子。”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孝子。2004年秋,我前往四川省雅安市追寻父亲战斗和工作过的足迹,希望收集他当年任西康省军区司令员、六十二军军长时的故事,结果意外地在雅安军分区干休所见到了父亲当年的警卫员李永海叔叔。他告诉我:因父亲自1932年打福建漳州时路过家门,已经18年没有家里的消息了。1950年,他奉命前往我们老家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寻找我的奶奶。当地区公所派人陪同李叔叔刚走到才溪村口,恰恰遇到正在讨饭的奶奶林连秀。奶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独子还活着,而且还当了司令、军长,当场就晕倒在土路上……

父亲1906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一个穷苦农民的家里。取名刘永灿,小名太平,是个独生子。家中祖祖辈辈忠厚善良。父亲小时候家贫,7至9岁时在伯父、舅父资助下仅读了3年的私塾。父亲5岁那年,因祖爷爷病故,无钱安葬,家里把仅有的半亩秧田典当给了地主。不久,爷爷又得了重病,家里一贫如洗。奶奶只好每日上山砍柴去换点吃的,父亲也常随奶奶挖野菜充饥。为了生活。12岁的他开始学做泥瓦匠,被工头打骂是家常便饭,受尽了欺压和屈辱,奶奶每每见到瘦骨嶙峋的儿子都心如刀绞。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来到才溪乡,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才溪乡展开了。父亲要参加农民协会,奶奶听到后很支持,说:“儿子加入农民协会是要为穷人办事。”后来,父亲成为才溪乡农民武装暴动的领导人之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离开闽西根据地长征,还乡团卷土重来残酷地迫害红军亲属,奶奶一家吃尽了苦头

解放后,父亲曾多次接奶奶到雅安、南京和北京生活,希望多尽孝心。无论白天工作再忙,每次下班回来,父亲都会到奶奶的屋里坐坐,陪她老人家说说话。后来,奶奶因为不习惯城市生活最终还是回到了老家,父亲总是在百忙中每月写信、寄生活费给奶奶。1963年9月,父亲接到来自福建的急电,告知奶奶病危。经批准,父亲心急火燎地回到才溪。奶奶一见到父亲,病情竟有了好转。由于北京的工作忙,过了两天,父亲只能含泪告别了奶奶。可刚回到北京就接到奶奶过世了的电话。此时父亲已无法再返回老家,只能向着南方鞠了几个躬。他含泪告诉我们:“你们的奶奶是个伟大的女性,她把独子贡献给了革命。我是牢记母亲‘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训导,坚定不移地为革命奋斗终生的。”之后逢年过节,父亲常常和我们讲起奶奶的故事。

1979年,父亲离休后,几乎每年都要回福建老家看望乡亲们,给奶奶扫墓……

父子情深

在我搜集整理父亲的资料时,父亲捐赠给福建省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抗大笔记本”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向博物馆要来了复印件。笔记本里有父亲在抗大听毛主席授课时的笔记,有听康生传达中央文件的记录,还有他听课时绘制的5次反“围剿”的战役示意图等等。但笔记本的首页上自右向左竖式写下的几行字让我尤为关注。由于字迹已不那么清晰,我拿来放大镜仔细观看。那是父亲写下的在战争年代没有活下来的我的那些哥哥姐姐们的名字和生卒日期:“正安生于一九三八年(戊寅年)五月八日,没于四一年十月二十八……在砖壁野战医院:兴安生于三九年八月(庚子曰),青漳生于四二年(辛巳年)一月十五日,是第三个孩子,青安生于四四年(甲申年)三月十七日……”

在我的记忆里,几乎很少听到父母谈论关于战争年代出生的哥哥姐姐们的故事。我只知道爸爸妈妈共生育了11个孩子,在战争年代失去了5个。天下的父母哪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他们不说是因为会太难过,但父亲从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失去的孩子们。在家里的老相册里,父亲在几张发黄的老照片的正面,清晰地标注了我哥哥姐姐们的名字和拍照时间。在南征北战中,父亲一直把那些照片带在身边,可见父亲对他们的爱很深很深……

战争年代,行军打仗,缺吃少穿,又缺医少药,生存条件极差,尽管如此。我的父母还经常帮助战友们抚养孩子。1941年,时任抗三团会计的甄子明、李金雪夫妇奉命去华中工作,可他们刚出生的儿子甄怀志无人照看,很是焦急。父母亲知道后,主动承担了甄怀志的养育责任,说:“都是革命后代。”他们节衣缩食用自己的津贴为怀志买衣添食,而自己的长子刘正安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

父亲对我们这几个解放后出生的孩子也有他独特的教育方式。笔写(写回忆录)、言传(讲革命故事)、身教(以身作则)是他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三部曲”。只要有机会。他总是带上儿孙回老家才溪,亲自为儿孙们讲解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史,还要在才溪乡著名的“列宁堂”前合影。

幸存者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我还发现了十几盘录音带,都是父亲当年写回忆录时录的音。内容是关于长征的、抗大的、上党战役的、军队院校的回忆……

1979年。73岁的父亲正式离休。虽然赋闲在家,他却总想着该给后辈留下些什么。经过认真思考,他下决心写回忆录。他说:“这才是应该留下的革命遗产啊!”只要他决定去做的事,不成功绝不回头。从此,父亲开始每天笔耕不辍,雷打不动地写起了回忆录。

1982年与父亲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母亲病故,对父亲打击很大,已经戒了烟的父亲又开始吸烟。以此排遣对母亲的思念。1983年1月,父亲患了肺癌,放疗、化疗接踵而来,父亲硬是通过治疗和气功锻炼闯了过来。1985年中秋节,父亲突发脑溢血又在三〇一医院急诊手术,术后深昏迷整整16天,他以顽强的生命力再次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

父亲身体刚刚恢复,就不顾家人的干预,继续写回忆录。他说:“我是一个老党员,要活到老,工作到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回忆录没写完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给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严格执行。他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终于战胜了肺癌,还被评为京津沪三市的“抗癌明星”。

在秘书的协助下,父亲终于完成了近20万字的回忆录《从闽西到京西》和《闪光的足迹》。

1955年9月。父亲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勋章。在授衔之际,父亲想起了那些在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了的老战友、老部下,他写道:“我是一个幸存者,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要归功于革命先烈和各战场流血牺牲的烈士。”

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幸存者。”作为一个幸存者。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为革命捐躯的战友。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与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题图为刘忠将军88岁寿辰全家福)

猜你喜欢
回忆录革命奶奶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中国的出行革命
奶奶驾到
“求‘材’若渴”等8则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我家也有奶奶等
八戒的悲催回忆录
写回忆录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