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明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发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内容。就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修订意见来说,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具体来说,主要呈现四大变化:一是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二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三是调整选考模块。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四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对于这次考纲修订的重大变化,人们一时难以把握,难免有些不知所措。为了帮助大家精准把握这些新变化,在备考中有的放矢,避免纰漏,少走弯路,在此谨对这次语文考纲修订中的重大变化作一粗浅解读。
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文能力,向来是语文教学的热点词汇,同时也是高考语文试题最重要的能力要求。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能力呢?按照一般的说法,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高考考场上,同学们的口头交际能力无法考查,但对其余几个方面的考查一般都会涉及。这些都是“能力”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考题中就是“考试大纲”中所分解的相关能力要求,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什么又是人文素养呢?按照赵志宏先生的解读就是: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精神包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些都是“修养”方面的问题,也就是高考试题还肩负着引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良知、有智慧、有修养的人的责任。
按照这一理解,那么,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就是:在命题素材的选择上既体现出“人文性”(涉及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社科领域的内容),又兼顾这些内容应该体现出的社会需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正能量”。从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选材看,基本体现了这一理念。
什么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修订意见”中列举出“鉴赏评价能力”作为例子。回顾过去,在历年的考题中,涉及“鉴赏评价能力”的试题主要体现在古诗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板块中,如果要增加这一层级能力的考查,除了在这部分试题中增加相应的考题外(比如小说阅读或传记阅读中将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概括改为对人物进行评价,在多选题中增加鉴赏评价类的选项等),还有可能在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一些客观性试题,要求同学们对文本中的人物、行为、业绩等进行简要的评价等。
延续整整10年的“选做题”终于在2017年高考考纲中“寿终正寝”,这是本次考纲修订的最大亮点,也是最大热点。不少语文界同仁特别是高三教师、所有2017年高考使用全国卷的考生及其家长对此非常关注。既感到“灾难降临”又觉得“无所适从”,这可以理解。不少人认为,既然要修订,那么《大纲》还是早一点公布好,要不复习备考真得“乱了阵脚”。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沿用往年的试题长度,只是每篇阅读文本适当减少篇幅和题量,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改为3道题目,实用类文本阅读改为两道题目,只是增加了阅读量,而总分值保持不变;如果有调整,可能会是从语言表达题中抽取一部分分数纳入阅读题中。第二种可能就是将选考改为必考后,只考查一篇文本阅读,或文学类或实用类,选材的范围不再仅仅是小说和传记,而可能将取材范围扩大到散文、新闻、报告等文体。这种命题思路在江苏、山东的考题中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反响也不错。这也有助于避免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中单纯猜题押题的嫌疑,甚至是只复习某一种文体(一般是传记)的错误做法。
为此,笔者建议,在高三复习中,特别是《大纲》和样题还没有发布之前,先复习其他内容,待《考纲》和样题正式公布后再加大这方面的复习力度。或者,可以先对小说和传记重点复习,因为无论怎样变化,高考命题“稳中有变”的原则下这两种文体的考查概率还是最大的。
关于考题中增加对“古代常见文化常识”的考查在近两年的考题中已经做了相应的尝试,虽然有些题目实际上没有多少考查的意义,但2015和2016年高考都在文言文阅读中单独命题做了考查,从社会反响来看效果还不错,因为这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当前,不少人对于语文试题分值的调整多有争议。有人认为语文可能提到180分,作为母语,如果与英语分值相当,有些对不住我们的民族语言。但从试题稳定性的角度来说,这种可能暂时不会有,因为2020年前后新的高考方案实行之后,语文的地位和分量自然会增加,所以在过渡期间不会有太大变化。但试题内部的分数却有调整的最大可能性,比如加大阅读类试题的分值,减少语言表达类试题的分数等。
以上解读只是一己之见,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