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
电影院在中国许多二、三线城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正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娱乐消费习惯。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日的统计数据,中国电影银幕总数已达40917块,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5月,美国的银幕总数为40759块)。虽然银幕数量创下纪录,但今年中国票房总体增幅却趋缓——随着下半年影市降温,2016全年票房很可能停留在450亿人民币,低于年初的乐观预估,也与北美今年106亿美元的票房成绩相差不小。此外,由总票房和银幕数可计算出单块银幕的产出,中国仍不及美国和部分西欧国家。在人均观影次数方面,中国也不及美国、法国一半。
如何提高每块银幕的回报率?这是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涉及票价、上座率、排片策略等环节。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公开的各国电影票价来看,2016年,中国平均票价为33元人民币——虽比去年略有下降,但由于电商提供的票房补贴减少,对于刚刚养成网上购票习惯的中国年轻观众来说,实际电影票支出反而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消费冲动”。相比之下,美国平均票价为8.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虽高过中国,但相对于美国人的收入水平并不贵;法国电影票单买也要超过9欧元,不过如果使用包月卡,电影看得越多均价越便宜,这也是市场成熟的体现。更何况,好莱坞的强势不仅体现在美国本土票房,还显现在海外市场的大赚特赚,甚至中国票房的一部分也通过“分账”回流至美国电影体系。
由此可见,银幕数作为一个国家电影产业发展水平的单项指标,只能体现其“电影大国”的地位,远非“强国”。提升本土电影的制作水准和国际影响力,培养各年龄段人群的观影习惯,才是从根本上完善中国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