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颖
(解放军第一五五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1)
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60例康复效果分析*
刘 颖
(解放军第一五五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1)
目的 分析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后的康复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管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方式临床疗效好,且最为让患者接受,临床意义大,值得推广和使用。
脑血管病患者;循证护理;康复效果分析
脑血管病是一类常见疾病的总称,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脑血栓的形成,该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因该疾病的预后效果极差,因而目前临床上对于脑血管病的研究重心主要以预防为主[2]。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改变,我院也在积极探索临床中有效的护理模式,本研究通过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现对具体试验过程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了循证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5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46.8±2.4)岁,其中脑梗死11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6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45.4±2.3)岁,其中脑梗死10例,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等情况差异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该方式重在使患者疾病得到医治,身体早日康复,包括给患者换药、打针、测血压、量体温等常规护理,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鼻饲管喂食,并根据患者适当状态给予吸氧治疗,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术后病情恢复情况等。观察组30例患者均接受循证护理方式,该方式要求全面地对病人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动态观察病人疾病发展以及治疗效果,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及循证应用。具体内容为:心理护理,时时刻刻保持患者病房的环境干净整洁,打造温馨的氛围,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及时沟通、开展医学教育等方式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治疗;避免出现脑疝,脑疝和中枢性功能的衰退是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中枢性高热的发生及瞳孔是否出现等大、等圆的现象,若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或瞳孔不对称现象,则提示需加强避免脑疝的发生,一旦患者发生脑疝,则需立即告知其临床医师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处理;用药护理,在进行营养静脉给药时,为了防止针头堵塞、药物渗漏的情况出现,选择易固定、粗直的血管穿刺,并用可调式的输液器来控制给药速度,给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并定时观察输液的部位;④饮食护理,加强电解质、水的平衡,早期一般不给予TNA,肠蠕动恢复后可适当给予流质鼻饲,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计算每日所需热量、蛋白质和脂肪,避免食入高糖食物[3]。⑤脑心综合征的护理预防:脑心综合征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继发性病变,因临床特异性低,极易出现漏诊的现象,进而造成患者猝死率的升高。因而在进行护理时需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其ECG的变化,同时对其补液量及滴液速度进行控制,避免因输液太快而导致脑心综合征。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判断标准[4]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有较好的肢体活动能力,且智力没有受到损害;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部分生活能够自理,肢体能够活动,但功能较差,智力水平较正常低;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生活不能自理,肢体无活动能力,智力水平低下;④死亡:患者在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死亡。
1.3.2 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所有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是否专业、服务是否到位等方面内容。问卷共设四个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取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P<0.05)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对此研究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对照组总满意率仅为73.3%;而观察组总满意率高达96.7%,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循证护理更受患者青睐,容易接受且口碑好。详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P<0.05)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随着护理医学的不断发展,循证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了护理人员的关注,它不仅可以对病人的疾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焦虑情况,提高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现代护理强调科学、全面、实践、创新,而循证护理正好运用了这一现代理念,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的护理[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为分析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康复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特选取2013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脑血管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方式临床疗效好,且最为让患者接受,临床意义大,值得推广和使用。
[1] 葛爱莉, 周皎娟, 王晓.循证护理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10):13-15.
[2] 陆世清.循证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18):3077-3078.
[3] 包淑荣.循证护理指导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护理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6):162-162.
[4] 黄知秀, 张静, 张娟.循证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 2012, 9(11):27-30.
[5] 董莹莹.循证护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4):390.
刘颖(1982—),女,河南长垣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6)10-1184-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0.044
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