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思路。广州的特色小镇建设是以小空间实施大战略,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发展的具体实践。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广州市精心规划、扎实推进,使特色小镇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一、把握广州创建特色小镇的准确定位
一是创建特色小镇的目标明确。年初,广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省学习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先进做法,启发了思路。今后创建特色小镇要紧抓产业优化升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机遇,聚焦特色产业,服务精准扶贫,促进产业、人居环境、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要素在镇域内有机融合,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发展空间,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人民收入提高和区域环境改善三大目标。
二是因地制宜切实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以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二是与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相结合,进一步保持生态、优化服务。三是与城市更新和土地物业的高效集约利用相结合,部分特色小镇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或利用城市更新政策进行建设。四是与开拓城市新空间、新发展、新经济相结合,谋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五是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促进城乡统筹提升群众获得感。
三是充分发挥顶层设计的指导作用。坚持政策创新,强化政策供给与集聚。过硬的措施是特色小镇建设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是充分发挥属地政府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方法对头则事半功倍,必须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力作用。强调企业作为建设的主体地位。坚持市场化运作,每个特色小镇要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
二、以务实有效的制度设计引领特色小镇建设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规划建设北部山区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已顺利出台,在制度设计上发挥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引导作用。这个方案突出体现在:
一是坚持突出产业特色。方案把特色小镇新空间作为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在产业选择上紧紧与“广州制造2025”、与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时尚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联系。
二是追求产城融合的功能目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既云集市场主体,又强化生活功能配套与自然环境美化。方案要求聚焦“十三五”时期广州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和精准扶贫,每个特色小镇充分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适当的社区功能,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保护生态,留住乡愁,形成人们称道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
三是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特色小镇实施方案及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细则指引,在财政资金、用地保障、投资融资、专业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土地资源,强调用好存量、用好“三旧”改造政策。推进资金整合,将中心镇建设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等涉农资金交由各相关区统筹使用,为特色小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发挥属地政府创建的主体作用。对于广州这样市场发育成熟度较高的地区,充分放权是促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最好抓手。广州市明确,区级政府是特色小镇创建的责任主体,让基层政府牵头编制规划、确定产业、组织协调、督促实施。责任到区、资金到区,创建条件让创建主体更贴近需要,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