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现有43个建制镇,其中全国重点镇12个。近年来,以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为龙头,8个省示范镇为骨干,规划建设了一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特色小城镇,城镇化率达到70%,居山东首位。
一、主要做法
(一)规划引领,高点定位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聘请一流机构修编了重点镇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等。二是明确功能定位。李哥庄镇、南村镇、蓝村镇等重点镇结合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分别定位为空港卫星城、白色家电基地和国际陆港等。三是培育特色小镇。编制特色小镇规划,计划打造50个产业鲜明的特色小镇。
(二)产城相融,镇村联动
建立特色城镇和经济功能区互动发展机制,把重点经济功能区纳入全市城镇体系规划,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大企业建设特色园区,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支撑。黄岛区藏南镇长阡沟社区、即墨市段泊岚镇天宫院社区等实现传统农村社区和特色园区“两区共建”新突破。
(三)环境提升,生态宜居
一是强化环境整治。用城市标准指导小城镇建设,打造了50多条高水平示范街。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集中供水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小城镇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鼓励大学、职业院校等在小城镇设立分校,加快培养与区域经济紧密契合的技能型人才。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子女就学等方面系列文件,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在镇驻地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外来人口均可申请落户。
(四)改革创新,完善体制
财政方面,对小城市试点镇、省示范镇分别每年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支持。土地方面,小城市试点镇、省示范镇每年分别切块下达500亩、200亩用地指标。扩权强镇方面,赋予重点镇区(市)级行政审批、监督服务管理权限。社会管理方面,开展城镇管理、食药监管等领域综合执法。投融资方面,成立市、区市和镇三级投融资平台,支持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建设,一批小城镇重点项目纳入全市PPP项目库,面向社会征集合作伙伴。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系列文件,积极推行“四权”担保融资,区市和镇街均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二、形成了几种模式
(一)工业园区带动模式
如莱西市统一规划建设姜山镇、望城街道G204两侧的工业园,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2015年两镇街生产总值占莱西市的34.4%,成为莱西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二)市场建设带动模式
如即墨市在通济街道建设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等,中小电商发展到1.6万家,童装网络销售居全国县级第一位,被阿里巴巴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唯一童装产业带。
(三)地产开发带动模式
如即墨市开发区采用“BT+土地溢价”融资模式,引进中航信托和中建一局两大央企参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高端商务区建设,加快培养高端新兴产业,打造创智新区。
(四)企业整镇开发模式
与知名大企业签署整镇开发合作协议。如,平度市南村镇与海信集团共建的海信家电工业园项目已投产,年产值200多亿元;蓝村镇济南铁路局开发建设的济铁物流园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青岛特色小镇建设也存在特色产业不够突出、人才支撑力量不足、投融资渠道不宽等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意见;出台政策,鼓励规划、建设等专业人才参与小城镇建设;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