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香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巨大的应用优势逐步扩展至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当今工业生产及科技研究层面,移动互联技术亦表现了巨大的优势。鉴于当今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可以将移动互联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以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对于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有广泛的报道,但是如何将移动互联技术同医疗相结合,并付诸实施,相应的研究却并不广泛。本研究分析了移动互联技术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前景及规划实施方案。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 救治 医疗领域
1 现有的创伤救治存在的问题
创伤救治过程中,涉及到众多部门科室。虽然以急诊科为主,但是在调配过程中,难免出现诊疗类的疏漏。另一方面,创伤救治过程对院内时间有极高的要求,必须不断缩短院内救治的时间,盖因为在救治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的“黄金1小时”概念,一般严重创伤的病例中,50%死于早期创伤现场(创伤发生的1h内),而30%死于创伤早期,该时段多发生于伤后2h~4h时间段。基于上述原因,如何有效的实施早期临床创伤救治,尽快进入救治阶段,则为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伤者死亡率的最关键因素。
临床上对于急性创伤的救治,仍然较为混乱,并未形成范式的治疗体系,不同医院常常根据自身医院的科室设计、特色功能、人员配备、甚至是院体的建筑结构开展相应的创伤救治工作。另外,临床上对于将创伤患者分至专科救治,亦或是由专业化的创伤急救科医师救治,仍存在争议。而在此过程中,限于医院的人员能力限制,往往无法有效的最大发挥医疗资源的配置优势,很难抓到伤患者的主要矛盾,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转科或会诊当中。对于专科的设置,虽然可以达到时间的缩短的目的,但是如何将创伤专科的医生有效的融入至救治体系当中,使之更加有效的协调各科室对于伤患者的救治,最大化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与完善。同时,创伤急救医治的主要目的是兼顾挽救患者生命、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两个目的。
2 对创伤救治效率提升的思路分析
而移动互联则可对创伤急救医治所面临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由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开放性,使之可以快速的更新各种救治方案及内容。而从协调性上而言,由于当今智能手机的长足进步及发展,各种移动互联解决方案均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可以有效的为临床创伤救治提供相应的例子,并开发对应的APP,快速的搭建架构。从联络的角度出发,由于医生的APP终端直接连接手机,因此可以同各科室内的医生完成联络,而且开发特性也可以支持APP的不断升级,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
3 信息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移动互联技术在科技及教育层面已经广泛应用。可以推测,在医疗教育乃至应用领域,移动互联技术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的定义为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服务,其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其为信息产业,乃至社会的其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科技尖端的医疗领域,信息化的进程开展较早,且程度较高。如以电子病历取代传统病历、以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书本教授、以电视化技术开展腹腔镜手术等。但是,在创伤救治领域,却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除了限于当前技术手段难以对复杂的创伤情况进行相应分析判断之外,数据库容量过小亦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时,有别于其他科室的治疗方式创伤科对于医生的要求更高。而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完善临床一线大夫的救治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医生的救治能力。而如何将两者结合,是整个流程的关键。
4 移动互联技术在创伤救治领域的解决思路
众所周知,创伤救治的关键是如何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生理机能。而一般的信息化技术受到场地、人员、设备的限制往往无法有效的使之结合。其最核心的因素是因为一线大夫受到仪器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以PC手段对患者的情况同步调用数据库,而以携带式笔记本电脑体积又过于庞大,而以移动互联技术,则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难题。
限于使用的屏幕大小,移动互联技术和传统的PC技术有本质的区别,基于上述原因,与传统的数据库类型的软件不同,移动互联技术对于临床信息的要求非大而全,为小而精。因此,需要首先对上述的信息进行整合精简后,方能进行相应的软件编写,而该过程,则必须由相应的临床大夫相配合后方能完成。基于上述理由,该APP必须同一线大夫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得数据进行精简分析,并整合全部内容,再以胸外、脑外、心外等科医生的临床经验为依据,再进行编写。
综上,以此思路对创伤救治的APP进行编写,以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将在短时期内实现创伤救治水平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建强,和陈凛.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06):463-465.
[2]刘侃,陈琪,周红.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模式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06):17-18.
[3]白建忠,吴宗明,李一凡.多科协作创伤救治模式探索[J].创伤外科杂志,2008. 10(03):247-250.
[4]李玉顺,马丁.移动学习:拓宽学习的途径——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03):8-11.
[5]程晓斌,毕玉田,黄坚.严重创伤病人院内早期救治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08):636-638.
[6]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东南国防医药,2005.7(03):32-35.
[7]张连阳.创伤救治损害控制中应避免的错误[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02):100-102.
[8]王正国.创伤救治研究新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04):341-343.
[9]赵晓东.而立之年的中国急诊创伤救治走向何处?[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07):1-3.
[10]程晓斌,毕玉田,黄坚.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程序的建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03):226-228.
[11]班宇侠,舒艳,刘利民.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救治[J].北京医学, 2012.34(10):903-904.
作者单位
东营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