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杜伦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全球性调查,参与调查者覆盖134个国家,共计1.8万人。结果显示,68%的参与者都感觉疲惫,称自己需要更多休息。其中,年轻人和收入高的家庭休息时间最短。
猝死、过劳死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有关。日积月累,某些特定因素作用下,将诱发潜在问题突现或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易危及生命。
为何猝死、过劳死“盯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的人普遍“不敢休息”,也“不会休息”。相较于父辈当时稳定的创业、工作环境,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改变,这些都要求人们必须尽快地适应现实生活,加快步伐跟上经济增长速度,竞争也更为严酷和激烈。如果不投入更多的脑力、体力去创新,很可能就面临淘汰或失败。
不难发现,在过劳死的人群中,以20—40岁年龄段人居多。人人创业的时代氛围下,拼命赚钱,玩命创业,成为中青年一代人的人生追求。而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年龄段处于最佳状态,相对就会忽视自身健康,认为身体状态还不错,像健康讲座现场几乎看不到几个年轻人。种种客观因素,逼迫年轻人抓紧时间工作,而“不敢休息”,也没时间休息。
就在这被剥夺得所剩无几的空闲时间内,很多年轻人还“不会休息”。有的年轻人以为窝在沙发玩手机、到公园暴走、出国旅游、聚会唱歌等就是休息放松。其实不然,有时候过度的熬夜、饮酒、聚会,反倒让身体得不到丝毫的休息和放松,还耗费大量精力,挥霍健康。
面对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大多数年轻人认为熬一段时间就过去了,忽视了身心上的病变,殊不知日积月累,身体里埋了一颗颗的“不定时炸弹”。
中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的健康风险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危机。因此,预防控制中青年人群的健康风险意义重大。
笔者认为,应首先从政策层面,保障职工的休息和休假时间,还要从制度上要求雇主为员工提供包括定期体检、不超时加班、休假以及提供健康管理在内的福利。
企业也应当遵守职工福利保障制度,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休息活动空间。比如,教授一些减压方法,提供瑜伽、健身课程以及组织集体锻炼等。
青年人也应调整好心态,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不要过度苛求完美,该放下的要放下。
会休息和工作管理一样,要把“休息”做成计划。像有的创业者身体就很好,这跟他们会管理健康分不开。高效率的休息,每天运动10分钟,每周抽出一天休整,出去散步,约上好友聊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活动。即便是非常繁忙的时候,感觉疲倦时,也不妨打个小盹。
年轻人还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一旦发现疾病,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