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纪:我的编辑日常

2016-12-21 21:40新作文
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作文稿子杂志

编辑是一项最具时间感的工作。随着12期编辑工作的结束,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我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定义着生活,表达着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2016这个年份的编辑日常,与过去我们经历过的无数个日常相同,也如此不同,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在改变,在读书,在学习,在认识世界、人生、自我的路上,不断修正,一直前行。我们与作者、读者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我们与写作、作品一次次亲密接触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一个个鲜活的日子,再次触摸那平凡中的记忆瞬间。

2016,编辑的改变与成长

@明 灯

做编辑时间长了,很容易变成一个“编辑匠”,即秉持拿来主义,机械地从邮箱选取文章加以罗列,渐渐褪去热情。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突破与改变。而最大的变化,可能是编辑心态的改变,从高高在上的把关人心态,变为和作者平等对话的交流者,甚至成为一名聆听者和仰慕者,遇到好的文章发自内心为作者欢呼雀跃。当这种心态改变后,我们发现每篇文章并不是只有冷冰冰的文字,背后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灵。尽管年龄、阅历上我们要长于作者,但很多恰若惊鸿一瞥的文字,如醍醐灌顶,让我们心灵为之一颤。就拿本期文字来说,《存在过,回不去》这篇文章提到:其实,“不必追”的背后是“无法追”“不能追”。孩子的独立与远离,父母无法追,那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必然。父母的离去,我们“不能追”,这是生命最后归宿的一种必然。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不必追”中无限珍惜“在一起”的缘分。看到杂志上出现这样的文字,怎能不让我们为之骄傲?

当然,这并不是说编辑要放弃把关人的职责,而是在与文字相遇的过程中,伴随着美好不断注入,心灵不再枯萎,热情得以继续。

编辑的日常,碎片的记忆

@清 扬

撤稿、换稿

编辑的时间比正常时间要提前,所以做第10期的时候,里约奥运正进行到最精彩处——女排夺冠,小编们每天在办公室里激动地谈论比赛的每一个瞬间,也都有些遗憾我们的杂志错过了这些话题。所有的稿子已经组好,校对完毕,那天下午我留下来加班,再把稿子盯对盯对,主编走了进来,谈起奥运的话题,不只是简单做个素材积累,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做一下。当下,便决定把专题撤下来,重做关于奥运的专题。我所担心的就是时间,杂志每期都定好了出片日期,如果这是换稿子,会不会耽误杂志的出片时间?主编态度很坚定,只要做出好稿子,时间延误一些不怕。好吧,我立刻联系寒云,说了重做专题的事情。寒云做好初稿后,又和肖尧讨论保留、删掉哪些人哪些事。最终,敲定了稿子。民国时期,大编辑家们面对撤稿、换稿这种情况,也都是紧急时刻做决定,达到了非凡效果。说到底,这也算是编辑的一种工作素养吧。

走上讲台

面对几百上千号人讲话,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一种紧张到颤抖的压力,水先生却绝对是压得住场子的霸气主编。自从去年跟随水先生走进学校班级做活动,今年也走访了几个学校。记忆深刻的是我和明灯随水先生去忻州两个学校做讲座,连着两场,看着水先生和明灯的淡定从容,我也硬着头皮走上了讲台,学生和老师都很热情,也积极配合我的主题,很幸运地,我完成了第一次讲课,脸皮也厚了一层,呵呵。

阅读、重温

几年前,我就编辑过高中版和初中版,后来调去了小学版,每天读些轻松有趣的小学生作文,生活似乎也简单到了极致。如今,重回中学版,不由自主地就开始变得深沉了些,每个人都在问我小学版和中学版的差别,老实说,几年前就说过了。整理办公室的时候,找出来许多年前的《新作文》,就拿来一些读。几年过后再读,很多稿子依然新颖、优秀,许多专题策划也很耐读。不由想起自己第一次编杂志时的极大热情,愿自己将这份热情保持再保持。

2016,还有很多编辑工作上的小故事、小领悟,我们以后再分享吧。

我的编辑日常

@寒 云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一个个鲜活的日子,再次触摸那平凡中的记忆瞬间。

去年写2015年纪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那些话语还萦绕在我的脑海,转眼,就又要写2016了。时间如流水,快得让人害怕。做编辑尤其如此。杂志每月一期,将一年分成了12份。我们知道长跑要将距离分成几个等份,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长跑也就不觉得有多远了。我们也是如此,分成12个小目标后,这为时一年的长跑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跑完了。

看到读者喜欢杂志,我们是欣喜的,给读者呈现更精彩的杂志,也是我们编辑杂志的动力。2016年,我从小学版调到了初中版,面对的群体不同,编辑的理念也相应做了调整与适应。中学生和小学生不同,作文风格变了,想法也变了。要想做好,就要去了解中学生的想法。借鉴同类型的中学生杂志,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出自己的风格。2016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起点,新接手的时候,自然树立了许多的目标,在心中描摹了一个自己理想中的杂志模样。而要实现那个样子,却需要慢慢改变,一点点去接近。杂志编辑是一个需要勤恳认真,也需要创意与想象的职业,编辑日常并非平淡,而需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编辑素养;需要多读书,多关注社会变化,将无论是对文学作品,还是对社会和这个世界的更多思考传递给读者。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做编辑,我们每一天都在起舞!

我与作者二三事

@肖尧

在我的理解里,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工作。所以,编辑更多的是一种成全。成全别人,也就成全了自己。没有编辑不喜欢好文字、好作者,就如同没有老师不喜欢好学生一样。所以,与那些好作者的交往,也成为工作中的重要事宜。2016也不例外。与几位作者的交往,让已成为老编辑的我颇为感怀。

一位是高临阳。熟悉新作文的老读者应该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他先是新作文的作者,之后变成老作者,如今身份已经发生转换,成为我们“写作漫谈”栏目的特约作者。他的文笔出众自不必说,难得的是思想独到。如今是在北京攻读电影方面的研究生。酷爱电影的他,如今多有以电影悟写作的想法,诉诸笔端,不仅独特,还让读者耳目一新。当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顺畅的。有一段时间,他有了懈怠心理,觉得自己已将能写的都写完了,有“封笔”打算。我听了心里马上暗淡下去,但翻阅他的文字发现,他的写作潜力还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于是与他微信沟通,提出我的思路,一而再,再而三,终于他茅塞顿开,重新整笔,才有如今我们看到的文字。我们神交已久,有时候我刚说出一个想法,他马上就能领会并付诸实践。这是他与新作文的缘分,也是新作文人与作者的缘分。

另一位是李思奇。一开始并不熟识,但某一年的放胆作文大赛上,她笔走偏锋,脱颖而出,便开始关注和联系。她念念不忘的是我对她文字的点评,认为细致独到,言辞恳切。于是便持续坚持写作。即使好久没联系了,突然一出现,留言便是“遇到您,是我的幸运”,凡此种种,我自然心生欢喜,感觉自己的工作有了价值和意义。

还有一位,她的身份比较特殊。不是我们的作者,但与作者的关系亲密异常。说到这里,聪明的读者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作者的母亲。作者的名字叫许非。联系到他的QQ也叫许非。但每次一对话,就告诉我:肖老师,我是许非的妈妈。舐犊之情溢于言表。许非的文字自然是上乘的,但母亲对这份才情的呵护与珍视,更让我们感怀不已。节日假期,一条祝福短信来到,心里一条情感的线就会被牵起。我当好好再读读、品品许非的文字,方不辜负这位母亲的殷殷之盼。

2017,我依然在新作文,你在哪里?欢迎你来赴这一场与文字、与编辑的约会。

猜你喜欢
新作文稿子杂志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7、8期合刊
杂志收纳碗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老读者发句话,《新作文》等你来
拖稿的各种理由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