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2016年10月17日,王健林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万达电影峰会中表示,他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会持续保持15%的增长。按照这个判断,2026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达到300亿美元,大概占全球电影票房市场份额40%-50%。
不可否认,影视已越来越像金融产品,资本杠杆撬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那么,从目前来看,中美影视投融资有哪些类型?效果如何?我国未来影视投融资有怎样的趋势?
现状:多元化并存
一个产业本身的特征与盈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产业投融资模式的构建方式。影视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尤其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其产业链主要包括3个环节:电影制作、电影发行和电影上映。依次来看,其投融资风险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电影制作公司在采用商业融资模式为电影制作筹集资金时,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方式。
内源性融资包括企业本身财产、留存盈利、企业成员集资等方式;外源性融资可以分为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政策性融资3个方面。间接融资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直接融资来源于同业资金、证券市场、风险投资基金等;政策性融资主要来源于政策性银行、电影基金及政府财税扶持。
新纪实(北京)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商务合作部总监肖龙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电影制作环节,不确定因素很多,这部分的投融资以影视基金为主。
基金的管理者是对影视产业有较为深刻理解的专业人士,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与社会资源提高资金利用率。肖龙说:“为了控制投资风险,基金管理者甚至会参与影视公司治理,并全程对项目进行跟踪。如此一来,更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提升了资本运作效率。”
在电影发行环节,记者了解到,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宣发费用,通常要占影片投资的30%-50%,这已成为市场惯例。2014年年底上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这部电影总耗资5亿元,其中宣传费用就达到了1.4亿元。
由此来看,巨额的资金量不是任何一家制片公司或是发行公司能够轻松应对的,这使得运用金融手段进行融资成为必然和必要的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向记者表示:“目前,中美影视投融资方式上并无太大差别。”主要以私募股权融资、影片广告、银行贷款、上市融资等为主。
私募股权融资,是针对未上市的中小型制片公司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最终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其中的投资基金通过向影视制作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或是直接针对影视项目投资,并从中获取收益;影视企业在得到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将获得影视产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基金管理人员的相关协助和支持。
电影广告可以分为植入式广告与贴片式广告两种类型。植入式广告将产品或品牌以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让观众潜移默化留下对产品和品牌的印象,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电影贴片广告则以电影为载体,跟随公开放映的电影加贴的一个专门制作的广告,在正式放映电影之前播放。2013 年,由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影片《私人订制》,更是植入了 10 多个品牌,产生了 8000 多万元的广告收入。
目前,国产电影中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例子随处可见。魏鹏举强调说,虽然在影片中植入广告能够获得可观的广告收入,弥补制片所需费用,但若缺乏巧妙植入技巧,滥用植入式广告,会使影片质量大打折扣。
银行贷款,实际上是间接的债权融资。向银行贷款需要支付的费用,以贷款利率的形式体现,往往在贷款申请和审批过程中就已经确定。这使得影视公司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资金成本并制定制片预算。与此同时,银行贷款费用相对不高,且无需担心该部分资本会按比例分享影片收益。制片方通过贷款方式筹集资金,并投入到电影的制作当中,只需要支付固定且较低的利息费用。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则作为抵押物或质押物,成为贷款的物质保障。
上市融资,即首次公开募股,指企业通过公开出售公司股份来募集资金的过程。魏鹏举表示,上市融资是国外许多影视企业的首选,然而,中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却可能给希望在国内上市融资的影视企业带来较大的变数。2013年IPO停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赴港上市、赴美上市或是借壳上市便成为许多影视企业的选择。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具有税盾作用、财务杠杆作用等财务上的优势,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更受到企业的青睐,融资额通常是股权融资(IPO、并购或重组)的 3-10 倍。
上述影视投融资方式都为影视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影视行业热钱涌动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较为专业的帮助,不至于搅乱电影市场。
趋势:给影视产业上保险
影视产业的保险在美国大概有20多年的历史,以向演员提供人身保险为开端。如今针对好莱坞的保险已经发展成为对每部电影量身定做的“制作包”。保险公司针对投保的每部电影各自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了演员保险、胶片保险、摄像机等设备的故障保险。还有财务失窃保险及后期制作中的数码存储、硬盘故障、资料传输的保险项目等。“任何拍摄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风险都包括其中,并被投了保。”魏鹏举说。
虽说保费数额可观,但是如果拍摄过程中出现意外,保险公司也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为了控制损失,保险公司采用了比以往更加专业的手段来对待每个电影保险项目,深入评估每一部影片的拍摄。魏鹏举表示,在美国,存在许多为电影提供保险业务的专业化公司,例如HCC保险公司、国际电影保险公司、旅行者保险公司、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和救火队基金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在对一部影片的拍摄过程进行承保之前,会安排大量的精算师、会计师以及精通电影的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审核。”
在中国,电影保险于2015年正式进入人们视野,当时全球最大的电影完片担保公司——美国电影金融公司(FFI)在上海宣告成立中国分公司,试水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国内知名企业也开始纷纷利用自身的“品牌、经验和资源”尝试打造中国特色的“电影保险”或“完片担保”。2015年8月,国内大型的影视类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和平安银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以打造“大金融+大娱乐”合作模式,这是国内首次影视公司与银行进行全面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平安银行整合了平安集团保险、银行、投资全牌照金融体系的资源,从“商行+投行”、“融资+融智”、“引资+引流”3个层面,全面支持华谊兄弟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展,助推影视与金融的融合。
电影保险的存在也能更进一步推动版权担保融资方式的发展,即预售融资模式。其通过对发行权、出版权等权利的预售合同质押进行融资,在贷款担保形式上,则运用了应收账款质押、无限连带担保、保证、保险等多种方式。创新之处在于,这种方法使得制片公司能在影片尚未开始制作时,便对该影片隐含的相关版权进行预售和质押,让版权提早发挥作用,达到融资的目的。
预售融资模式通常会涉及到4个主体:制片公司、发行公司、投资商(商业银行)以及完片保证人。
完片保证人属于完片担保公司,其职责并不在于影片的质量或艺术成就,而是影片是否能够在预定的进度、预算内完成。倘若影片拍摄过程中遇到问题,完片保证公司便会插手管理,此时它便会有权建议更改拍摄方式,甚至更换影片的导演。
魏鹏举表示,完片担保公司是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独立制片人的最佳选择。其必须保证影片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制作,否则就需要向投资方负担影片尚未完成以及并未获得片商“实际购买”之前的所有风险,因此,获得了完片保证的影片便可以顺利地利用预售合同借到资金。
此外,完片保证人会根据合约里的细节,比如谁当导演、谁是演员、预算多少、进度、剧本等去掌控影片的整个拍摄过程。它需保证影片能够严格按照计划拍完,并交付发行公司。如果完片保证公司控制不好,拍摄预算超支,超支的费用需要由自身负担。
保险作为金融的重要分支,在电影这个高风险行业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电影投融资金融创新的奠基石。中国电影如何更进一步,或许就在于电影保险时代何时来临并成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