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幻想叫消灭谣言

2016-12-21 15:54波波夫
齐鲁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假新闻护照智商

波波夫

我们总是希望消灭谣言,但几乎从来未成功。

当三套房主、失业媒体人、白血病患者父亲、营销配合者的标签,一一贴上罗尔身上时,你每天都在刷的朋友圈再次沦陷了。这一幕几乎每隔几天就在我们身边上演,装点着每日谈资头条。这是机器算法无法揣测的是非曲直。就像今年3月山东疫苗事件,围绕着失效疫苗的毒性引发的感性派和理性派之争;再早一点,日本大地震时因为相信食盐可以抵御核辐射而被抢购一空的超市货架,那一幕也并未远去。

智商税和传播的28定律

每一次的谣言传播,都是一次智商税非定向征收。这种测试不仅仅发生在社交网络上,它几乎无处不在:地铁里穿行的乞丐、叫卖“刘德华车祸”的报贩、多数地方电视台和电台里播放治疗各种难言之隐的药物、还有前几年几乎人脖一套的磁性项圈。

以至于要想安全地生活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你必须成为许多个领域的专家,为智商充值:挑选净化器时,得在滤网式和静电式中一决雌雄,然后在京东、天猫反复比较中惶恐下单;超市下架活鱼,餐桌美味又少一道,匆忙之中,你又突击学习了硝基夫喃类药物的毒副作用;甚至决定要不要看《我不是潘金莲》时,也不惜惨遭剧透,也要把豆瓣里的大V影评全部看完。

在一个商业道德普遍缺位、信任摇摇晃晃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得无比谨慎、惶恐。相形之下,社交网络里的谣言,并非最为恶劣,多数情况下,它只会消费一次你的转发、点赞,让你感觉自己就是中国人的99%。

比如被无数个公众号消费过的中美护照的谣言:“美国护照上写着,不论你身处何方,美国的政府和军队都是你强大的后盾。中国护照上写着:请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并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而事实是,你认真翻翻自己的中国护照看看就知道了。而美国护照里分明是这样写的“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在此要求相关人士给予该美国公民/国民通行便利及在需要时提供合法的帮助与保护。”

社交网络谣言传播同样遵循“二八法则”:20%的少数人在散布各种真假信息,80%的多数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而绝不是那个理想化的去中心世界——信息均匀地涌向每一个人。

社交网络与纠错能力

黑客运动领袖 Eric S Raymond 在《大教堂和集市》中比较了开源和封闭两种开发模式的利弊,其结论是开源软件的运作方式,看似鱼龙混杂,然而,市场最终会去伪存真、优胜劣汰。

对比舆论市场, Eric这一结论同样适用:如果因为社交网络无法杜绝谣言,就想要重新回到一个由少数媒体主宰信息的年代无疑是愚蠢。这首先无视社交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纠错功能。

谣言的传播是病毒式的,而辟谣同样迅速。罗尔募捐剧情在24小时内发生的“反转”,甚至连医院也在微博上晒出了费用清单,无疑更是社交网络强大自我纠错功能的又一次展示,代价是再一次伤害了转发者的同情心,令原本脆弱的信任更加不堪一击;而更早前,北京下架活鱼的各种揣测也在官方给说法之后,谣言平息。

事实上,中国人对谣言的免疫力并不比西方更弱,而谣言在微信、微博上的传播并不比Facebook和twitter更快。今年11月14日,美国科技媒体Buzzfeed采访了Facebook一位要求匿名的内部人士,他说:“扎克伯格知道,我们全公司的人都知道:整个大选期间,虚假新闻在Facebook上疯传。”

美国营销机构Jumpshot 从今年 9 月到 11 月共收集了超过 20 家的假新闻网站、政党性新闻和大型新闻网站的数据。数据显示,几家假新闻网站得益于 Facebook 的搜索推荐功能,3 个月时间平均能获得超过 70% 的桌面流量。相比之下,像纽约时报的网站,所有社交网站都算上最多也只能从它们那获得 30% 的桌面流量。

目前,技术手段也无法完全甄别谣言。尽管扎克伯格再次就假新闻风波发布声明称 Facebook 正在设计一些解决方案。但他也强调称,Facebook 所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

猜你喜欢
假新闻护照智商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智商欠费的男友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