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016-12-21 05:10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年4期
关键词:媒介实验室融合

姚 倩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3)



·文经管类实验室·

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姚 倩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3)

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到“全媒体”时代,在经过对国内外及香港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进行对比之后,出于传媒实践、新闻教育改革以及新闻传播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需要,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及实践实验在“全媒体”浪潮下急需进行改革。新闻传播实验室是改革的关键与依托,全媒体化实验室应在技能、物理、方法与应用以及意识四个层面上进行,以满足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

全媒体; 传媒实践; 新闻传播实验室; 教育改革

0 引 言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传播形式逐渐走向“全媒体”化,社会对传媒人才的要求也同样向“全媒体”化发展。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要转变思路,突破单一媒体的教育模式。新闻传播实验室承担着师生掌握“全媒体”传播技能的重要责任,然而我国的多数高校在面对“全媒体”化时,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功能与作用并没得到良好地发挥,实验室的建设从管理、规划到课程设置都存在片面、分散、单一等问题。

1 何谓“全媒体”

“全媒体”是一个目前被中国传媒业界重点探索,但被学界较少关注的概念。全媒体的英文是Omni-media,该词汇源自美国一间成立于1999年,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综合性家政公司[1]。在当时,像这样拥有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通过旗下的所谓“全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便是“全媒体”的雏形。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业界的不断探索,“全媒体`”这一概念也得到不断的扩充。

随着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到数字化媒体社会,现如今“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也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2]。“全媒体”能够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武汉大学新闻系的罗鑫指出,“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3]。“全媒体”这一概念是基于媒体实践提出的,是“媒介融合”大时代下的产物,是一种动态、开放式、不断更新与融合中的媒介形态,随着媒介技术的提升与媒介融合的深化,会有更多的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被融入到“全媒体”中。

2 建立“全媒体”教育

“全媒体”这一概念在业界备受关注,而纵观国内各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学与实践,与“全媒体”有关的课程与相关实验却寥寥无几,很多高校的新闻教育仍停留在传统媒体或新媒体的单一教学中。“全媒体”是在人类多种多样的媒介实践过程中衍生出的新的媒介形态,新闻教育如果一成不变、因循守旧,便无法为社会提供真正能够了解新生媒介形态、能够实操、能够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全媒体”教育不仅是先进技术与媒体实践前沿的代表,并且基于以下几方面需要。

2.1 业界与媒体实践的需要

在美国,“坦帕新闻中心”将传统的报纸、电视台和网站整合为一体,采用开放式办公方式,所有媒体工作人员在一个圆桌上进行统一报道部署;在英国,BBC将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统一的新闻编辑部,探索全平台360 度采编;在日本,以I -Mode 为代表的手机终端融合了多种媒体形态,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形成了多家共赢局面[4]。

在我国,就传统纸媒来说,自2005年以来,国内报纸市场总量呈下滑趋势,市场总量(包括各类报刊如财经报、都市报、晚报、服务类报刊等)降幅超过40%。以北京为例,2007年《华夏时报》由日报改版为财经类周报、《信报》由都市报转型为地铁报,2009年创办了16年之久的《中华新闻报》因经营不善而停刊,《竞报》由日报变周报,《劳动午报》重回机关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等都市报也都面临亏损的压力。传统媒体面临“生存挑战。”

在这样严峻形势下,面对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不得不做出转变。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为例,在2010年全面改版时拓宽了直播时间,引进3G连线技术,使实时新闻第一时间切入演播厅,进行现场直播报道,从而即使电视媒体在迅速反应上争取不输网络媒体,亦能保持电视媒体的画面感和现场感的优势[5]。像这样通过技术更新与媒介融合而开辟出新的节目方式,是全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直接冲击着新闻从台后制作到台前播报的传统观念。媒体行业在实践中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全媒体化的浪潮中,为今后高校新闻传播类人才的培养与专业实践的改革指明了道路。

2.2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需要

如今大部分高校的新闻传播业务课都是在二级学科的框架内设置的,课程分类依据媒介属性,如报纸编辑、平面媒体写作、电视新闻、网络传播等。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对某一媒体感兴趣的学生,特点是“专精”,但其缺点是需要较多的专门性师资资源,而且学生虽有一技之长,但不能适应当前的“全媒体”形势[6]。媒介融合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媒体从内容到终端都在不断进行跨界传播,局限于某一媒体、某一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必将被淘汰。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全媒体”化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例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从 2005 年开始开设了媒体融合的新的专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比较突出的有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人大新闻学院新增了 “数字新闻传播”专业方向;对基础专业课程进行了改造,为全体学生新开设了“音频视频内容制作”“数字传播技术应用”两门专业课程;此外,学院还新设了一门“跨媒体传播实验”的专业课程,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媒体建设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7]。这些都是对于“全媒体”这一概念的不断实践与扩充。

2.3 新闻传播实验室资源整合与进一步开发

1999年,我国有111家高校设有新闻传播学专业、210个教学点、5万多名在校生,截至2011年底,在教育部备案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教学单位达到975个,在校生人数近20万人[8]。随着规模的扩张,新闻传播类学科的师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各个高校都在兴建实验室,早些年媒介融合仍未兴起,那时建立的实验室功能比较单一,局限于传统媒体,例如报刊采编、广播电视、出版编辑、大洋软件等实验室;近些年来部分院校有向全媒体转型的趋势,如厦门大学建立的智能多媒体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的跨媒体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的全媒体实验室也在筹备之中。将原先功能单一的传统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引入新技术与新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高校实验室才能让学生掌握将前沿的媒介技术。媒介融合的趋势下,高校实验室的功能与作用也将进行融合。湛江师范学院对实验室资源整合提出了“将传统、 分散的校园媒体与各类新闻实验室打造成一个整合性的网络平台,并将这一平台与原有的媒介形式进行深度融合,改造原有媒介,建设成为一个包括了日常教学平台在内、具备多种专业功能、对应不同服务目标的融合性新闻实践教学平台”[9]。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与“全媒体”实践密不可分,只有将实验室建设全媒体化,才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培育的需要。

3 高校“全媒体”实践现状与经验

3.1 国内高校现状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在国内开设“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并建成了全真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室,这是我国较早实现了媒体行业全媒体资源生产、管理、发布平台的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开发了基于全媒体资源库的多种媒介业态融合与学生作业实习管理系统,使网站、音视频、掌上媒体及传统纸媒通过一体化的管理采集、编辑之后,实现多媒介、多时段发布,同时跟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10]。但是,国内高校的“全媒体”实践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很多高校建立起多媒体实验室,至今,只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明确提出了“学院旨在培养新时代下的全媒体人才”。本科生在大一学习完基础课程之后,每学期都要修跨媒体课程,例如将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的跨媒体传播课程,课程的考查以上机操作或实践报告的形式。在跨媒体课程中,学生制作flash、报纸、视频等作品,刊物“接力新观察”在校园内发行,制作的视频则上传至国内各大网视频站。

当然,仅仅是理论课程“跨媒体”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大的全媒体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实验方面。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3 927万元,实验教学场地使用面积1 600 m2,覆盖了全媒体时代所要求的各项主流新闻传播技术。实验中心平均每学年要接收800多名学生进行各种不同项目的实验,此外,教师、实验员还为学生媒体的实践以及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指导。

3.2 香港及美国高校“全媒体”教学与实践经验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陈婉莹认为,国际与香港的传媒业界都要求雇员做“多面手”,因此,学院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应为“媒体融合服务”,以求学生能够“在多媒体平台讲故事”[11]。香港大学通过新闻通识教育、不同专业课程融合、单门课程融合多类知识、以及实践及技术层面的媒体融合来达到“全媒体”教育的目的。

2007年,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就着手开始课程改革,新的课程体系更突融会多学科以及多媒体技术,以适应媒介融合形势下新闻人才的需求。眼下在美国各高校新闻学院中,“媒介融合”的概念早已广泛深入,美国各大电台、报社都呈现出一种“全媒体形态”的模式,“全媒体”教育亦随之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除了专业及综合课程的改革,美国高校对实践及技术的重视程度亦很高。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早在2005年开始设置媒介融合课程,目标是培养“技能融合的全面式人才”,媒体融合要求学生对摄像技术、录音技术、拍摄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需全面掌握。每一届学生在修实践学分时都要进电视台和记者一样去进行采访、摄像、以及节目的后期制作,掌握电视台从前期采集到后期制作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参与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参加电视台早间、傍晚和晚间的新闻主播,这种“实践出真知”的做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快提高专业技能[12]。

4 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全媒体化实验室建设

4.1 技能层面

技能层面主要指教师全媒体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从而带动学生了解与掌握在全媒体领域数字技术支持下的传播技术与技巧。高校教师常年担任教学、科研等任务,与业界交流较少,在授课中缺少现代传播技术的支撑。近30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企业、高校、政府等都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推进我国校企合作进程,提升校企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3]。2015年4月,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北京威尔帝影视集团共建起西北地区首个“3D与新媒体实验室”,实现了西北地区首次高校新闻传播学院与影视传媒企业共建实验室。校企合作对实验室全媒体化技能层面上的意义在于,影视传媒企业不但能够参与到高校新闻传播实验室的设备投入中,还能够为高校教师、学生提供专业设备、器材的培训与讲解。企业中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生实验中,能够弥补教师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欠缺,辅助实现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4.2 物理层面

物理层面包括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全媒体实践专项基金的建立、全媒体教学实践用仪器设备的合理购置以及全媒体综合性实验室的建立等。由于实验室设备在管理中涉及报废、淘汰、更新换代等程序,而学院又非盈利机构,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保修、报废速度。因此实验室资源整合与专项基金的建立就迫在眉睫。

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要依托于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实验中心网络平台, 该平台“涵盖实验中心管理平台、国资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教务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任课教师管理平台, 集实验室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和开放实验教学管理于一身, 为国资处、教务处、实验中心管理员、任课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与统计服务”[14]。

此外,要充分整合实验室空间与设备,建立规章制度,提高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利用率。演播厅、多媒体等实验室对外开放,有偿使用,其盈利可用于实验室建设、设备更新与维护。其次,学院依托实验室建立学生全媒体实践创新基地,为学生实践创新设立专项基金。再次,在全媒体的大背景下,实验室也应该相互融合,多管齐下进行教学实践。实验室不应再仅仅依据媒介属性进行划分,跨媒体、全媒体等综合性实验室已成为大趋势,训练学生多方位的媒体实践。

4.3 方法与应用层面

在全媒体环境下,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要合理设计开放实验项目,让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实验项目和作品创作;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服务;并且要配套健全和完善实验室在新形势下的规章制度。

学生实验要多元化、开放化,不再局限于单一媒体。如编辑出版专业也要学习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方法,需掌握数字出版物的制作技能;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也需掌握多媒体互动技术等。这不仅需要拓展实验室功能,也需要在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融合。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针对目前在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两个难题学校教育要如何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以及如何与新的传播技术有机结合的问题上,人大新闻学院的本科生不但要研修通识基础课,还要跨媒体进行课程学习。选课规则改为“课程包”制,同学可以自由选择若干课程包完成学分,课程包则由相关的课程组合而成。在现有的课程包中,不少老师已经将不同的媒体形态进行组合,在同一课程包中有不同媒体的课程。同时,同一班级的任课教师在作业层面上进行联动,尽量实现同一作业选题的多媒体形态展现。人大特此成立了跨媒体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20位委员均是各个媒体行业的主管负责人,委员们负责对学生的跨媒体作品进行指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应用层面还需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全媒体实验室的使用制度、设备借还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打造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将实验室管理透明化,实现网上预约使用实验室及设备,打造出能够与学生进行及时性沟通的信息化全媒体多功能实验室。

4.4 意识层面

意识层面指对于全媒体实践的认知,学院要有意识建设,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要有意识去养成。

对于新闻传播学院来说,“全媒体”不能仅仅成为一个口号,付诸实践需要多方努力,从教师队伍到设施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明确教育理念,瞄准目标定位。实验室从管理模式到运营模式都需要做出改革与创新。全媒体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其不断地兼容并蓄新媒体,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楼宇视频、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数字娱乐、无线互联网、广电新媒体、数字出版等新媒体产业发展强劲[15]。为适应社会需求,实验室在这些交互式媒体方面的拓展与建设将成为今后改革的重点。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并举的轨道上,新闻院校可通过实验室与企业共建,面向社会开放服务,达到产、学、研共同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不断深入业界学习锻炼,不但要使自身熟悉掌握全媒体运营规律及技术特点,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课程设计到实践教学,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培养自身的传媒技术能力,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改变新闻院校教师队伍理论能力强而实践能力薄弱现象。对于新进教师,在招聘时除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其媒介素养及传媒技术的应用、侧重其传媒机构的从业经历,而非单纯以学历取人。

学生要有意识地养成全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在本科学习时,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以新闻专业为例,要有意识地使自己成为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自主实验,不断磨练自身技能。学院鼓励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和组织参加实践性实验,实验多数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需求,教师则负责提供技术指导以及设备、场地支持。

5 建设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的方式,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挂靠在企业实践部门,带动一批青年教师向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学习传媒技术,再经过培训以及媒体挂职锻炼后,大部分青年教师能够进入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与传媒实践。

例如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以及威尔帝企业技术人员利用暑期,携带着北京威尔帝影视集团提供的大量器材设备,进入县镇拍摄微视频作品,为镇政府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利用新媒体辅助开展基层党建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

北京威尔帝影视集团向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提供了价值45万元的影视器材设备及软件,学校又向学院配套了98万元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更新并完善了实验室的器材设备以及应用软件。新闻传播学院将之前的编辑出版、新闻摄影以及广播电视三大实验室统一筹划管理,建立新媒体实验室,并依托实验室平台成功申请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媒体视域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晓新闻传播基本理论,具备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技能和编辑出版学专业技能,具有新媒体专业素养和跨媒体传播意识,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并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网络传播领域、信息产业、新媒体行业、企事业单位、各种传播媒体机构、政府宣传部门等从事与网络和新媒体相关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6 结 语

综上所述,新闻传播实验室经过技能、物理、方法与应用以及意识层面的建设,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全媒体”化的趋势下走出一条开放发展之路,为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奠定实践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要继续依循着开放、融

合、服务社会的目标与宗旨,以形成包容、有序、多样化的管理与运行模式。

[1] 姚君喜,刘春娟. “全媒体”概念辨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6):13-18.

[2] 赵乃政. 谈全媒体时代下的“全能型记者”[J]. 管理观察, 2012(10)(中):134-136.

[3] 罗 鑫. 什么是“全媒体”?[J]. 中国记者, 2010(3): 44-46.

[4]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J]. 科技传播, 2010(2)(下):81-85.

[5] 陈丽君. 全媒体形态的探索——美国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对策及启示[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13(1):56-58..

[6] 王君超. 融合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实施与对策——香港公立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经验 [J]. 国际新闻界, 2011(11):32-35.

[7] 蔡 雯. 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 今传媒, 2009(1):85-88.

[8] 吴廷俊,王大丽. 从内容调正到制度创新: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出路[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7):13-18.

[9] 陈恺思. 全媒体环境下的校园内一体化新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4):89-92.

[10] 杨晓燕. 媒介融合下的甘肃省高校新闻实验室建设[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34-38.

[12] 王 杨. 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新闻教育面临的二元选择——美国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启示和思考[J]. 中国报业, 2013(5)(下):77-82.

[1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014-06-22.

[14] 杜明辉,叶朝良,刘 鹏.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30-137.

[15] 李文冰. 全媒体视角下传媒教育的问题与转型[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8(4).25-28.

·名人名言·

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

——牛顿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Labora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mni-media

YAOQia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chool,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 Law, Xi’an 710063, China )

In recent years, human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have already gone into “omni-media” era.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s well as China Hong Kong, and in the demand for media practice, journalism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laboratory resources, the author notes that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China need to reform urgently. Th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laboratory is the key to reform. The author made conclusion that “omni-media” laboratory should change the way. It should work in four aspects: skill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hysical of lab,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in lab operating as well as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the needs of education reform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needs toward media talents can be fulfilled. In the final part, the author reveals some achievements that “omni-media” lab construction has made.

omni-media; media practic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laboratory; education reform

2015-05-25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40607)

姚 倩(1988-),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Tel.:13659264990;E-mail:87941575@qq.com

G 642.0

A

1006-7167(2016)04-0256-04

猜你喜欢
媒介实验室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