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芳,杨 龙,黎 青,欧珍贵,罗亚红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 兴义 562400)
贵州的木薯优势区域规划与布局
罗春芳,杨 龙,黎 青,欧珍贵*,罗亚红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 兴义 562400)
阐述了贵州木薯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优势与机遇。利用气候、海拔、地形等数据,通过3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图、海拔图、坡度图、贵州省气象台站近20年的气象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因素,对贵州木薯适宜种植区域进行了规划与布局。规划的优势区主要分布于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赤水河、樟江、都柳江流域,适宜木薯种植总面积为12.69万hm2;兼顾总量和质量发展的目标,制定了2016~2035年贵州木薯发展的规划与布局,力争到2035年,贵州木薯发展到3.33万hm2。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木薯;贵州;优势区域;规划与布局
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植物,是热带亚热带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系统中最具竞争力的作物之一;由于其耐旱、耐贫瘠、抗病虫性强,单位面积产量高且淀粉含量高,种植省工、投入少,因此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燃料乙醇的非粮能源作物之一[1-5],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特色优质杂粮作物[6-7]。随着木薯能源化、食用化和饲用化的开发利用,木薯需求量持续增加。姬卿等预测2015年我国木薯鲜薯总产量为514.01万t[8],比“规划”[9]中2015年鲜薯总产量3000万t相距甚远,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缺口巨大,急需扩大木薯种植面积,提高鲜薯总产量。而我国木薯规划的优势区域只有琼西-粤西、桂南-桂东-粤中、桂西-滇南、粤东-闽西南4个区域,土地资源有限,以及受台风、种植效益低等影响,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为了扩大木薯种植面积,减轻我国对木薯原料进口的依赖程度,北移是解决此问题的良策之一[10],可利用暂未列入国家木薯规划优势区的贵州热区,大力发展木薯产业,这对扩大木薯种植面积、增加鲜薯总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属于我国8个热区省份之一[11]。有关贵州木薯适宜种植区域的报道,张彩霞等根据木薯生长所需的温度、降水、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依据气候、地形、土壤坡度、土壤肥力等数据,确定了木薯在中国的空间适宜分布,其中贵州木薯适宜种植区的总面积为49.7万hm2[12];尹芳等利用GIS和气象数据、高程数据、土壤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等,研究了中国西南五省区适宜木薯种植的宜能边际土地资源潜力,贵州省较适宜木薯种植的土地面积有26.09万hm2[13]。这些研究的范围较广,不能准确地说明贵州的情况,且只是报道了贵州木薯适宜种植的总面积,没有对贵州木薯适宜种植区域进行详细的规划。为此,笔者利用3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图、海拔图、坡度图、贵州省气象台站近20年的气象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和土地面积等因素,剔除森林、河流、湖泊、峡谷、坡度大于25°的山地,以及裸露岩石区和城市建设用地等不可种植区域,制定了贵州木薯种植优势区域规划与布局,以期为贵州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1 发展现状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粮食缺乏,望谟热科所(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前身)从广西农科院引进马来红、糯米茨等木薯品种在望谟试种,随后在从江、榕江、罗甸、望谟、册亨等地推广种植,木薯作为粮食在当时为贵州热区人民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粮食危机解除,木薯作为饲料或酒用零星种植[14]。自2009年以来,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木薯品种23个,在兴义市南盘江镇、下午屯镇,贞丰县鲁容乡、白层镇,望谟县复兴镇等地试验和示范推广,平均产量达45.0 t/hm2;2014年,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对贵州热区木薯进行了普查,贵州木薯零星种植6.7 hm2左右[15]。2015年,在望谟县建成1个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贵州望谟)备份基地,收集种质资源200份;在兴义市南盘江镇建成1个木薯良种繁育基地。目前,贵州省还没有专门生产木薯淀粉和酒精的企业,尚不具备木薯加工能力,但其它淀粉及酒精加工厂较多,稍加改造即可生产;此外,可以加工木薯粉及木薯食品,开发木薯旅游休闲食品;也可以简单加工成干片直接销售或生产畜禽饲料,种植木薯可以就地消化,不存在产品销售问题。
1.2 存在问题
虽然贵州有传统种植木薯的习惯,但只是零星种植,未形成产业。一是缺乏宣传,认识不足。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热区只有部分40岁以上的人知道木薯,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木薯为何物,知道木薯的人对其产业前景也缺乏了解。二是种植面积小,不成规模。农户自发性零星种植,无法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程度低,效益差,很难招商引资。三是科研起步晚,基础薄弱。1959~1960年,望谟热科所从广西农科院引进马来红、糯米茨木薯品种在望谟试种,之后一直无人研究,直到2009年,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才开始引进木薯品种进行适应性及栽培试验,才开始真正进行木薯研究。
2.1 主要优势
2.1.1 生态环境优势 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盆地相互交错分布,具有天然的隔离条件,且贵州工业欠发达,水土资源受污染较轻,木薯虫害相对较少,单位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较低,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16-17],适于开发无公害绿色有机木薯食品。
2.1.2 自然条件优势 贵州地处北纬24°35′~29°9′,东经103°36′~109°35′,在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赤水河、清水江、乌江流域海拔大部分在800 m以下,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6~21.0 ℃,≥10 ℃年有效积温为5200~7000 ℃·d,无霜期达325 d,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 mm以上,年日照时数为1100~1500 h。根据木薯生长对自然环境的要求:1年中有8个月以上无霜、月平均温度≥17 ℃、土壤沙粒<90%、土壤pH值3.8~8.0[18],可知贵州南部热区能满足木薯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的要求,适宜种植木薯。
2.1.3 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木薯耐旱、耐瘠,粗生易长,在一些肥力较低、条件较差的旱坡地,种植其他作物几乎没有收成,而种植木薯还有一定的产量。此外,木薯病虫害较少,且贵州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构成了贵州木薯生产的低成本优势。
2.1.4 木薯易管理,易形成规模 贵州热区经济、文化落后,多数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的体力较弱,文化水平不高,难以承受高成本投入和大强度劳动,对高新种植技术难以接受。而种植易于种、管、收的木薯,经费和劳动力投入不高,栽培技术简单粗放,容易被留守农民接受。同时,木薯于3月种植,12月收获,青壮劳动力完全可以种植后外出务工,年底回来收获,种植打工两不误。因此,只要建立健全木薯加工销售体系,并在良种推广和栽培技术上加以引导,就很容易形成规模生产。
2.2 发展机遇
2.2.1 政策条件 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中央寄予贵州的殷切希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扶贫产业,“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是贵州“十三五”期间的重大工程。2016年中央1号文件也要求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热作农业、优质特色杂粮作物。借此契机,利用木薯种植成本低、饲用和食用价值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优势,在贵州大力发展木薯生态立体种养和畜牧养殖业,开发新、奇、特木薯旅游休闲食品,既可以促进贵州畜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又可促进木薯产业化的发展,对贵州贫困热区的精准扶贫和同步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2 木薯市场需求量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物的营养保健以及多样性和安全性。木薯作为营养、美味、绿色的粗杂粮食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对食用木薯的需求量逐渐增长。同时,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非粮乙醇受到世界广泛关注[19]。木薯因其块根燃料乙醇投入/产出比显著低于玉米籽粒和小麦籽粒等的乙醇投入/产出比,成为清洁能源燃料乙醇的原料首选[20-22],因此,国内外市场对木薯的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2013年我国木薯鲜薯总产量仅有459.85万t[23],而实际需求量接近1100万t[8],市场缺口巨大。在贵州发展木薯产业,有利于扩大木薯种植面积,提高鲜薯产量,缓解供需矛盾。
2.2.3 发展木薯产业,有利于推动国家扶贫战略 贵州适宜木薯种植的地区,大部分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和国家统战部等有关部委联合推动的黔西南试验区,是贵州省重点扶贫攻坚地区。木薯抗旱、耐瘠薄,易于种、管、收,这种低成本、高效益以及对种植技术要求不高的作物,正适于贵州三区农业产业发展。此外,木薯加工的品种种类多,经济效益高,能够促进木薯生产和加工产业化的良性发展,带动落后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对推动三区农村脱贫致富和推行国家扶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3.1 主导产品
借助贵州省把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扶贫产业的政策,利用木薯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等优势发展木薯生态种养、木薯饮食文化,主导产品是开发木薯畜禽饲料、旅游休闲食品。目前,贵州木薯种植规模不大,还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当今的首要任务是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前期的发展,贵州省木薯种植规模达到10 hm2以上,就可以加工木薯淀粉及深加工产品。
3.2 市场定位
随着贵州省生态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草料紧缺,人畜争粮矛盾突出。而木薯干与玉米作为饲料的热能相当,用木薯做饲料原料,能有效缓解“人畜争粮”问题。此外,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木薯糕、木薯饼等健康的新、奇、特旅游休闲食品,在丰富人们的饮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贵州木薯产品的市场定位是满足省内需求。
4.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贵州省的自然生态资源条件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依托,选择在生态优势区(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种植,重点围绕省内低海拔富热量区域,建设优势明显的木薯生产基地。在建设中要引导大户开发,引进企业发展和带动木薯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之路,扎实推进木薯产业跨越式发展。
4.2 规划依据
根据6年来在贵州省兴义、望谟、贞丰等市(县)开展的木薯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和50多年木薯在罗甸、望谟、册亨、三都、荔波、榕江、从江、兴义等地的自然生长情况,主要选择木薯种植的限制因子,确定出木薯区划的主要气象指标,见表1。利用3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图、海拔图、坡度图、贵州省气象台站近20年的气象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和土地面积等因素,剔除森林、河流、湖泊、峡谷、坡度大于25°的山地、裸露岩石区及城市建设用地等不可种植区域,并考虑规划区域的区位优势,确定出贵州省适合种植木薯的区域。
表1 木薯种植区划气象指标
4.3 发展目标
4.3.1 总体要求 通过实施木薯科技创新活动,形成贵州木薯产业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支撑有力的现代木薯科技创新体系,攻克木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充分发挥木薯产业科技创新的“火车头”作用,为贵州省热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力争到2035年,贵州木薯种植面积达到3.33万hm2,将木薯纳入全国发展规划,实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建设完善的木薯科技支撑和培训推广体系以及完备的信息服务网络。
4.3.2 具体目标 在2020年,贵州全省木薯种植面积达到0.67万hm2,发展木薯养殖企业3~5个,养殖畜禽1万头(羽)以上,新建1个日加工200 t的木薯淀粉加工厂,培育木薯产品品牌1个,发展壮大农民经济组织4个,建设完善的木薯科技支撑和培训推广体系以及完备的信息服务网络。
在2025年,全省木薯种植面积达到2.0万hm2,发展木薯养殖企业10~20个,养殖畜禽10万头(羽)以上,新建2个日加工500 t的木薯淀粉加工厂。培育木薯产品品牌2个,发展壮大农民经济组织10个,建设更加完善的木薯科技支撑和培训推广体系以及完备的信息服务网络。
在2035年,木薯种植面积达到3.33万hm2,保持10个以上的养殖企业,总体养殖规模在10万头(羽)以上;发展3个日加工木薯淀粉500 t的加工厂,培育木薯产品知名品牌2个,发展壮大农民经济组织15个,建设更加完善的木薯科技支撑和培训推广体系以及完备的信息服务网络。
4.4 贵州各县(市)木薯生产规划与布局
由图1可知,贵州木薯可种植区主要位于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赤水河、樟江、都柳江流域,适宜种植总面积12.69万hm2,其中北盘江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最大,为4.25万hm2,占适宜种植总面积的33.5%;其次为红水河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3.60万hm2,占适宜种植总面积的28.2%;南盘江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1.75万hm2,占13.8%;赤水河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1.20万hm2,占9.4%;都柳江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1.16万hm2,占9.2%;樟江流域适宜种植区面积为0.74万hm2,占5.8%。
图1 贵州省木薯适宜种植区域分布
充分考虑适于木薯种植的贵州各县(市)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各县(市)木薯生产进行总体规划与布局,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2016~2020年,规划发展木薯0.67万hm2,2021~2025年、2016~2035年各发展1.33万hm2,总规划发展木薯3.33万hm2。在适于木薯种植区域的12.69万hm2中,罗甸县的适宜面积最大,为2.93万hm2,总规划发展0.78万hm2;贞丰县次之,适宜面积为1.55万hm2,总规划发展0.57万hm2;望谟县再次之,为1.34万hm2,总规划发展0.51万hm2;其他市(县)适宜种植木薯面积均低于1.33万hm2,共规划发展1.47万hm2。
5.1 加强认识,组织领导
由贵州省农委组织成立贵州省木薯产业发展领导指挥部,负责制定促进木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具体措施,组织建立以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平台为主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以科研、院校、市(县)推广部门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以种植、种养结合、运输、加工、收购为主的产业链体系。建立灵活多样、多险种、多结构的保险新机制和信贷扶持制度,设立良种补助制度,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适宜种植区域要积极行动,成立以行政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木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继续实行“行政部门包发动,技术部门包技术”的项目推进模式,加强绩效考核,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及时督促检查,切实推进木薯产业快速发展。
表2 贵州各县(市)木薯生产规划与布局 万hm2
5.2 搞好规划布局,优化生产结构
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及木薯产业发展趋向,统筹考虑,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时调整和优化木薯生产结构。
5.3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木薯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产品流通、产品加工、种植技术等各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对木薯的科技创新团队、加工龙头企业和种植农户在资金方面应当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各种资金进入木薯项目区,兴建或完善公路、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保证木薯产业按预期目标发展。
5.4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木薯产业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木薯新品种选育、良种筛选、耕作与栽培、病虫害高效防控等基础性、前瞻性、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搞好木薯科技示范工作,建立种苗繁育体系。
5.5 加强木薯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加快培养科研人才、推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使木薯产业在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木薯产业链发展的人才支撑梯队。以产业发展为平台,开展品种选育、耕作与栽培、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产品加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贵州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是一个十分普遍而严重的问题,要狠抓对农民的培训,大力培养科技二传手。由推广人员结合成功品种、成熟技术,通过培养科技示范户,做给农民看,引着农民干,把木薯高效栽培技术传播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促进农民学到先进、高效实用的木薯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
5.6 实施品牌战略,设立特色品牌
贵州生态环境优越,有利于开发生态种植、养殖业,而且,木薯病虫害少,种植时不施或少施肥,不打农药,是绿色有机的畜禽饲料原料,用其饲喂牛、羊、猪、鸡等畜禽,可以设立生态“木薯牛”、生态“木薯羊”、生态“木薯猪”等特色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木薯产业发展。
5.7 建立网络营销平台,增加销售渠道
利用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契机,借助“云上贵州”平台,建立木薯“互联网+”营销平台,大力宣传木薯产品,增加销路,保证企业、农民不亏本。
5.8 加强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
从相应减免部分税收或部分退税、适当限制木薯产品进口等政策导向和增加项目资金等方面,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和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进入木薯规划区,形成“点对点”、“一对一”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进木薯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种植木薯能稳定增收。
[1] 谢光辉.非粮生物质原料体系研发进展及方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6):1-19.
[2] 韦昌联,卢柳忠,黎贞崇.我国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科技需求[J].酿酒科技,2012(7):108-111.
[3] Zhuang D, Jiang D, Liu L, et al. Assessment of bioenergy potential on marginal land in China [J]. Renew Sust Energ REV, 2011, 15: 1050-1056.
[4] 黎贞崇.能源作物:甘蔗和木薯的效益比较[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5):22-25.
[5] 陈立胜,潘瑞坚.木薯酒精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7,98:24-25.
[6] 黄洁,周建国.木薯间套作与高效利用技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
[7] 单荣芝,黄洁.我国食用木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5):73-75,84.
[8] 姬卿,傅国华,闵义.我国木薯种植的发展及未来总产预测与市场需求趋势[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3):62-66.
[9] 农业部农垦局.主要热带作物区域布局规划(2007~2015年):木薯[M].2008.
[10] 欧文军,罗秀芹,安飞飞,等.气候变化与我国木薯北移的可能性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2014,59(4):4-8.
[11] 刘晓光,方佳,张慧坚.我国热带地区科技力量比较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2):28-31.
[12] 张彩霞,谢高地,徐增让,等.中国木薯乙醇的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J].生态学杂志,2011,30(8):1726-1731.
[13] 尹芳,刘磊,江东,等.中国西南地区木薯燃料乙醇发展潜力及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6):18-26.
[14] 《贵州省南亚热带作物资源及区划》编委会.贵州省南亚热带作物资源及区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15] 欧珍贵,黎青,罗亚红,等.贵州木薯产业发展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27-29.
[16] 许元明.木薯中农药残留测定方法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24-1525.
[17] 陶海腾,张春江,陈晓明,等.ICP-MS测定木薯生产副产物的矿质元素和有害重金属元素[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9(7):1983-1985.
[18] 韦本辉,韦威旭,宁秀呈,等.中国木薯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9] Balat M, Balat H. Recent trends in global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ethanol fuel [J]. Applied Energy, 2009(86): 2273-2282.
[20] Yu S R, Tao J. Simulation-based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energy efficiency of biomass-based ethanol fuel from different feedstocks in China [J]. Energy, 2009, 34(4): 476-484.
[21] Jansson C, Westerbergh A, Zhang J, et al. Cassava, a potential biofuel crop in China [J]. Applied Energy, 2009(86): S95-S99.
[22] 韦昌联,卢柳忠,黎贞崇.我国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科技需求[J].酿酒科技,2012(7):108-111.
[23] 梁海波,魏云霞,黄洁,等.世界木薯生产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9):94-99.
(责任编辑:黄荣华)
Planning and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Regions of Cassava Planting in Guizhou
LUO Chun-fang, YANG Long, LI Qing, OU Zhen-gui*, LUO Ya-hong
(Guizhou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Crops, Xingyi 562400,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istent problems,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assava (Manihotesculent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were expound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climate, meteorology, altitude and topography, combined with the land-use map, elevation map and slope map,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mote-sensing images and other factors, we carried out a planning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he suitable regions of cassava planting in Guizhou through 3S technology.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planned dominant regions suitable for planting cassava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reaches of the South Pan River, North Pan River, Hongshui River, Chishui River, Zhangjiang River and Duliujiang River, and the total area suitable for cassava planting was 126900 hm2. Taking both the total quantity and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al target into account, the author enacted the planning and distribution of cassav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from 2016 to 2035, and planned that the planting area of cassava in Guizhou in 2035 would reach 33300 hm2.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bove general target.
Cassava; Guizhou; Dominant region; Planning and distribution
2016-05-2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本级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1630032014011);贵州省农科院专项基金项目“木薯全粉及产品研 制”([2015]20号)。
罗春芳(1988─),女(布依族),助理研究员,从事热带特色块根、块茎作物高效栽培技术与示范推广研究。*通讯作者: 欧珍贵。
S533
A
1001-8581(2016)11-0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