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视点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王志刚
2016年10月15日,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立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建6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在讲话中指出,60年来,我国科技信息事业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改革创新实践发挥着“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为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国家赋予科技创新伟大而重要的使命,科技信息要成为贯彻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官。
新的历史阶段,贯彻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抓紧完成构筑先发优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科技基础、拓展创新空间、完善创新治理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六大战略部署,落实好科技重大项目和工程、前沿探索、原始创新、保障科技供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弘扬创新精神等重大任务。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近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5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规划》出台的背景、如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等问题作出了详细剖析。
韩长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3年超过12 000亿斤,“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 422元,连续6年保持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个高于”的好势头。应该说,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特征的基本判断。
水利部部长陈雷
2016年10月13日,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
陈雷指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水利改革发展步入关键时期。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愈加凸显,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内涵更为丰富、使命更为重大。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深入研究水利投入对经济发展拉动效应、水资源与其他经济要素协同支撑作用、水利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使水利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入研究水资源禀赋条件与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关系、水资源节约保护激励约束机制、水资源安全风险防控等问题,使水利更好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深化水利改革,需要深入研究政府和市场的涉水事务边界、水利公共财政投入和资产运营改革、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权水价水市场形成机制、水利投入绩效评价等问题,使水利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
2016年10月20日,首届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在京举行,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
宁吉喆指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 456.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2位,2016年以来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企业结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继续呈现积极变化。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已经站在新起点上,正在向规模合理扩大、结构调整优化、质量稳步提高的新阶段迈进。
宁吉喆强调,中国倡导的国际产能合作,是围绕生产能力建设、转移和提升的综合性国际合作。近年来,国际产能合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合作机制稳步建立,合作支撑更加有力,合作保障持续强化,合作成效不断显现。中方愿同各国一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开启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合作新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
2016年10月10日,2016年“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期间于广州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并致辞。
辛国斌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中,担负着推动信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重要职责。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的“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制造强国建设、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平台将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集聚资源。二是平台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平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双创”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窗口。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萌
2016年10月16-17日,中国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面向创新驱动的数据·情报·智库”,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萌指出,大数据是一种用之不竭的新资源,大数据分析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大数据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源组织方式,数据驱动已经成为全球创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动力。当前,各主要国家都高度关注大数据,纷纷推出本国的公共数据开放获取政策。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和交叉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衍生发展,各行各业正迎来一场大数据的变革。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创新要素,数据驱动正演变为全球趋势,成为一种新的全球化形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
2016年10月18-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共同主持召开的第六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刘利华在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作发言,表示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欧同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在创新经济增长、促进新工业革命、发展数字经济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合作等方面拥有诸多共识。为落实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共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推动中欧在数字经济和5G领域的合作,应从3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中欧现有政府间工业和信息通信等领域对话机制的作用,为企业间开展务实合作营造良好环境;二是继续深入落实中欧5G战略合作联合声明,进一步推进5G及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三是持续加强在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治理方面的合作,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
2016年10月19-20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一行到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调研对口支援工作。李干杰指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自环境保护部对口支援崇义县以来,崇义县抓住振兴发展和对口支援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空气、地表水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55.8%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实现农村垃圾清理全覆盖。
李干杰强调,要充分认识振兴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口支援任务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对口支援的主动性,加大支援力度。要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把对口支援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要加快资金项目实施,尽快发挥效益,共同推进振兴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筑新的产业优势,探索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共赢之路。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
2016年10月13日,交通运输部在河南郑州召开交通运输投融资调研座谈会。副部长何建中出席会议并强调,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交通运输发展需求,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快构建起符合财税体制改革方向的交通运输发展投融资体制机制。
要积极做好下一步投融资工作,一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及时梳理和调整完善有关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措施;二是做好各类交通运输融资平台的转型工作,探索利用财政注资、股权投资等方式设立交通运输政府投资基金、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基金;三是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PPP模式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四是认真做好车购税沉淀资金消化工作,努力完成“沉淀要消化、当年要清零”的目标;五是争取地方政府债券的支持,加大政府债券置换力度,控制好存量债务风险;六是积极做好交通运输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各项准备工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
2016年10月2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一代代中医药人的不懈努力,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张大良介绍,目前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院校238所,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46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7个。院校教育已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主体,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此外,我国中医药院校功能不断强化,成为中医药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在三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中,绝大数为中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64个,基本涵盖了我国综合实力强、区域影响力大的中医医疗机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
2016年10月10日,举行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 999台,同比增长21.7%,2016年1-8月份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产量达到45 439台,同比增长33.1%,比2015年的全年增长率高出11%。
瞿国春对此说道,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除了工业机器人,中国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的产品。“除了大家熟知的深海潜水机器人,还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智能安保机器人、矿山救援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