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 往外走
—— 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在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年会上的讲话

2016-12-21 03:02本刊编辑部
新能源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电动企业

文/本刊编辑部

手拉手 往外走
—— 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马中超在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年会上的讲话

文/本刊编辑部

在2000年,我国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年后该战略正式写入中国“十五规划”,同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自此开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海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入世以来,中国传统制造业凭借劳动力成本等各种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亦不例外,早已“通过生产世界上超过95%的电动自行车而成为行业的世界领导者”(美国著名学者、经济学家欧亚伦语),但自迈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内企业就不断遇到来自国内及国外的双重压力。尤其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增速大幅下降,国际投资跌宕前行,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和行业发展也步入新常态,拉动行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已发生变化,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呼声也因此日趋增强。

此种大环境下,进一步拓展市场边界、进一步将发展视野从中国投向全球,把握产业在海外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深化“走出去”战略、谋求国际产能合作,乃至对外直接投资,成了不少有实力的行业企业国际化路径的有效选择。马中超理事长觉得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一是国际市场有需求。发达经济体总体经济在复苏,对外国的投资有需求,发展中经济体在进行工业化也需要外来的资金。无论是发达的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的经济体为了吸引外来的资金也都出台了一些投资便利化的措施,像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家,更是通过本国官方相关机构或行业协会非常明确地向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伸出了橄榄枝,这些从外部环境上便于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二是国家政策有效应。众所周知,我国正大力开展“一带一路”,并把“国际产能合作”明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这些都极大地引领和推动了行业、企业积极迈向国际市场;三是国内行业有能力。2016年前八个月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6年1-8月,规模以上企业电动自行车产量1908.2万辆,同比增长4.5%。主营业务收入580.8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3.0%。出口方面,前8个月,电动自行车共出口102.2万辆,同比增长10.0%;出口额4.2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所有指标仍然全部保持了正增长。

2015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为133.9万辆,2016年1-8月份出口已经破百万了,预计到年底,出口量有望实现更大突破。分区来看,前8个月对亚洲同比增长5.5%,欧洲同比增长19.8%,大洋洲同比增长20.4%,非洲的涨幅最大,为99.8%。其中对亚洲和欧洲的出口量已经占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因为欧洲从自行车转向电动自行车、东南亚国家从摩托车转向电动自行车的消费需求非常明显和强劲,预计这些市场未来还有巨大增长潜力。

目前荷兰、美国、菲律宾、比利时等国仍然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主要出口市场,但近两年来电动自行车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其中越南、菲律宾、以色列、朝鲜、韩国、日本、印尼等亚洲国家出口均在2万辆以上,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出口市场。特别是越南,近四年来一直高位增长,最高时涨幅超过230%。2016年前8个月对越南的出口量虽有所减少,但平均出口单价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300美元,达到305美元,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中国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式也在发生转变,目前企业“走出去”的愿望非常强烈,积极融入到全球的市场网络、创新网络和制造网络。尤其是一线阵营品牌,例如雅迪,目前不仅在全球5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销网络,还签约国际巨星代言、在越南投资设厂、收购一家美国电动两轮车企业部分股份,2016年5月更宣告在香港股交所挂牌上市,品牌的国际化之路日益明确。再看新日,产品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不够,近年来也频频启动国际化战略:2015年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品牌形象片,今年现身里约奥运开幕式和赛场场馆外展开奥运营销,先后与荷兰卡弗、美国3M公司、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多家世界著名研发机构、高等学府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另一知名企业绿源,为更好开拓海外市场,专门成立国际贸易公司,组建独立的技术研发团队和销售管理售后团队,去年更是直接前往越南创建生产基地和投产。还有爱玛,2015年11月在瑞士开店的消息可谓刷爆朋友圈,其表示这只是爱玛进军欧洲市场的第一站,将在未来几年里陆续在欧洲其他各国推出旗舰店;此外,北美旗舰店也已在规划之中。

当前行业企业“走出去”正在形成以下特征:一是形式日益丰富。企业在以市场为目标的同时,以技术为目标、以自主品牌为目标、以营销网络为目标、以研发平台为目标的“走出去”成为新趋势;二是多元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我们企业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除传统欧亚洲国家外,向非洲、拉美和北美的投资也不断增加,覆盖了发展中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三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已成长起一批初具国际知名度的企业集团。上述经过认真研判后迈出国门的那些企业,不仅获得了发展机会和新的资源,还在企业制度的再造和完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面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有关文件,解决国内企业“走出去”可能面临的制度、政策、投融资等问题,不少专家断言:中国企业正迎来“走出去”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首次位列世界第二。这一数字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占全球流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到2015年的9.9%。实际上,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就超过了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成为了资本净输出国,被视作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里程碑和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分水岭。

在2015年超过1400多亿美元的对外投资中,非公经济所占份额已达65.3%,年末的存量非公经济更占到了35.6%。这意味着,尽管在国家层面,非公经济类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但聚焦到行业层面,中国电动自行车企业的主体地位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走出去”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和无需多言,尤其在当前,它将有力地促进产业的国际转移,特别是在高水平上的转移,同时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化和缓解国内市场几近饱和、行业发展陷入瓶颈的突出问题。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走出去”、构建全球化市场,不仅是顺应当前一系列新常态的一种必然选择和应变措施,更是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较之十六年前,如今再强调“走出去”,行业的站位更高、立意更远,它是我们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内在发展现状,提出的“构建起真正全球化产业体系”的“走出去”战略的升级版。企业“走出去”,再不能是被动的、零散地小打小闹,而必须是主动的、有规模地运筹帷幄。

不过,企业还应对以下客观实际有充分的认识:一旦参与国际竞争,命运也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环境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当前世界经济蹒跚前行,地区冲突与动荡持续不断,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交织,国际投资规则博弈日益激烈,对于走向国际化的中国电动自行车企业来说,愈发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所以在这里,马中超理事长想建议行业内人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长远战略考量,统筹布局。不要盲目出去投资,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只要符合和顺应国家战略,就肯定能收回投资成本,甚至很快得到回报。成功的“走出去”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充分考虑复杂的法律、经济和文化环境,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需要建立全面、灵活、长效的效益风险评估机制,并做好风险应对预案。

在确定“走出去”方向时,则应吃透国家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切实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有重点、有目标、有层次地开拓国际市场。如对传统出口市场欧美,应以锂电自行车产品为主,而对新兴的东盟等地区,则应在目前基础上大胆试水行业延伸类产品如电三、电四,不局限于只做“敏锐的市场跟随者”,而要做“趋势和潮流的引领者”。

二是要创新运作模式,整体推进。“走出去”是个系统工程,在国外投资、运营,实际上是重建一个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复杂网络体系,它包含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渠道建设、品牌维护以及研发能力等五大网络。只有这五大网络有效结合,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有企业竞争力的运营体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布中才能占据更加有利的优势,继而建立起成功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是要高度重视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权。中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订上处于从属地位,导致很多企业走出国门因为规则和标准适用问题陷入被动。我们行业也一样,绝大多数“走出去”企业更善于利用成本和质量优势进行产品竞争,但在规则和标准竞争中尚未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今后应提高中国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制定,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以及相关产品认证认可结果互认和采信。

四是要特别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位企业老总说得好,“走出去”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很多的项目、甚至连日连夜的谈判。而所有事情的支撑点最后都落脚在“人”上。目前不少企业“走出去”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人才不足,缺乏既有扎实专业又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内部专业培训力度,为国际合作和放心“走出去”做好人才支撑。

业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实现真正的国际化,是我国由自行车生产大国发展为自行车强国的核心环节之一。可以预期,在国家以建设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标志的新一轮开放大格局下,中国电动自行车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将愈加坚定,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亦将进一步提高。

编辑:傅金睿

猜你喜欢
电动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电动自行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电动自行车新规实施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MINI 电动概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