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亮 , 俞向前 , 叶承荣 , 浦坚华 , 朱爱军 , 朱建国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上海闵行200240;2.上海市浦东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上海浦东201299 ; 3.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上海浦东201299 ; 4.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书院站 , 上海浦东201304)
浦东地区猪关节病病因及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文德亮1,2, 俞向前2, 叶承荣2, 浦坚华3, 朱爱军4, 朱建国1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上海闵行200240;2.上海市浦东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上海浦东201299 ; 3.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上海浦东201299 ; 4.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服务中心书院站 , 上海浦东201304)
猪的“关节病”通常指致猪运动障碍的四肢活动性关节疾病,发病部位主要包括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趾关节。猪的关节病通常由营养因素,粗燥坚硬地面或限位栏反复磨损,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引起猪关节炎的病原菌包括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丹毒丝菌等[2-5]。为了解浦东地区规模猪场猪关节病发病原因和流行情况,对全区38个规模猪场进行了调查分析。
1.1 现场调查 对全区38个规模猪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猪关节病的致病因素、仔猪关节病发病情况、后备母猪和种猪关节病发病情况、猪关节病临床症状、常用药物及治疗效果、预防措施及效果等。针对上述内容采用以下多种方式进行调查。
1.1.1 统计调查 对2011—2014年浦东新区动物疫情报表和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引起猪关节病变的疾病种类、发病时间、发病数量进行统计。
1.1.2 问卷调查 由调查人员向规模养猪场采取电话调查、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规模猪场近几年猪关节病发病、疫苗使用、治疗及护理、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记录,按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进行填写。
1.1.3 针对性调查 对初步调查中,近几年猪关节病发病率较高的规模猪场,由兽医专业人员到猪场进行针对性调查,对于发生关节病或与关节病相关的疫病的猪场,由出诊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猪关节液、内脏、血样、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扁桃体等进行实验室检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发病情况、症状、病理变化、病史、治疗情况等。
1.2 实验室检验 关节液、发生疑似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关节病相关疫病的病料,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对疑似关节病病原引起的急性病例,跟踪发病猪群后期关节病发生情况。
2.1 猪关节病致病因素及分析
2.1.1 致病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对全区38 个规模猪场进行调查分析,致病因素综合起来主要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病原因素、饲养管理4个方面。对调查中规模猪场认可的致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每个因素所占百分比,并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建立猪关节病病因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
表1 猪关节病病因层次结构模型和调查结果统计
2.1.2 判断矩阵构造[6]根据统计表中各致病因素所占百分比和相关文献资料中对猪关节病的诊断分析,将结构模型中各级评价指标的元素两两对比,按照判断矩阵比例标度规则,对重要程度按1~9的比例标度(见表2)进行赋值。
表2 判断矩阵比例标度和含义
2.1.3 致病因素一级指标权重分析 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和标度,利用Yaahp 层次分析法软件,对致病因素一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见表3),当C.R.<0.1时,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
表3 猪关节病致病因素一级指标权重分析
4项一级评价指标分别对仔猪、后备母猪和种猪关节病致病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按权重值大小排序,仔猪关节病的致病因素为病原因素、饲养管理、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后备母猪和种猪的致病因素按权重值大小排序依次为病原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营养因素。权重分析显示,猪关节病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其中病原因素的权重值最高,在仔猪和种猪中分别为0.614 0和0.461 1,表明病原因素是猪关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2.1.4 致病因素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分别获取仔猪和种猪关节病致病因素中,二级指标层各元素对于目标层的总排序权重,并根据权重值大小进行排名(见表4)。
根据二级指标权重分析,链球菌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是引起猪关节病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他细菌感染和消毒灭源也是该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对规模猪场猪关节病致病因素调查分析,细菌感染成为仔猪关节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种猪关节病则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其致病因素更加多元化。
2.2 猪关节病发病情况
表4 猪关节病致病因素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2.2.1 仔猪关节病发病情况 调查的38个规模猪场,均有仔猪关节病的发生,其中7个猪场发病较少,常年发生仔猪关节病的猪场有31个,其中18个存在较严重的仔猪关节病病情。通过仔猪关节病发病情况调查,仔猪关节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率为3%~7%,冬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5%~11%,最高可达15%左右。对11个规模猪场仔猪关节病每月发病数量分析(见图1),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猪关节病的发病高峰。
图1 仔猪关节病发病月份分布
分析90 日龄内不同日龄发生关节病的病例数(见图2),仔猪关节病最早的为6 日龄,30~60日龄为发病高峰,60~80 日龄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图2 仔猪关节病发病日龄分布
临床症状方面,仔猪关节病70%以上表现出全身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病猪体温升高至40 ℃~42 ℃,还可能出现跛行、呼吸困难、消瘦和被毛粗乱等临床症状,全身症状常伴随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发生,发病后1~3 d腕关节或跗关节出现肿大,疼痛加剧,不能站立。部分病例早期触诊有波动感,随后关节变硬,也有病例关节肿大直接伴随变硬。
对病变关节的剖检,可见关节周围肿胀、充血,有波动感的关节,关节腔内有大量淡红色浑浊或纤维素性、脓性关节液;变硬的关节剖检,关节切面增厚,关节内增生,关节腔变小或消失,结构改变导致关节功能减退或丧失。对不同死亡个体剖检还可能见其他病变,包括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或充血;心包液增多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积液;心脏、心包、肺脏有纤维素沉着等。
2.2.2 后备母猪和种猪关节病发病情况 调查的规模猪场中,19个规模猪场的后备母猪发生关节病,年发病率为2%~5%,秋冬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后备母猪关节病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关节肿大,病猪首先表现为单个关节功能障碍,随后出现明显肿大,触摸有痛感和局部发热现象,采用抗生素治疗,大都能控制病情发展,但关节功能恢复困难,治愈后关节出现增生性肿大并导致关节功能减退,导致后备母猪不能种用。对单个关节发病的后备母猪,如果在3~5 d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部分发病猪会出现其他关节发病,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出现。
母猪关节病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主要表现为单个关节发生关节病,临床表现以关节功能障碍为主,其中30%不会出现明显的关节肿大,仅表现跛行。发病母猪少数病例表现全身症状,大都能通过全身或局部治疗痊愈。
2.3 病原学诊断 在发生猪关节病的31个猪场中,选择10个发病率高的规模猪场,无菌采集病猪的关节液,进行细菌培养,接种于TSA平板(含5%胎牛血清和0.001%NAD),37 ℃培养24~48 h后观察结果;关节液同时接种于血液平板,用厌氧罐37 ℃培养48 h。培养后挑取大小均一的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并划线分离培养以便鉴定。通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 检测,分离到了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葡萄球菌、丹毒丝菌。
2.4 猪关节病治疗及疗效评价 调查猪关节病治疗用药,常用药有以下几种: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林可霉素、氟本尼考、丁胺卡拉霉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使用较多的是阿莫西林;用药方式包括肌肉注射、拌料口服、关节注射;根据治疗效果,疗程为3~7 d。治疗效果评价,对于早发现的猪关节病病例,药物治疗能取得好的疗效;单个关节发病的治疗效果好于多发性关节炎。
2.5 预防措施及效果 调查认为,在规模猪场对猪关节病预防措施中,确诊有副猪嗜血杆菌的猪场,采用疫苗接种,是预防关节病的有效方法,已有16个猪场,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降低了关节病的发病率。
在冬季关节病高发季节,气候突变或较长的阴雨期,采用药物拌饲,可以有效降低关节病的发病率,21 个猪场采用此方法进行预防用药,这当中大多是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的猪场。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通风、卫生、干燥的饲养环境,可以减少仔猪关节病的发生;对母猪限位栏进行定期消毒,注重猪群转舍的安全,减少地面对关节的磨损,可以有效预防母猪关节病。
3.1 对猪关节病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病原微生物是近年来引起猪关节病的主要因素,在所有致病因素中,病原因素在仔猪和种猪中权重分别为0.614 0 和0.461 1,表明病原因素是猪关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后备母猪和种猪由于生命周期长,引起关节病的致病因素增多,疫病因素的权重比仔猪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的权重值分别达到0.272 7 和0.202 4,表明引起种猪关节病的原因更多元化。
3.2 仔猪关节病发病率高于后备母猪和种猪的原因,分析认为,仔猪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或母源抗体降低后免疫抗体未能及时提供保护,导致病原引起关节炎的机会增多。同时,由于后备母猪和种猪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强,没有进行猪关节病特定病原疫苗接种的猪场,后备母猪和种猪关节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低于仔猪,说明根据以往发病情况制定的科学的免疫程序,能够有效维护猪群的健康,抵御病原对关节的侵袭。
3.3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引起猪关节病的细菌主要包括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丹毒丝菌[2-5],这与此类疾病发生后,会导致关节病发生的报道相一致。在猪发病关节液中也分离到了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环境中的常在菌,可能在猪抵抗力降低时,进入关节,引起发病。
3.4 在治疗猪关节病时,现阶段猪场使用较多的,是阿莫西林注射液,分析原因是近阶段该药对关节病治疗效果较好,得到了临床兽医的认可,其次其用药方便,成本较低也是原因之一。随着该药使用时间的延长,细菌将会对该药产生抗药性,我们对猪场建议,定期送检关节液,进行细菌药敏试验,选定高敏药物,交替使用,防治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5 猪关节病病原学诊断结果,与王洪光等对规模化猪场主要细菌性疫病的病原分离结果一致[7],说明引起猪关节病的病原是规模猪场常在菌。本次分离到的细菌主要是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也与张玉玉等对山东地区仔猪多发性关节炎病原分离结果一致[4]。所分离到的细菌都是长期存在于猪群的机会致病菌,给猪关节病的有效防治指明了方向,针对病原菌、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的三维一体的防治方案,将会取得好的防控效果。
[1] 刘正飞,菜旭旺,陈焕春,等.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的研究进展[J].养殖与饲料,2004(10):7-10.
[2] 陈健雄.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综合防制[J].养猪,2005(3):35-37.
[3] 陆承平.猪链球菌病与猪链球菌2 型[J].科技导报,2005,23(9):9-10.
[4] 张玉玉,吴家强,任素芳,等.仔猪多发性关节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680-685.
[5] 梁跃,徐引弟,朱文豪,等.关节炎患猪中丹毒丝菌的分离与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136-138.
[6]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7] 王洪光,汤德元,曾智勇,等.规模化猪场主要细菌性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4,46(9):98-101.
2015-09-09
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创新资金(PKJ2014-N07);上海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文德亮(1976-),男,兽医师,硕士生,主要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和防控工作,E-mail:wendl@139.com
朱建国,E-mail:zhu_jg@sjtu.edu.cn
S858.28
B
0529-6005(2016)10-0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