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献兵工 魂归黄崖洞
——追忆晋东公司首任厂长沈丁祥及其夫人李林一

2016-12-21 02:01沈路平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部兵工兵工厂

沈路平

毕生献兵工 魂归黄崖洞
——追忆晋东公司首任厂长沈丁祥及其夫人李林一

沈路平

沈丁祥及其夫人素描

沈丁祥,1917年出生于江苏启东县,1936年6月由中共上海党组织派往延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军兵工厂、延安摩托学校、抗日军政大学工作。1940年初调八路军军工部参加黄崖洞兵工厂建设,1948年任炸弹总厂(兵工十一厂)厂长兼拉火管厂厂长,同年10月调山西阳泉任兵工六厂即晋东化工厂(特能集团晋东公司前身)厂长,是该厂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沈丁祥1936年经上海地下党组织派遣,在张学良部队的护送下,到延安参加陕北工农红军。其夫人李林一于1938年从河南温县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太行山八路军军工部工作。他们在太行山的抗战岁月里相识相恋,成为革命伴侣,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毕生心血献给了党的兵工事业。

攻坚克难铸利剑

从1940年到1945年,沈丁祥一直在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所属的兵工厂工作,在刘鼎部长的领导下参加黄崖洞兵工厂筹建。1940年初,他接受军工部的委派,带了几十名工人,从延安来到黄崖洞。他们先到黎城,然后翻山越岭把机器设备运到黄崖洞。为了避免与敌人发生正面冲突,顺利越过日军的封锁线,常常白天隐蔽蛰伏,夜里行动。一天夜里,一位工人牵着牲口拖运机器设备,翻越大山时牲口滑落山涧摔得粉身碎骨,幸好工人被树枝挂着,保住了性命。1940年8月,军工部令沈丁祥任子弹厂厂长,那时除了缴获所得,武器弹药主要由太行山八路军兵工厂生产。没有生产子弹的原材料,老乡纷纷把家里的铜制品捐出来,还有老乡捡战场上留下的子弹壳,拿回来经改造再装上火药制造子弹。前线八路军也把清扫战场收集的子弹壳和拆下的钢轨送到兵工厂。设计和测量只有一把千分尺和一把游标卡尺,上万发的子弹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兵工厂经常进行实弹试射检验。沈丁祥总是亲自参加危险性较大的工作,一次试射时发生枪管爆裂,他的一只手掌被炸得血肉模糊,最后留下了手指不能弯曲的终身残疾。解放后,曾有一位脸部毁容的老同志来看望沈丁祥,这也是太行兵工厂炸药爆炸事故造成的。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在八路军军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940年10月,日军在百团大战中遭到重创后,向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大扫荡”,把摧毁兵工厂作为重点目标。军工部获得情报后,命令子弹厂坚壁清野,立即疏散。沈丁祥对全厂职工进行总动员,并制订了撤退方案,采取按股行动的方式,拆下所有机器,分散埋在庙后山沟里,安排一批同志在指定的一段河滩里负责把库存的旧弹壳、铜元等生产原料分散埋藏,做好标记。同时,将职工组织起自卫队,与军工部一起连夜撤退,攀山越岭,绕出敌人包围圈,到武乡县韩北一带隐蔽待命。最后,除了作为厂房的关帝庙被日军烧毁外,机器、材料、人员均未受到损失,取得了反扫荡的巨大胜利,受到八路军军工部表彰。

为适应战争需要,两个月后,子弹厂又在黎城县西山沟的一座小庙里开工生产了。沈丁祥把紧口、车底、切口等笨重机器,改制成专用小机器,辅之以专用工具、模具,这样既携带轻便,又便于坚壁清野和恢复生产。同时,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大量生产半成品。子弹厂针对武工队在敌占区活动急需短枪的实际需要,研制并生产出一批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只能单发射击的特制手枪,很受武工队的欢迎。1942年,日军“扫荡”更加频繁,子弹厂也随之改变生产策略,一面坚持生产,一面派人随军复装子弹。后来子弹厂规模不断扩大,月产子弹5、6万发,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随着八路军从游击战转为大兵团运动战,子弹消耗量大大增加,复装子弹远不能满足作战需要。1945年初,军工部决定将子弹厂搬迁到黎城县彭庄村进行扩建。工厂制作压碾机保证了铜片的压延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自制弹壳投入批量生产,研制的冲模设备提高了子弹的质量。有一次,他们从战场上收集来的子弹壳中发现,美造子弹壳制作工艺科学而且方法简单,于是借鉴了这种做法,用60丝厚的铜皮,冲成3孔圆片,再放到成型模上一压即成。试射后发现性能良好,从此就按照这种办法生产子弹。下赤峪、西山沟、看后、南就水、南井沟、西安村子弹厂在抗战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共复装子弹237万余发。沈丁祥和他的战友们,以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劳动,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几经辗转建兵工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急需近距离作战的手榴弹,沈丁祥带领兵工技能骨干,研制和生产了各式手榴弹、手雷几百万发。战士们普遍反映,咱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好使,弹片多,杀伤力大。由于国民党节节败退,我党收编了大量国民党的兵工厂,沈丁祥还完成了对国民党兵工厂的改造和改编。

周恩来对太行军工生产评价说,“大规模的战争首先不能离开兵工生产,武器主要是敌人输送给我们的,但弹药还需要我们自己补充。我们已能生产出几千万的手榴弹、几百万的迫击炮弹、几十万的山野炮弹,我们的手榴弹、山野炮弹和炸药的生产数已超过了国民党反动派”。可见子弹和弹药的生产在取得战争胜利中的重要作用。

沈丁祥

为了将用黑火药做炸药的低能手榴弹改造生产为以硝化甘油为炸药的高能手榴弹,他们做了很多尝试,甚至试过用尿蘸火。当时大批雷管存放在窑洞土炕里或者大庙里,李林一负责这批引线和雷管的保管,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她作为保管员兼出纳保护了解放战争时期兵工厂生产的大批雷管,几年下来没有一枚丢失,也没有发生过一次事故。

抗美援朝期间,沈丁祥赴重庆任高炮厂厂长,战场上美方坦克嚣张至极,给我志愿军造成极大威胁,伤亡惨重。为了对付敌人的坦克,沈丁祥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研制和设计打击敌坦克的武器。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我们就凭着国民党丢下的唯一一根57毫米无后坐力炮筒,进行了全武器系统设计研制。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仅用不到三个月时间就研制生产了300门炮和2万多发炮弹,并且派技术工人赶赴朝鲜战场在极短时间内教会志愿军战士使用。后来这些大炮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力摧毁敌人的坦克,减少了志愿军的伤亡,受到军委和兵器工业部的嘉奖。”

1969年,苏联大量坦克在珍宝岛一侧集结,对我解放军造成威胁。周总理下达了生产反坦克导弹的指示。沈丁祥凭着一枚苏联时期留下的反坦克导弹,组织力量研究,历经3年搞出了红箭-73导弹。当时沈丁祥身体很不好,仍不顾严寒和酷暑,不分白天和黑夜,深入工厂第一线。沈丁祥这样写道:“在部里主管导弹项目期间,在上级和部门的领导下,我主抓技术行政工作,组织仿制我国第一代具有世界水平的反坦克导弹,名为红箭-73xx的工作。我们共用了五年多的时间,仿制试制了全武器定型,并同时组建了四个地区四套全武器系统的生产厂,每套厂能年产2万多发的规模。在1978年定型同时,随即进行批量生产,装备了部队,增强了战斗力,受到了部队和上级的嘉奖。”产品仿研制成功对我国发展反坦克导弹事业意义巨大,沈丁祥拼了老命也要和兵总的同事们把反坦克导弹搞上去,只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兵工老战士,他心里念着总理的嘱托。

魂归黄崖显忠心

沈丁祥夫妇有3个孩子,长子沈小林、次子沈白路、女儿沈路平。沈小林是在山西黄崖洞山林里出生的,当年由父母的战友们在山林里轮流抱着长大,所以叫“小林”。沈白路1946年出生在山西阳泉,条件要好多了,可以在白天外出走路,所以叫“白路”。沈路平是1948年出生的,这时父母调到山西长治的兵工厂,路更加平坦,所以起名叫“路平”。沈丁祥夫妇从不宣扬自己的贡献、成绩,也从不让子女、亲戚“沾光”。兄妹三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开创自己的人生。

李林一2004年去世,沈丁祥2009年去世,按照他们的遗愿,把骨灰撒到太行山黄崖洞,长眠在当年他们战斗、生活和贡献青春的地方。沈丁祥和夫人李林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兵工事业,在此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谨以此文,表达对二位老人及老一辈兵工创建者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杨虎林整理)

沈丁祥与晋东化工厂同事合影

猜你喜欢
工部兵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乾隆帝杀鸡儆猴
回首烽火硝烟路 汇聚兵工报国情 豫西集团党委组织集中观看《烽火硝烟兵工路》电视专题片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兵工精神兵工梦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