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鸢尾商品球培育技术

2016-12-21 11:29:22钟淮钦罗远华樊荣辉黄敏玲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种球球茎鸢尾

林 兵,钟淮钦,罗远华,樊荣辉,黄敏玲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50013)



荷兰鸢尾商品球培育技术

林 兵,钟淮钦,罗远华,樊荣辉,黄敏玲*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50013)

在多年种球复壮栽培基础上,从品种选择、生产条件、子球处理、培育技术、田间管理、种球采收分级及贮藏处理等方面,总结荷兰鸢尾商品球培育技术。

荷兰鸢尾;商品球;培育技术

荷兰鸢尾(IrisxiphiumL.Var.hybridum)为鸢尾科鸢尾属球根花卉,因其独特的花型和稀有的花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重要的商品花卉[1-2]。近年来,在国内已成为一种新型时尚的切花材料,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3]。但目前我国的荷兰鸢尾商品化栽培还处在研究阶段,育种和繁殖工作滞后,生产上用的商品种球仍然大量依靠进口,并且种球多是冷藏处理,生长发育易受高温天气影响,造成切花产量和质量下降;另外还存在供花时间集中,市场价格波动大等问题。鉴此,利用福建本地气候优势,多年开展子球大田培育商品球试验,结果表明:与引进种球进行栽培对照比较,自繁培育的种球易保存,处理简单,质量无明显退化,开花性状稳定,切花品质达到商品花标准[4-6]。为此,结合多年种球复壮栽培实践,借鉴已有的种球生产技术[7-9],总结荷兰鸢尾商品球本土培育技术,为进一步推动种球国产化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荷兰鸢尾切花品种丰富多彩,有蓝色、紫色、黄色、白色以及多种颜色相搭配的复色品种。在我国商业性生产中多以蓝紫色为主,可选用繁殖率高、抗性强、成球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如蓝紫色系的蓝魔(Blue Magic)、蓝宝石(Blue Diamond),黄色系的阿波罗(Apollo)、金皇后(Yellow Queen),白色系的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等;自育的栽培品种(系)有展翅(深蓝色)、春之梦(黄白色)、白蝶(白色)、紫蝶(深蓝紫色)和粉蝶(紫罗兰色)。

2 生产条件

2.1 环境要求

荷兰鸢尾喜凉爽气候,耐寒不耐热,适宜冬季温暖、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条件。

2.2 土壤要求

良好的土壤结构以及高肥力对促进生长以及球茎的营养积累与贮存尤为重要。要求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性好、疏松透气、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且以砂质壤土栽培效果最好,其通气透水性好,有利于荷兰鸢尾球茎根系扩展。

2.3 水质要求

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荷兰鸢尾是盐分敏感植物,灌溉水的盐分应尽可能低,EC值应小于0.5 ms/cm,氯含量在200 mg/L以下,pH值 6~7。

2.4 灌溉系统

在福州地区荷兰鸢尾可露地培育,能满足种球生产的基本需求。而灌溉系统可以保证水分均匀供应,在优质种球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顶部喷灌是比较好的供水方式,不仅可向植株提供适宜的水分,还可在需要时冲洗叶片,起到降尘防燥作用。但在生产后期最好使用滴灌系统,在灌水的同时进行施肥,灌水也更均匀精准,大大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不提倡漫灌,其水量不好控制,又易破坏土壤结构。

3 子球处理

3.1 子球选择

选用外观发育良好、充实饱满、基盘完好、无病虫害的健康子球种植,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开花球。

3.2 子球消毒

种植前应对子球进行消毒,先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比例为1∶500的多菌灵溶液浸泡30 min,取出并用清水冲洗子球残留药液,晾干后备用。

4 培育技术

4.1 植前准备

4.1.1 基肥 在土壤消毒前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均匀深翻30 cm,能有效改良土壤。一般每667 m2施用3 t。有机肥的来源最好是牛粪,慎用鸡粪,因鸡粪含盐量较高。

4.1.2 土壤消毒 荷兰鸢尾对栽培基质及环境中的病毒十分敏感,忌连作,种植前应做好土地整理,并彻底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最好于早秋进行,在浇水6 d后,当土壤含水量50%~60%时用多菌灵原药粉撒入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8~10 g,与耕作层土壤混合均匀,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压实四周。7~10 d后,揭膜通风、透气,待残留气体完全消散即可种植。

4.1.3 整地与做畦 在种植前1个月翻耕土地,深约30 cm,充分粉碎土块,再将土壤整平,然后做畦。畦宽100 cm、高25 cm,沟宽30~40 cm,畦的长度依地势而定。对于面积大的田地,需另挖辅助排水沟,以利田间排水畅通。

4.2 种植

4.2.1 种植时间 一般多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种植,若平均气温超过23℃,则推迟种植时间。

4.2.2 种植深度 子球种植深浅影响球茎的发育,一般宜控制在球茎高度的3倍左右。可采用沟栽方法,先在苗床上耙出10 cm左右深的种植沟,将子球放入沟中,摆放端正,芽尖朝上。再用土覆盖,厚度以子球顶部到地表土面5~7 cm为宜。不宜压得过于紧实,同时整平畦面。

4.2.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依据子球大小不同而定。子球周径7 cm左右的,要适当加大株行距,以每平方米(下同)100~120个为宜;周径5.0、6.0 cm的,保证120~140个;周径3.0、4.0 cm的,可直接进行条播,以140~160个为宜。

4.2.4 浇水 种植时必须确保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种完后当天需浇水,要浇透且均匀,使子球与土壤充分接触,利于种球根系生长。浇水后可用稻草覆盖3~5 cm,以保持畦面湿润,加快出苗。

4.2.5 标识 种植后在标牌上写上品种名称、规格、种植时间、种植人员等信息。

4.3 种球生产

通过采用不同规格的子球进行种球扩繁培育,能够较快大量培育出高品质的开花商品球。表1为荷兰鸢尾品种展翅在福州地区进行商品球生产的扩繁情况。

表1 不同规格子球种植扩繁情况

注:中心种球数和侧子球数均按每667 m2计算。

随着子球规格加大,获得中心种球数反而相对减少,但其中大规格的种球(周径≥8 cm)大量增加;另外,随着子球规格加大,获得大规格子球数量也大幅度增加。周径3.0~4.0 cm的子球,需要培养2年才能达到开花球规格,每667 m2可获得子球总数13万~14万粒;周径5~7 cm的子球,仅需1年就能培育出开花球,每667 m2可培育出3万~4万粒商品球,还有子球15万~17万粒。

5 田间管理

5.1 温度与光照

荷兰鸢尾生长适温白天在13~18℃、夜晚在10℃以上。温度超出25℃会严重影响球茎发育,低于5℃生长近于停滞。因此,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延长植株营养生长期。荷兰鸢尾性喜光照充足、通风透气的环境,光线不足易造成植株软弱,不利球茎养分转运。

5.2 湿度

缺水或水分过多都会阻碍植株生长发育,使植株矮小瘦弱,造成球茎发育不良。在生长前期灌水不可过多,若土壤过于潮湿,易使球茎腐烂。在生长旺盛期适当增加浇水量,避免土壤过于干燥。在管理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见干即浇,晴天5~7 d浇1次水,雨天注意排水,严防积水。空气湿度宜控制在70%~80%,且要求栽培条件相对稳定。

5.3 施肥

荷兰鸢尾在苗期长至2、3片叶时,可每667 m2施尿素12 kg,10 d施1次,连续施3次;在4、5片叶时,每667 m2用复合肥(15-15-15)15 kg追施, 10 d施1次,连续施3次;在6、7片叶时追施壮球肥,用种球膨大素30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750倍液叶面喷施,10 d喷1次,共喷施3次。

在生长过程中还可配合其他叶面施肥:补铁可用螯合铁1000倍液或绿得快600倍液喷施,7 d喷1次,共喷施2次;硼镁肥750倍液加钼酸钠1000倍液10 d喷1次,共喷施2次。

5.4 摘蕾

子球7 cm规格的,若部分植株长出瘦弱的花茎,应在花苞明显膨大时及时摘除花蕾,以在晴天中午前后进行为好。

5.5 病虫害防治

荷兰鸢尾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在大田生产过程中少有明显的病虫害发生,生产中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原则。常见的病害有种球腐烂病、细菌性软腐病、丝核菌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夜蛾、根结线虫等,以及病毒性花叶病等。预防措施:严格实行田间轮作;定植后加强管理,平时经常清除枯枝败叶;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并定期进行施药防治,连续防治3、4次。

6 种球采收

6.1 采收时期

在5月中旬待植株地上部分的茎叶开始自然枯黄时即可采收。采收前应控制好田间土壤水分,保持适当干燥。选择在晴天进行采挖,按畦逐行翻土,防止挖伤种球,并将有损伤的种球及时拣出。

6.2 分级

种球采收后,不宜立即把子球和根系剥离,以免造成伤口引起种球腐烂,应在阴凉干燥处充分晾干后把子球分离,整理去掉枯根以及杂质。种球一般依照围径、饱满度和病虫害来划分等级,目前在国内基本按照种球周径大小进行分级。一级球(周径10.0 cm以上)、二级球(周径9.0~10.0 cm)、三级球(周径8.0~9.0 cm)、等外球(周径7.0 cm以下,可作为繁殖材料的子球)。

6.3 包装和贮藏

分级后按不同等级包装,用长、宽、高为60 cm×40 cm×23 cm规格的塑料筐。每筐按一级球600粒或二级球700粒或三级球800粒不同等级装箱。再用木板将筐口卡好,在筐的侧面贴上标签,室温存放备用。

7 冷藏处理

7.1 冷库消毒

荷兰鸢尾种球放入冷库前,需对冷库进行清扫、冲洗,并用0.5%高锰酸钾溶液均匀喷洒。

7.2 冷藏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荷兰鸢尾种球需经过7、8月份的高温后休眠才会解除。促成栽培时,种球必须预先打破休眠,并经过人工低温处理完成花芽分化,才能提前开花。可采用分段降温的方法,逐渐降低冷藏温度。首先于温度12℃的环境下处理1周;然后下调温度至10℃处理1周;最后温度下调至8℃继续再冷藏几周。冷藏时间的长短依品种和开花期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冷藏5~9周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冷藏到期后,种球即可达到商品切花种植要求。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花卉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372-373.

[2]夏宜平.切花周年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70-175.

[3]蔡曾煜.球根花卉商品种球国产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花卉盆景,2002(10):4-5.

[4]林兵,钟淮钦,罗远华,等.荷兰鸢尾切花设施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6(6):14-17.

[5]林兵,黄敏玲,陈诗林,等.荷兰鸢尾引种栽培试验[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1):49-50.

[6]林兵,黄敏玲,陈源泉,等.影响荷兰鸢尾开花的若干因素研究[C]∥张启翔.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333-337.

[7]王家强.荷兰鸢尾规模化生产[J].中国花卉园艺,2007(2):18-21.

[8]蔡曾煜.荷兰鸢尾[J].中国花卉盆景,2009(1):2-5.

[9]刁义维,吴沙沙,郑丽娜,等.百合种球标准化生产[J].温室园艺,2010(8):86-90.

(责任编辑:刘新永)

Breeding technology of commercial bulbs in Iris xiphium L.Var.hybridum

LIN Bing, ZHONG Huai-qin, LUO Yuan-hua, FAN Rong-hui, HUANG Min-ling*

(InstituteofCropSciences,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FlowersResearchCenter,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Fujian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CharacteristicFloriculture350013)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existing situation, summed up a set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commercial bulbs from seven aspect: variety selection, production conditions, bulbs treatm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 field management, bulb harvest classification and storage processing.

IrisxiphiumL.Var.hybridum; commercial bulbs; breeding technology

2016-07-21

林兵,男,1973年生,助理研究员。

*通讯作者:黄敏玲,女,1960年生,研究员 (E-mail: Huangml618@163.com)。

福建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2014R1026-12);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XTD-2-17)。

10.13651/j.cnki.fjnykj.2016.08.015

猜你喜欢
种球球茎鸢尾
野鸢尾
江南诗(2023年4期)2023-08-06 19:54:11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鸢尾,只绽放一天的彩虹女神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4:28
10个种源西红花引种及其性状比较
鸢尾素与恶性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48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
洋葱种球不同处理贮藏效果研究
种业导刊(2018年9期)2018-10-16 11:33:26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49:54
良种荸荠“菲律宾大球茎”的高产栽培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百合种球栽植有讲究
湖南农业(2015年9期)2015-03-18 10: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