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渝川
李宁 潘晓 徐英淇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5年11月定价:59.00元
互联网+传统行业,不管连接的对象是农业、传统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将促成不断的融合和创新。互联网思维与新锐技术植入到传统行业,会一一解构传统行业的价值关系,重新构建起一个产业链和生态圈,最终走向智能化。
互联网+农村(农民),意味着开辟了一个巨大的农村电商市场,并通过释放农民之中的创新创业力量,为农村各类要素资源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创造条件。而互联网+农业,目前在提高流通效率上初现锋芒,“网上平台+冷链物流+粉丝营销”再加上品牌化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农业还有待进入更深更多的领域,以解决中国消费者的“痛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困扰中国农业增值发展的价值关系,构建良性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例如,通过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型技术或设备,建立种子追溯查询平台,普及科学育种和播种知识,逐步实现栽种及种植管理的智能化。由此,不仅可以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选种能力,让假冒伪劣种子无法混迹,而且还能实现栽种过程的全程智能控制,让土地及空气温度、干燥度、湿度,还有病虫害信息等都纳入到监控范围,第一时间作出处置反应,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
又如,将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纳入到联网平台,与电商平台等供销平台对接,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真正大范围地实现生产和市场信息对接,并具有相对可靠的前瞻判断能力,逐步实现按需生产、定制生产。对应来看,目前分散在各地、各类农产品领域的“网上平台+冷链物流+粉丝营销”模式,仍表现出高度的生产和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根据生产能力和生产经营者的意愿所推出的,尽管可以通过种种营销方式刺激部分购买,但很难在真正意义上缓解供求矛盾。
再如,通过物联网体系、智能化技术整合提升农产品仓储、物流、交易,使之变得更为高效,还可以不增加消费者和农业生产环节成本分担,减少对政府补贴依赖。另一方面,通过可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品质,重建消费者信心。
国内知名的咨询企业易观国际是“互联网+”概念的首创者。易观国际的几位资深互联网管理咨询专家、电商专家合著推出了《互联网+农业: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这本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近年来涌现出的“互联网+农业”企业、创业案例,介绍了“互联网+农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解析了“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生产产业及关联的休闲度假、农村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对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分别提出了政府和企业两大层面的建议,还就生态圈融合趋势、智慧农业趋势提出了远景展望。
“互联网+农业”这两年很火,但在虚热背后,仍存在许多绕不过去的关键问题。这本书的作者就冷静地梳理指出,“互联网+农业”仍面临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建设一公里物流问题、电商平台功能单一、农业支付普及率低、农业互联网人才缺乏、农产品市场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而现有的农业电商企业也需改进商业模式的构建,打造出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这本书指出,实现“互联网+农业”的美好布局,政府要找准时机发挥积极作用,积极解决道路、通信、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设施短板问题,依照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明晰农业资本“下乡”的规则,确保资本与农民、农业产业实现多赢而不是资本主导下的利益独大。此外,政府还需完善农村的物流服务站布局,鼓励中外车企推出低污染、高效能的农村物流车型,激励企业开发农业经济智能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