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2016-12-21 01:36胡江云
今日中国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制造业经济发展

文|胡江云

中国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文|胡江云

中国沿海、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调整、平庸时代,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仍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作为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之中,增长动力逐步从主要依赖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事关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调整转换过程中,结构有待进一步转型升级。这种背景下,加上经济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国内外少数专家学者开始唱衰中国经济发展。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中国经济发展新亮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调整、平庸时代,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仍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作为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之中,增长动力逐步从主要依赖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与过去相比,2016年中国经济涌现了以下亮点。

第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达到6.7%。除了山西省、东北地区之外,中国沿海、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最突出的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势头明显。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前10名的省市自治区有重庆与西藏、贵州、江西、安徽、福建、青海、湖北、江苏、河南、宁夏,增速水平都达到或超过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都在1.3个百分点及以上。不仅如此,前10名地区中,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重庆与西藏、贵州、江西分别占据前3位。

可以看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时期,即中西部地区将继续延续快速发展态势,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最终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可以看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时期,即中西部地区将继续延续快速发展态势,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最终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效果明显。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5%、6.1%、6.7%。其中,工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与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分别增长6.0%、6.4%、5.3%、6.3%,落后于同期中国经济增长水平;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产业分别增长6.9%、6.8%、8.9%、8.9%,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长水平(见表1)。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继续处于调整阶段。

中国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调整明显。表1显示,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基本呈现上升态势。与前三季度比较,中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8.1%下降到2014年的8%、2015年的7.8%、2016的7.7%,中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44%下降到2014年的43.2%、2015年的41.1%、2016的39.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47.9%增加到2014年的48.9%、2015年的51.2%、2016的52.8%。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16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 59.7%和58.5%,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35.1%、37.4%和37.4%,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3%、2.9%和4.1%。

2016年前三季度,各地方新兴增长亮点也十分突出。例如,北京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分别增长10.9%、10.2%、10.1%;广东省金融业增长11.4%,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0%,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深圳市新兴产业增加值5515.61亿元,增长11.2%,高于GDP和规模以上工业2.5个和4.6个百分点,共生产新能源汽车4.51万辆、工业机器人5469套、光纤24.70亿米、智能电视2179.49万台,分别增长180.7%、27.8%、27.7%、21.6%。

第三,消费需求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16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均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住房相关商品销售形势较好,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与消费相关的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同比44.4%的高速增长。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16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3.7%、73.4%和71%,最终消费支出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力量,消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黏性,这就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第四,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呈现高端化、结构优化。

2016年前10个月,中国吸收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580家,同比增长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与以往相比,中国吸收外资情况呈现出新亮点。

一是加速向产业链高端环节转移。相当数量外国直接投资企业集中在新兴产业及高科技行业,既包含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集成电路和芯片等先进制造业,也包含云计算、生物燃料研发等高端服务业。2016年前10个月,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92.3%和87.5%;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9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90.2%。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领涨,同比分别增长232.1%、31.1%、44.6%和62.1%。

二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设立及增资的大型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近600家,增资超1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约370家;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29.8%。

三是吸收外资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16年前10个月,制造业吸收外资较多的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占制造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51.2%。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1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其中,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78%、201.8%、155.4%和116.4%。

表1:历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产业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

表2: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情况

表3:2015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第五,电子商务、供应链等新兴商业快速发展。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动传统零售企业不断转型,促进电子商务、快递业快速发展。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中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7个百分点。中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完成211亿件、270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43.9%,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10.7个百分点,其中,广州市、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杭州、金华(义乌)市都超过10亿件。联接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仓储、运输的新型业态正在出现,供应链公司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2000多家供应链企业,主要集聚在深圳市、上海市,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016年前三季度,深圳市72家商业供应链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713.79亿元,增长12.8%,高于全市商品销售额增速10.2百分点。龙头企业规模效应显著,带动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深圳市电子商务中心测算,前三季度电子商务交易额1.3万亿元,增长25%。

此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根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前9个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3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其中,流向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243.9亿美元,增长168.1%,占18.2%;流向装备制造业150.6亿美元,是2015年同期的3.5倍,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1.7%。总体看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健康态势,并不像有人唱衰中国的那样,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亮点与中国发展阶段相适应。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一些风险。但是,前面阐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是有许多依据的。

第一,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创新的力度。

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1.42万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处于高水平,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为1.98%、2.08%、2.05%、2.07%,超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水平,进一步接近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见表2)。

表2显示,2015年中国R&D经费支出14169.9亿元,比上年增加1154.3亿元,增长8.9%;R&D经费投入强度为2.07%,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7.7万元,比上年增加2.6万元。国家加大了对各类研究的支持力度,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分别为716.1亿元、1528.7亿元、11925.1亿元,分别增长16.7%、9.3%、8.4%。

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7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入强度超过1%的有11个,(见表3)。

第二,中国各级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政府积极深化改革,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三五”将进一步全面推进,落实该决定中的内容,深化中央和地方的制度改革、国家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等。

一是中国政府开展多项改革试点工作,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到目前为止,中国分三批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以及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同时建立了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已经成熟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以及地方政府需要借鉴的改革内容。

二是中国积极学习世界先进的技术和国际管理,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在开发和开放中,中国政府除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还大力推进“单一窗口”等先进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做法,也将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先进的投资管理模式在特殊经济区域中进行试验,并在中国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中进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是中国加快全球化步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已对外签署了100多个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并与美国、欧盟进行多轮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与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进行了紧密安排,签署了11个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中国-韩国、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及与相关国家签署双边协议,例如双边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商谈区域协议和推动多边协议,例如中国与东盟、上合组织签署的协议,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公报中,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批准《贸易便利化协议》(TFA)。

四是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国际活动进一步体现中国元素。尽管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短期内中国经济受到冲击和波动,但是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明显提高了宏观调控能力、引导与服务市场的能力,积极防范各种经济风险,能够驾驭和发挥现代市场经济的活力。一方面全球发展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离不开中国,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中,发达经济体需要与中国密切联系。近年来,中国内陆通往欧洲的班列不断涌现,从“渝新欧”到“蓉新欧”、“郑新欧”、“义新欧”等。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到2016年11月26日,国内各地开往欧洲的中欧班列257列,较上年同期增长166列;中国铁路已经铺画了中欧班列运行线路39条,国内开行城市增加到16个,到达欧洲的12个城市,已累计开行班列1800多列。与此同时,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欧亚经济联盟、欧洲的“容克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的“草原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等进行对接。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经济体积极回应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发展空间更加巨大。

实践证明,持悲观态度是不可取的,也不利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十三五”目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机遇,要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的成就。

胡江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猜你喜欢
制造业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