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兵
《新治家格言》到底说了些什么
◎宋兵
1948年立春,82岁高龄的张元济在肯定《治家格言》体例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撰写了584字的《新治家格言》,这可算是对他一生处世立业、亲身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修身”以为人。张元济在《新治家格言》的首句就提出,“为人之道,修身为本”。修身,是一种思想品质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反省、检查、约束自己;二是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这种反省而逐步形成某种情操,达到某种道德境界。修身,旨在为家国百姓。在张元济看来,修身之本在于正心,在于仁,在于善,存善心,行善事,做善人。而善是“修”来的,绝非天生就有。如果“只注重新知识,将人格的扶植,德性的涵养,都放在脑后”,子不孝、兄不亲、父不严、夫不尊、官不廉、民不敬,整个社会秩序就会大乱。
“自立”以处世。张元济认为,“人贵自立,须知有志竟成,民生在勤,漫冀不求而获”。他十分推崇孔子的“自立”、“廉洁”、“勤劳”之说,主张“一日之计在于寅,诸宜乘早。人有不堪总由懒,切莫贪闲”。他主张通过个人的勤奋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不是消极地依靠父母所赐、朋友所助,不是靠请客送礼、摧眉折腰乞求而来的施舍,更不能靠贪污受贿、巧取豪夺。这是张元济对儒家“自立”、“廉洁”、“勤劳”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喜新”以除旧。张元济自认“平生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他在《新治家格言》中提出,“逮居亲丧,毋徇俗尚,麻衣草屦,何必墨守古风;礼忏诵经,亟宜革除陋习,厚殓非礼,还防盗贼生心;入土为安,休信堪舆谬说,火葬最为解脱;公墓亦可安宁”。这是张元济对于丧葬仪式的“喜新”论。他认为,厚葬并非礼制,且仪式繁杂、耗费巨大,只有少数大户才操办得起。而其他人家因无力厚葬,又担心薄葬死者有违礼制而受到非议,只好将棺木停放起来,待日后再葬。张元济曾痛斥这种现象“最为恶习”,并在《新治家格言》中明确提出,“迷信必当破除,不作无益害有益”。张元济反对庸俗礼仪、崇尚新风的进步思想无疑是可贵的。
“仁心”以待民。张元济认为,“四民无分阶级,先除贵贱之见”。又提出,“家有雇佣,并宜善视;曾侍先代,当以伯叔相尊;若在少年,视如子弟之列,昔为主仆,今同主宾”。“四民”,乃从事“农、虞、工、商”之人,喻指社会一切民众。在张元济看来,不管是种地的农民,还是经营的商人,富也好,贫也罢,都应一视同仁,不分贵贱。张元济曾在《谈绑票有感》一文中提到:“国家管着教育,为什么使他们得不到一些知能;国家管着工商、路矿、农林,为什么使他们找不到一些职业?蝼蚁尚且贪生,狗急自然跳墙,人们饥寒到要死,铤而走险,法律固不可恕,其情却也可怜。”他在给好友丁文江的信中有这样几句话:“若辈……如有生路,谁肯为此?呜呼!谁实为之而令其至于此哉!人言此是绿林客,我当饥民一例看,未知我兄闻之又作何感慨也。”身历险境而不畏惧,脱险后还替绑匪辩护,打心底里同情绑匪的境遇,这就是张元济的仁心、胸襟和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