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
好的家风不仅在家庭、家族中代代相传,而且会濡染、发散到社会,影响到工作和事业的环境,形成正能量。这里,我们不妨看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言传身教自己子女的。
朱德唯一的儿子朱琦是抗战干部,在作战中因腿部中弹致残,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队列科长。建国前夕,朱德在百忙中见到了朱琦和儿媳,问:“土改工作结束后,你们有什么打算?”朱琦表示想去铁路上工作。朱德说,你到铁路上工作不能当官,要从工人做起。于是,团级干部朱琦到石家庄铁路局当了工人,先在铁路当实习生学技术,然后当火车司炉,3年后当火车副司机、司机。后来朱琦调到天津铁路局,虽然担负一定的领导工作,仍经常驾驶机车。有一天,他回家说,我见到爹爹了。朱琦的夫人问:“在哪里?”朱琦高兴地说:“在我开的火车上。”
同样,对于家风,叶剑英一直抓得很紧,要求子女“夹着尾巴做人”。叶帅女儿读大学期间,每当星期日,要从学校坐公交车回家,途中要转三次车,需时两三个小时,回到家里吃顿中饭又要赶回学校。有一次,叶帅女儿冒着酷暑从学校回家,开始怎么也挤不上车,直到在路上折腾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家,已经满身汗透。她心里憋了一肚子火,埋怨叶帅不派车接她。叶帅一听,厉声批评说:“你以为这个车是给你们配的吗?因为我是为党和国家工作,才给我用车。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交车,你怎么不能坐?”叶帅的严厉批评使女儿受到深刻教育,从此她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要求子女和普通百姓一样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搞特殊化。儿子贺鹏飞上初中时,一次踢足球腿部骨折。按理说,父母心疼都来不及,可是一星期后,父亲就让打着石膏的鹏飞去学校,而且不许坐他的专车,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每天负责接送。1963年9月,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帮忙。父亲却说:“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贺鹏飞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在清华附中复读一年后,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系学习。
老一辈革命家的严实家风来自哪里?追根溯源,主要来自一个“情”字,源于“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源于竭诚为民的公仆情,他们信仰至上,公而忘私,严以律己,一心为民。他们深知,孩子的路,终究要靠孩子自己去走,而不能依靠父母的庇佑,孩子只有自立于世,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