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俊
不少官员特别是主政一方的“一把手”,秉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留下英名,既是理应如此,也是众望所归。《“长街相送”的能吏为何变贪官?》一文(载于2016年第15期《民主与法制》),则让我们见识了一个未能善始善终而蜕化变质的官员堕落的轨迹,引发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感喟。
九年前离任时,滕州市数千百姓因书记牛启忠真抓实干,贡献较大而“长街相送”;谁料想,他到省城任职后,自认不被重视而心态失衡,继而突破底线,受贿百万元;如今东窗事发,只能泪洒法庭,悔不当初。这名官员演绎了一段从老区青年成长为厅级干部的励志故事,不过因一念之差,其政治生涯与人生际遇就此逆转。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包括人在内。尤其是在面临名利得失之际,如何取舍、进退,便可看出一个人有怎样的原则、多大的定力。因此,培养一个人实属不易,而毁掉一个人相对简单。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报道中的这个书记在盛名之下,忘乎所以,丢掉本分,意志衰退,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权谋私,便埋下了身败名裂的伏笔。
作家周梅森的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市场经济解放了人,也解放了人心中的鬼。”相通的道理则是权力、资源赋予了人做事的正能量,也赋予了人为恶的负效应。关键看你怎么支配权力,运用资源,能否管住心中的“鬼”。生活中,“官员也是人”的说法常被调侃。其实,这是一句大实话,普通人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官员们或多或少也会碰到,有时还可能更考验人。因为这些权力、资源,一旦公器私用,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作恶的能量被放大,其破坏性也更大,被伤害的人就更多。
老子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说的是想要“无败事”,就得始终如一,持之以恒而不能中途“松气”“歇脚”的道理。而要让官员“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自然需要营造一个“慎终如始”的内外部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