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丽
摘 要:感觉统合理论广泛应用于治疗多动症、孤独症、学习障碍、运动协调障碍、注意力障碍、语言障碍等多种儿童心理发育障碍,并已取得很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应用感觉统合理论对智力缺陷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很有成效。在智力缺陷儿童康复训练中,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时要全面了解智力缺陷儿童、制订康复训练目标、优化训练手段方法,才能保证康复训练行之有效。
关键词:智力缺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康复训练;因材施教
1.感觉统合训练概述
(1)基本内涵。在教育实践中,感觉综合训练通常是指运用滑板、蹦蹦床、独脚凳等相应的器材,根据智力缺陷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点,针对人体的基本感觉缺陷进行补偿性训练,提高肌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矫正和补偿儿童在前庭平衡、本体觉反应和协调、触觉等方面能力上的缺陷,促进身心功能恢复和智能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方法。
(2)主要内容。一是感知能力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就是借着感知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二是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训练(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等),目的是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训练,目的是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三是语言与交流能力训练。目的是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等动作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四是认知能力训练。目的是能逐渐做到利用视觉和听觉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
2.应用感觉统合训练的要略
(1)全面了解智力缺陷儿童情况。训练前,先由专业康复老师来观察儿童的情况,初步用器材来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并结合家长对儿童的日常行为的描述,发现儿童存在的缺陷。康复老师给家长一张感觉统合测试量表,让家长根据儿童的日常行为来填写,从中判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并且全面了解儿童表现。
(2)制订康复训练目标。在了解智力缺陷儿童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好教育康复训练的总目标,即运用感觉统合康复训练的主要手段,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和病理特点,选择针对性的器材进行补偿性训练,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的发育,并为以后的教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围绕此总目标,根据每一个儿童的具体特点,确立好相应具体的分训练目标。
(3)优化训练手段方法。一是因材施教。每一种训练都有其适用范围,如儿童表现为跌跌撞撞、肌张力不足、容易跌倒等症状,就进行本体感训练,训练器材为跳床、独木桥、脚踏车等;如儿童表现为多动不安、焦虑等症状,就进行固有平衡训练,训练器材为独脚椅、大陀螺等。二是尊重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实际身心特点安排合适的训练负荷量,分解动作和步骤,分步来训练。训练中谨防过度刺激,可以先让儿童在课前作好预备动作。训练中配上轻音乐,在轻松情境下完成训练。训练都采用动静结合方式,让儿童训练一段时间后休息,再训练,再休息,循序渐进。通过不断改善和提高,使训练一环衔接一环,环环相扣,更好地刺激大脑的活动区域。三是师生游戏互动。在训练中,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来提高儿童积极性,如让儿童扮演“袋鼠”进行手脚协调的双脚跳跃。因势利导,用游戏将儿童不佳的感觉反应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师和儿童一起训练,与儿童交朋友,融入儿童的世界中,使他们在玩中练,在练中成长。四是家校合作共育。感觉统合训练仅仅依靠老师和学校是不够的,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因此,指导家长学习训练方法,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是很有必要的。家庭的训练有很多方法,如带儿童去散步,上楼梯时不坐电梯而是步行上去,在家里可以走直线,在客厅里做翻滚爬行,等等。
3.结语
智力缺陷儿童的康复训练是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总之,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分步训练。只有坚持不断地进行循序渐进训练,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文德.感觉统合游戏室[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4.
[2]陈 玲.感觉统合训练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运用和效果[J].教育现代化,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