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成分多一些,人心更安

2016-12-20 18:09
中国民商 2016年12期
关键词:日元双边篮子

刚刚过去的11月着实不平静。

国际政治方面最大的“黑天鹅”出现在美国总统大选;而在经济领域,人民币的表现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现象级”存在。

人民币对美元的连续下跌天数创造了新的纪录,而一天内猛跌至8年新低更显得惊心动魄。但和预料不同,人们的反馈并不“充分”,投资者也没有出现普遍恐慌,甚至连国内外财经媒体对人民币下跌的描述力度也远低于其真实表现——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我看来,抛开复杂的汇率理论,这件事至少说明,在经济领域如果更多顺应市场规律、把握多元市场因子,任何的剧烈波动都并非想象中那样可怕。

因为投资者心里有数,所以能够较为安心。

“数”是什么?是中国管理层对待人民币汇率方式发生了重大转折。简而言之,就是人民币已经不再简单瞄准美元,而是以贸易加权货币篮子为目标。在具体行动上,也不再拘泥于某些“关键点位”,而是根据情势变化“保守治疗”。

这是一种深刻的变化。

评价一种货币是否贬值,要看双边汇率及有效汇率:和美元相比叫双边汇率,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加权综合比价可以视为有效汇率。

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是双边汇率和有效汇率的综合体,因此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较大差异的结论。

过去几周里,虽然人民币对美元下跌,对一篮子货币却是上升的。如果再仔细看看,贬值主要体现在美元和日元上,日元的强劲来源于日本央行的货币超级宽松政策,而美元则来自于美联储的货币收缩,主要是加息预期。

当然,对于人民币资产和国际化道路而言,双边汇率和有效汇率都很重要。

人民币成功进入SDR篮子后,它的国际化已经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而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程度,就必须更多依赖市场自身的规律,更多地依靠市场主体的实际接受程度。贬或者升,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短期经济目标需要其贬,而国际化战略需要其升,这就是“双向选择”。无论其是否真的出于自觉自愿的市场化初衷,但它却含有市场化必需的多元要素。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当“市场”成分更多一些、更充分的时候,参与者就愿意玩下去。从表面看来,以往单一和目前多元的参考体系都是“市场行为”,但更多元的参考因子会让人们的预期变得更为理性。

尽管市场本身仍然不可预测,但当它运行的前提更符合经济规律的时候,参与者就会放心留下而不至于四散奔逃。

关注人民币的人们应该清晰地记得2015年8月快速贬值的那一幕,同样的贬值表现,但当时的市场反应却很过度,二者区别就在于此。

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往往是那些表面很确定,很能被某种力量左右的事情,透过这次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给了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猜你喜欢
日元双边篮子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篮子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花帽子,小篮子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