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科
摘要 利用民营资本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破解农业发展资金问题,具有很大潜力。总结和推广登封市利用民间资金助力现代农业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为积极探索“民资兴农”的科学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民营资本;现代农业;做法;成效;建议;河南登封
中图分类号 F3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301-01
登封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市域面积1 220 km2,人口67万人,煤炭、铝矾土等矿产储量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行业战略决策的不断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决定地方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登封市坚持“内引外联”战略,在加强引导外资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民间资本潜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既加速了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解决了民资的科学利用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拉动了全市农业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财力的增长,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实现了企业、农民、政府诸方面的合作多赢。本文对当地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进行了重点调研,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为积极探索“民资兴农”的科学发展模式奠定基础。
1 主要做法
坚持“六个一”工作法,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为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保障。其主要做法具体如下。
1.1 组建一个坚强领导机构
先后组建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各乡(镇)区、办党政正职为成员的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2个领导小组实行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负责协调全市现代农业的总体发展和民资引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联审联批会、周工作例会、工作督查台账和“日询问、周报告、月通报、季讲评”机制,及时解决在引导民资发展现代农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2 出台一套完整扶持政策
大力整合农、林、水、扶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涉农资金,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名优农副产品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市财政拿出1 000余万元对本地民资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吸引企业家把资金投向现代农业[1]。
1.3 构建一个高效工作平台
通过组建登封市行业协会联合会,将登封市嵩岳商会、市煤炭行业协会、市水泥协会等民资行业组织吸收为成员,由政府出资,定期组织民资企业家参加免费培训、特色农产品展销和全市农业观摩等推介对接活动,大力宣传现代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引导他们了解关注现代农业发展,拓宽经营思路、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投资现代农业积极性。
1.4 培养一群科技领军人物
始终重视人才与科技创新,市财政每年拿出1.2%约2 600万元,设立登封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对企业引进国家高科技人才、创建产品研发中心、与高校合办产学研对接基地、进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等进行奖励,基本实现了“每个农业龙头企业一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工作目标,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发展后劲充足。
1.5 带动一批“双强”支部书记
重视基层农村零星民资的积聚效应,发挥农村“双强”支部书记带富作用,引导基层群众和返乡农民工合伙兴办农业企业。据统计,目前全市303个行政村中约67%的村支部书记创办有规模不等的种植、养殖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在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全社会投资兴农的氛围基本形成。
1.6 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建立现代农业重大建设项目领导分包和首席服务官制度,逐步优化民资投资环境。首席服务官负责统一协调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掌控项目开发过程中手续办理、工程进度、项目投资等情况,全力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方便、快捷的服务。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工程,明文规定了重大项目7 d必须完成全部落地手续的要求,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2]。
2 初步成效
在民资引导“六个一”工作法的推动下,民间资本逐步形成“统一行动”,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现了新型农业现代化与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三化”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郑州市级龙头企业32家,出现“小苍娃”“三楂红”“河南河顺”等一批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嵩山芥菜、山楂酒、茶亭沟红薯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10余个省市。畜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也得到快速提升,宝融养殖、河南正邦、书青牧业等龙头企业成为郑州地区畜牧业发展标杆。富裕起来的农民迁村并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愿望也更加强烈,截至2015年7月,全市新型农村社区累计完成投资9.23亿元,启动建设社区26
个,5.6万农民迁入新居。另外,随着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的数量增多,加快了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实现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把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重点发展“农家乐”、旅游土特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等二、三产业,拓宽农业功能,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就地就业机会,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后盾。
3 启示和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民资兴农积极性
政策引导是民资兴农的金钥匙。通过制定一系列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对投资农业领域的本地民资企业家和个人实施奖励补贴,使其享受到与域外资本和其他行业同等甚至更加优惠的投资待遇和环境,从而把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农村,实现民资的内向良性流动,最终实现兴农目标,才是“民资兴农”成功的关键[3-4]。
3.2 健全工作机制体制,全面优化民资兴农发展环境
高效机制是民资兴农的催化剂。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科学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简洁优化的行政审批机制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机制,消除民资投资顾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本地甚至域外民资,打造民间资金洼地、投资热地和农业产业高地,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5-6]。
3.3 强化规范管理,发挥民资兴农最大效益
科学利用民资是兴农的“金药方”。要强化规范管理,科学利用民资,用抓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的理念做好农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和前期基础建设等工作,用好的项目吸引民资,将民资的自发性流动整合为针对现代农业领域的集中投资行为,充分发挥其量大、灵活、高效等财政资金所不具备的自然特性,充分展现民资促进农业发展所显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才能真正产生“滚雪球效应”,吸引更多民资进军现代农业领域。
4 参考文献
[1] 谢群.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2]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3] 候元梅.中国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相关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4] 刘慧玲.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5] 李剑勤.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营资本投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6]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