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火热的背后

2016-12-20 17:35包晓峰
小康 2016年23期
关键词:含义泡沫影视

包晓峰

仿佛一夜之间,IP成了影视圈人人皆知的“热词”。虽然,我很怀疑有多少人知道IP的真正含义,但这似乎也不妨碍它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IP原本有两种毫无关系的意义: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指的是网络运营商给互联网用户分配的网络连接,也就是所谓的IP地址;另一个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是指智力创造成果: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外观设计,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和形象等。事实上,IP影视这样的中国本土化词条的发明,实在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它既包含了影视改编原作的知识产权含义,又隐含了原作品所具有的庞大拥趸。

投资者对于所谓超级IP的青睐,具有显而易见的逐利性和投机性,巨大的粉丝群体可以成为改编后影视作品潜在的客户群,进而保障了日后的票房收入,具有极大的变现能力。然而,IP的改编是一把双刃剑,庞大的粉丝群可能带来可观的票房,但也有可能是没顶的唾沫。

IP的改编热潮是一种现象,本身并无对错可言,对于现象背后的分析和把握才是重要的。 对于超级IP的疯狂追逐不禁令人想起上世纪末席卷全球的互联网经济泡沫,大量资本涌入的过热投资并不能创造更多的盈利点。与互联网泡沫不同的是,IP影视的拍摄,除了同样要面对经营模式、销售模式和客户群体培养等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而这恰恰是微妙而难以把握的。眼下的IP热,虽然还不能称之为泡沫,但是其根源,恐怕是来自于对文化饥荒的恐慌。其势汹汹,不得不令人心生戒备。

在经过了2014年的网生年,IP改编剧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到2015年的IP剧大爆发,《花千骨》、《琅琊榜》等无不成为现象级的热剧;进入2016年,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所谓的IP影视迅速地表现出了颓势。如此迅速的衰退,一方面由于投资方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另一方面,观众审美在全媒体的狂轰滥炸下,无异于拔苗助长、杀鸡取卵。

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艺术,不应该忘记的是文化的“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不是短平快的资本运作所能实现的,多少的资本才能运作出一个Leonard Cohen,多少的市场才能生产一个Bob Dylan呢?这些恐怕都不是网络经济学能计算出的问题。

猜你喜欢
含义泡沫影视
毒泡沫
影视展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废弃的泡沫盒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搞死”国家的泡沫
虚荣的真正含义
好泡沫与坏泡沫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