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DA的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实证分析

2016-12-20 03:31平卫英曾芳伊雯
统计与决策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主城区成渝经济区

平卫英,曾芳伊雯

(1.江西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2.江西省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南昌 330013;3.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统计系,美国 塔拉哈希 32306-1037)

基于ESDA的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实证分析

平卫英1,2,曾芳伊雯3

(1.江西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2.江西省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南昌 330013;3.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统计系,美国 塔拉哈希 32306-1037)

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对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增长空间模式及变动特征,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经济空间结构;探索性空间分析;成渝经济区

0 引言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横跨川渝,北部连接陕甘,南部衔接云贵,西部通往西藏,东部毗邻湘鄂,是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地,是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是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支撑,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合理化有助于产业布局和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化,对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研究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将有助于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根据Tobler的地理学第一定律,事物间都存在着空间关联,距离越近则关联程度越强,反之,距离越远则关联程度越弱。从现实情况来看,成渝经济区的各个市(区、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各个经济单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在不对数据做任何假设的前提下对成渝经济区各个空间单位进行分析,以求发现成渝经济区的各个经济单位间的空间关系。

1 数据获取与处理

本文运用成渝经济区44个区(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shp格式的成渝经济区地理空间数据底图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在这里采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当年价格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shp格式的成渝经济区地理空间数据底图文件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自2004—2013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统计年鉴。

选取2004—2013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原因:一是2004年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整个成渝经济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按照成渝经济区的战略规划,到2015年要实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的目标。二是考虑到研究的时效性,因此选择最近的时间范围进行研究,以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三是由于2004年以前的数据获取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存在着数据缺失和行政区调整频繁的现象,为了保证本文研究的有效性,因此选择2004—2013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首先利用Arcgis软件对成渝经济区各县经济地图进行提取,并附加相应投影;然后,对人均GDP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将数据转换为自然对数。

2 空间自相关分析

采用Moran’s I指数对成渝经济区44个市(区、县)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主要使用Global Moran’s I和Local Moran’s I这两个指标进行测度,并描绘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来直观表现空间自相关性。通过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的自相关性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成渝经济区各个经济空间单位经济发展水平和集聚形式。

2.1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Global Moran’s I指数

首先创立空间权重矩阵,分别采用“车”相邻、“后”相邻,有限距离和K最近邻(KNN规则)分别创建空间权重矩阵,以求相互验证。

基于空间权重文件,根据各县(市、区)Global Moran’s I指数形成全局Moran’s I折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成渝经济区全局Moran’s I折线图

由图1可知:虽然各种空间权重规则下得到的结果有所差异,总体来说,成渝经济区2004—2013年人均GDP的全局Moran’s I值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表现出较强正向空间相关性,Moran's I的正态统计量Z值大于正态分布函数在0.01水平下的临界值(1.96),即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呈现出空间聚集现象,具有相对优势的地区在空间上相互邻接集聚,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的地区在空间上邻接。另外,Moran’s I总体的趋势是下降的,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空间聚集效应在逐渐减弱。

2.2 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Local Moran’s I指数

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主要考察整个区域的空间关系,属于宏观情况考察。对于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相关关系需要通过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针对2004—2013年的人均GDP数据,根据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将2004—2007年确定为基础发展时期,2007—2010年为深化发展期,2010—2013年为获准通过、大力发展期。划分这三个时间段可以全面观察这十年的经济发展以及各个空间单元相关关系的变化。

根据全局空间自相关性的分析发现,“后”相邻空间权重规则具有较好的分析效果,在此先采用“后”相邻这种空间权重规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基础发展期

①2004年人均GDP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图2中可以发现:2004年成渝经济区各个市(区、县)的Moran’s I值为0.67255,经济空间呈现出较强空间正相关性,具有较紧密的相互关系和较高的空间依赖度。图2中第一象限的点表示处于中心地位的经济单元和周边的经济单元有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HH);第二象限表示处于中心地位的空间单元经济发展水平较全市而言较低,但其周围经济单元的经济发展较高(HL);第三象限表示在此象限的空间单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LL);第四象限表示中心地位空间单元发展水平较高,周边空间单元发展水平较低(LH)。

图22004 年成渝经济区人均GDP局域Moran’s I散点图

可以看出:重庆市主城区对周围经济空间单位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主城区周围的经济空间单位发展较好。这个时期存在较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空间单位,并且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单元呈现出相互聚集,相互吸引的关系。雅安市、潼南县、荣昌县、綦江区属于经济凹地,经济发展较周围地区更低,周围空间单位拥有相对的经济优势,吸引了更多优势经济要素,使得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与周围地区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反向空间相关关系。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涪陵区、自贡市属于经济高地,经济实力高于周围空间单位,周围经济空间单位经济自身发展较差;成都市作为经济区的增长极,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作用还不够强,并且由于自身经济优势,使得经济要素在其自身聚集,对周边经济单位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通过LISA集聚图(图略)可以发现重庆市主城区及其近郊周围的单位呈现出空间集聚的态势,经济单位间联系密切,并且形成了相互促进,高速发展的优势地区。开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区、广安、达州呈现出明显的低低聚集,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②2007年人均GDP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的集聚效应在减弱,Moran’s I值为0.656958。第一象限的合川区移动到了第二象限;合川区出现了经济极化发展现象,经济实力与周围区域相比相对较差。通过LISA集聚图(图略)可以发现重庆市主城区的空间集聚作用也出现减弱,2004年时渝北区还具有很显著的高高聚集特点,现在渝北区已经脱离了高高集聚区。而低低聚集的显著区域减少了,并且具有低低聚集显著性的空间单位发生了变化,2007年低低聚集显著的空间单位有开县、云阳县和忠县。

图32007 年人均GDP的局部Moran’s I散点图

(2)深化发展期

①2008年人均GDP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2008年人均GDP的Moran’s I值为0.658928,略高于2007年,局部空间相关性Moran’s I指数变化不大。荣昌县、南岸区受到重庆主城区经济辐射作用,移动到第一象限,脱离了经济凹地的状态。绵阳市移动到了第三象限,成为区域发展中较为滞后的空间单位。第二象限的雅安市、潼南县、合川区、綦江区仍然处于经济凹地的地位。万州区和乐山市移动到了第四象限,具有高低聚集的极化效应,成为周围区域中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进一步分析LISA集聚图(图略)发现低低聚集的地区在增加,云阳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广安市处于低低聚集区,经济发展滞后。

图4 2008年人均GDP的Moran’s I散点图

②2010年人均GDP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2010年人均GDP的Moran’s I值为0.652249,2008—2010年Moran’s I值小幅下降。江津区由第一象限移动到第二象限,成为经济低地,经济发展较周围区域落后。铜梁区从第一象限落入第四象限,它的发展较周围地区快,较为突出;乐山市、自贡市从第四象限移动到了第三象限,经济状况受自身发展和周围地区的影响,进入了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状况。从LISA集聚图(图略)可以看出低低聚集的地区又增加了一个开县,渝北区进入了高高聚集区域,主城区内经济空间单位之间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显著。2010年出现了一个低高空间单位——江津区,江津区的经济发展较周围经济单位较为滞后,对优势地区的经济辐射不能很好的吸收,并且自身发展力量不足。

图5 2010年人均GDP的Moran’s I散点图

(3)大力推进期

①2011年人均GDP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图6可以看出2011年人均GDP的Moran’s I值为0.672678,空间集聚效应显著,较2010年小幅上升。江津区由第二象限回到了第一象限,脱离了经济低地的状态。铜梁区和大足区移动到了第四象限,较周围滞后单位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进一步分析LISA集聚图(图略)发现,重庆市主城区显示出非常显著的高高聚集状态,江津区也回到了高高聚集区中。低低聚集的显著区域有所增加,现处于这一区域的经济单位有:开县、梁平县、忠县、石柱土家自治县、广安市。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且具有显著关联的单位有所增加,在东北一带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滞后区域。

图6 2011年人均GDP的Moran’s I散点图

②2013年人均GDP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图7中看到,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出现了较大的下降,空间集聚作用出现显著的下降,区域间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明显减弱。经过10年的发展,2013年中处于第一象限的空间单位有:长寿区、渝北区、北碚区、璧山区、巴南区、沙坪坝区、荣昌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永川区、大渡口区、江津区、江北区、渝中区;处于第二象限的空间单位有:雅安市、合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处于第三象限的空间单位有:绵阳市、开县、云阳县、南充市、达州区、梁平县、遂宁市、资阳市、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广安市、垫江县、潼南县、眉山市、丰都县、乐山市、内江市、泸州市、宜宾市;处于第四象限的空间单位有:德阳市、成都市、万州区、铜梁区、涪陵区、大足区、自贡市。和2004年相比,具有高低聚集作用的空间单位有所增加,区域极化效应增强,经济发展相对周围滞后区域较好的空间单位在增加。处于经济凹地状态的区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4年处于经济凹地的区域向第一和第三象限过渡,预期现在处于经济低地的地区将来会向第一、第三象限过渡。

图7 2013年人均GDP的Moran’s I散点图

从LISA集聚图(图略)可以看出显著的高高集聚区中增加了长寿区,重庆市主城区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剧,对处于其中和周围近郊的经济单位带动作用增强。具有低低聚集显著性的区域也在增加,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相互之间关联紧密,需要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寻求发展,不能只依赖于增长极的辐射作用。

总的来说,成渝经济区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从2004—2007年出现小幅度的下降,2008—2011年小幅上升,2011年达到一个的高点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重庆市主城区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增长极,与近郊周围区域有着较强的正向相关性,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成都市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另一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对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成渝经济区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强正相关态势,并且从2004—2013年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震荡缓慢下降,空间聚集和扩散效应小幅减弱。成渝经济区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从2004—2007年出现小幅度的下降,2008—2011年小幅上升,2011年达到一个的高点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重庆市主城区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增长极,带动其近郊周围区域有着较强的正向相关性,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成都市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另一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突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成都市的增长极在成都市主城区,主城区现有的经济辐射只在成都市内部,无法辐射带动周围其他地区;二是成都市自身经济实力远超周围其他地区,吸引了大量的经济优势资源,周围经济资源相对减少,对周围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成渝经济区还存在较多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特别是西南和东北区域,并且存在着低低聚集的现象,滞后区域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处于经济凹地的雅安市、綦江区、南川区和合川区如果能够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向周边的高水平发展地区靠拢,吸收高水平发展地区的经济辐射,则能较快提升经济实力。

3.2 政策建议

(1)调整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稳中求好地发展成渝经济区经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重庆市主城区对周围空间单位的集聚和扩散作用,扩大重庆市主城区的影响范围,使近郊空间单位经济发展更好,由此带动外部圈层空间单位经济发展。成都市增强与周边经济单位的联系,利用自身优势,扶持周边经济单位经济发展,同时成都市周边经济单位也主动吸收成都市经济辐射,综合运用自身优势,提升自身实力。

(2)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环境,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资源等各种经济要素的流通,使得扩散效应充分释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降低跨区生产原材料和交易产品之间的成本差异,保证产品在区域内的顺利流通。处于经济凹地的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逐渐加强与经济优势地区的联系,接收经济优势地区的经济辐射。另外,发展滞后经济区域也需要合理规划产业,使其自身内部形成能支撑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并以“点-轴”模式不断发展,内外双向提升自身经济实力。

(3)政策上重点扶持个别经济发展缓慢或者经济发展困难的地区,例如东北部经济发展滞后区域。通过政策上给予帮助,施加外力对当地的经济进行扶持,从外部帮助其发展,并针对其情况制定合理的经济计划,帮助本地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较好的周边地区对于落后地区也提供一些帮助,带动其发展,达到整体区域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

[1]陈斐,杜道生.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2002,27(04).

[2]李建豹.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2,57(1).

[4]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陆大道.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战略咨询作用[J].经济地理,2011,(4).

[6]马丽.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3,(2)

[7]马国霞,甘国辉.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

[8]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谭遂,杨开忠,苟丽娜,谭成文.一种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与区域空间格局演变模型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2).

(责任编辑/刘柳青)

F124.7

A

1002-6487(2016)21-0138-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TJ015);全国统计科研一般项目(2014LY021);第5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M561868);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5047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

平卫英(1979—),女,内蒙古锡林浩特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应用统计。

猜你喜欢
主城区成渝经济区
浅析石家庄主城区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特征的空间句法分析——以烟台市主城区为例
杭州主城区中职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2014年抽测数据研究为例
成渝双城到同城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成渝两大经济新区区域规划综述